“宁波号”模具航母傲立潮头


  ——访谈中国模协常务理事、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会长鲍明飞先生。

  引子:十一月底,南国深圳正是一派春暖花开的“景气”。然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却已经渐入寒冬。11月26日,国际模具及五金塑料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一行冒着低温气候,对浙江省宁波市如火如荼的模具产业进行了为期数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此次宁波之行,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一位随行的成员感慨的说。

  “小作坊”华丽转身正规军团

  浙江省宁波市有一个很浪漫的身份——山伯之乡。而这个“山伯”指的就是越剧《梁祝》里的梁山伯。在宁波市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俗语:“中国模具看宁波,宁波模具看宁(宁海县)余(余姚市)”。从这句俗语中不难看出宁波模具业在全国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较高地位。如今宁波市已荣得“模具之都”、“塑料王国”等美誉,中国模协授予宁海为“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余姚为“中国轻工模具生产基地”、慈溪为“中国家电模具制造基地”。

  但是,当谈到宁波模具企业创业初期,中国模协常务理事、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会长鲍明飞却用:“起点低、规模小、管理乱”九个字概括。“刚刚成立的时候,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开发都处在一个相对粗放式的状态。”鲍明飞先生说。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批在上海从事模具工作的宁海籍人,陆陆续续回到宁海艰难创业,将上海模具业务带回到宁海来做。逐渐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组织方式,实际却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框架的模具公司,这是宁海模具最初的发展轨迹。

  2000年以后,随着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的成长,宁波模具业借鉴广东、上海模具的先进经验,转变创新思路,从最初生产中低档模具的小作坊开始华丽转型为制造高档模具的正规军团。与此同时,宁波模具业也悄然拉开了做大做强的序幕。

  在宁波模具产业发展进程中,宁海模具城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是行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孵化基地。为了传承宁海模具的生产技术,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宁海于2001年创办县模具城,以模具城为“培育箱”,加快推动宁海模具产业集群建设。 

  宁海模具城通过标准厂房出租、检测设施共享、产业链配套等措施,吸引了33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在短短几年中,厂房设在宁海模具城的多家模具企业,从年产值仅几百万元的家庭作坊变身颇具规模的外向型出口企业。许多企业从进“城”前的年产值只有几十万元到一百多万元,现在许多已经发展到千万元以上。 

  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会长鲍明飞先生向前来考察的国际模协罗百辉秘书长介绍说:模具城2001年创办时,就定位在模具产业的集聚地和中小企业培育上。针对中小模具企业主资金不足和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提供了先入城后付租、先建房后付款等优惠,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根据模具行业配套要求,集中引进材料商,统一配送。“就拿仅材料运输费一项来说,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十多万元。” 

  硬的条件有了,那软条件呢?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模具行业的发展势必将越来越倚重于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宁波模具业深谙技术对提升模具产业的重要性。从2003年起,宁海模具就着手引进以模具专业为主的大专院校,构建产学研基地。并且从2005年起相继搭建了宁波国际模具开发中心、模具人才培训中心、模具信息交流开发中心、模具设计检测中心、模具热处理中心及模具展示中心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宁波模具企业大力推行CAD、CAE等数字化建设,在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UG、Pro/E、CATIA、AutoCAD、Moldflow等设计与分析软件,系统的完成从产品分析造型、分模出图到审核、确认,缩短设计周期。模具计算机信息化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的品质,减少出错率;而在日常管理中信息化有效整合了企业各个部门间的职责,达到信息流通中的即时准确,为自身产品的有效竞争做足了基本功。

  服务功能的构建,大大提升了产业档次,强化了服务功能。如2006年5月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宁海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模具城。宁波国际模具开发中心,与德国有关模具机械厂合作,引进了德国先进的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模具设计检测中心,与中国计量学院签订了模具设计、检测、咨询服务合作协议,利用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的优势,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模具检测资格认证,目前已获国家实验室认证。

  有专家估计,宁波目前模具工业的产值120亿,但它对宁波国民经济贡献率至少在12000亿以上。模具行业的发展对宁波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地区分布上,宁海模具企业有1100家,北仑有模具企业1200家,余姚有模具企业1000家,溪慈有模具企业1500家以上,鄞州有模具企业500多家,象山有模具企业280多家,其它地区有模具企业320多家。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享受优惠政策的166家企业中,宁波共占有38家,占总数的22%。这些企业年销售基本在1000万元以上。 

  一夜春雨来,雨后春笋遍地开。宁波模具良好的硬件设施、卓越的配套服务使中小企业迅速集结,各企业间专业分工、资源互补,逐步形成了分工协作的“生产链”,充分发挥了团体优势和集聚效应。从此,宁波模具产业跻身浙江乃至全国模具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仅宁海县拥有模具从业人员就达5万多人,产值30亿元,并以年递增13%的速度发展。

  “宁波号”航母领军国际蓝海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脉搏,我们不难看出“Made in China”在国际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敢为行业先的宁波模具人,也在尝试着如何积极开拓国际模具市场。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营,宁波模具产业已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如该市生产的铸造模占全国的60%以上,压铸模占全国的40%以上,粉末冶金模占全国的25%以上,塑料模占全国的16%以上。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欣慰,但是,更多的也是居安思危。永不止步的宁波人从来就不缺乏进取精神,宁波模具人已经放眼国际模具市场这片“蓝海”。

  宁波市地理位置优越,外向型经济发达,模具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宁波市模具相关产业,如塑料、机电、五金、汽车零部件、打火机、文具等的出口。宁波出口优势产品,无一例外均需模具制作。目前,宁波模具企业已能生产出高精水平的模具,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宁波模具人看清形势理清思路高瞻远瞩,利用区域优势积极开拓出了一条走向国际的发展道路。“提升高档模具的制造水平,走出去参与模具全球业务”。鲍明飞会长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宁波模具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拿金刚钻揽国际瓷器活。精明的宁波模具人认识到自身在文具、精密仪器和汽配模具方面的产业优势,稳扎稳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第一开山炮”。

  “一支筷子容易折,十只筷子折不断。”只有团结才是硬道理。宁波模具协会利用协会协调功能,为宁波模具企业牵线搭桥,组织有实力的宁波模具企业整体打包积极远赴欧洲、拉美、日本等知名模具展览会推销宁波模具品牌,相继成为松下、福日、东芝、日立、三菱、别克、大众等世界著名品牌重要的配套供应商。随着整体品牌的提升,宁波模具在国际模具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就是宁波模具国际化航母的掌舵人,该企业与GM、德国KARCHER等几十家世界著名集团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销往欧美、新加坡,韩国、日本、土耳其、印尼、南非等地。企业随着战略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新型业务架构”以及“资源和能力的有效结合”而更具国际竞争力。

  “掌舵人”描绘产业战略蓝图

  “模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建设”。这是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会长鲍明飞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回溯当初宁波模具企业在人才储备建设方面的点点滴滴,鲍明飞会长给我们算了一笔历史账:各方面的投入少,企业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物力的比例严重失衡。一方面宁波模具企业当初对于人才培养储备的认识不够;再者宁波模具企业发展之初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企业都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投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就更跟不上。“而另一方面,模具行业普遍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比较低,加之企业人才晋升激励机制也不健全,一些有技术的模具人才,走的走,改行的改行。当初很难留得住人才。”宁海县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蔡能平补充说。

  如何让宁波模具人才提档升级、扎根本土,服务宁波经济?这也是最近在宁波模协在象山召开理事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校企合作是第一个突破口。宁波模具开创了先进典范的“产学研”发展道路。宁波模具学校的师资力量一般来自于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学校还经常邀请模具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参加“指导委员会”,为学生上课;模具企业主动邀请学校专业老师研究模具加工中的课题,将企业生产现场作为模具专业学校实践的大舞台;宁波大学还成立塑料模具研究所,浙江大学在宁海成立了模具技术工程中心。这种校企之间的良好发展势头,必将进一步提升宁波模具业的档次,也为宁波模具的未来做好了人才储备。另外,宁波模具企业也在委托大专院校为企业培养外贸人才,尤其是模具外语专业人才。

  宁波模具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中也在努力改变思维防止骨干流失,保持技术骨干队伍;同时企业充分利用停工期间,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员工晋升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这些举动为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在宁波从事模具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一般的月工资都在5000元~6000元左右,研发和模具顶级人才的月薪更是水涨船高。

  企业在改善工作环境上也是下足了料,在宁波随处可见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模具现代化工业厂房。宁波地理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它正好处在杭州湾经济圈(杭州,宁波,台州,温州),而且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从宁波开车走杭州湾大桥到上海只要2.5小时。一些在上海从事模具行业的高端人才因为承受不了上海高物价,每日必堵的交通状况,也纷纷跳槽到宁波这个上海的“后花园”工作。

  对宁波模具行业未来宏伟蓝图的展望,鲍明飞会长语重心长的给出了四点期许:“一是加快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在提高模具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深入谋划,通过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来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同时努力实现模具产业的“放大”效应,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要注重结构创新,在产业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等方面积极创新,努力向信息化、工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强化市场营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十大产业等机遇,提高把握市场的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希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协会要争取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创造引才、用才、留才和加大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当前宁波模具行业发展正值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宁波模具“掌舵人”鲍会长对模具行业所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对于中国模具行业及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调整产品结构,把握国际市场,及产业政策和管理瓶颈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希望宁波模具企业家们搭乘“宁波号”巨轮,傲立模具行业蓝海潮头,乘风破浪开拓模具产业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