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界的盛典。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山西省侨联主席、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并社教授团队承担的“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项目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是山西省2009年自主完成的获得的惟一一项国家科技大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意味着,该项研究属国内首创,或国内外虽已有,但是还没有公布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并社教授团队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也是我省首次获得该项殊荣,填补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没有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空白”。

  2010年1月11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身在北京的许并社教授。

  下午6点,许并社教授的电话终于接通了。“奖领到了吧!”记者问。许教授笑着说:“领到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省以前从没有获得过这个奖项。”

  这个项目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呢?许教授说:“通俗地讲,我们就是研究纺织材料怎么能抗菌、阻燃,让我国老百姓穿上具有这些功能的衣服,而且还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对于这个项目的实际意义有一种评价:许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为我国纳米材料进军纺织行业提出理论和工艺技术,开创了纺织纤维的新纪元。

  许并社1998年从日本回国,返回母校太原理工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新材料及界面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回忆当时的情况,他说:“当时咱们的省纺织业发展处于低谷期,让纺织行业再现‘春天’成为我当时最大的心愿。”他决定从纳米材料着手,改善纺纤材料的性能。

  “这次获奖是团队努力的结果,能得到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多年工作的肯定。”许教授这样总结自己的获奖感言。

  许并社其人:

  1955年生,山西翼城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89年赴日留学,1994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做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1998年回国。周围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勤奋刻苦,对工作一丝不苟,为人谦和。

  本报记者 王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