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小记者有关读书的三篇文章


    

题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巧这一天我跟200多名商报小记者谈读书,整个讲座,我讲了三个点:一个是好文章的标准是明力美,一个是好作者的标准是才学识,一个是书分可读、可翻、可藏、可扔四类。在互动、好玩的课堂中,我主要传递的三个内容,同学们还是接受了。看来,整个课堂没有白费。以下是本报选择发表的三篇文章——
  


  A:听“半个老头儿”讲课

河南商报小记者

  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五(5)班 李嘉骥

  

  4月23日上午,小记者训练营组织小记者们跟王攀老师见面。

  早闻王攀大名,他不但是河南商报的评论员、时事评论部主编,还是多家电台、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播系兼职教授……

  我本以为他是个知识渊博、才富五车的老爷爷,没想到他是个30岁出头的“半个老头儿”。

  如此年轻的王攀叔叔,竟有如此多的荣誉,那他的读书写作体验我可要细心聆听了。

  王攀叔叔讲课非常生动。针对小学生中有很多人不愿读书的情况,他首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读书难,还是杀猪难?”很多小记者都认为杀猪难。王攀老师借此引导大家去读书,并告诉我们“读书是个粗活”,他说:“读书是个粗活,可你把它当成了一个细活,所以,你很累。”接着,他用达尔文、欧阳修等名人读书的故事以及他自己读书的经历,引导我们要喜欢读书。

  最后,他还把书分为“可读之书、可翻之书、可藏之书、可扔之书”,并教给我们读书的秘方:见我所见,不见我所不见,专注你感兴趣的; 要挤时间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王攀叔叔还非常尊重小记者,他讲了一个小时的课,口干舌燥,想喝口水,但他没有随意停下,而是向小记者请求能否给他一分钟的时间让他喝水。王攀叔叔还特别平易近人:中场休息只有10分钟,有些小记者围上去让他签名,他也没有拒绝,而是笑眯眯地满足了小记者们的要求,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这是多么让人钦佩呀!

  整个讲课过程,王攀叔叔非常注意和我们交流、互动,让我们在轻松中受到了教育。


B:读书有秘方

河南商报小记者

  管城区东关小学三(5)班  闫政

  

  星期六早晨,我8点就坐车出发去河南商报听课。一路上,我兴奋不已,期盼着早点到站。

  开始上课了,讲课的王攀老师年轻帅气,他先提了一个问题:“是杀猪难,还是读书难?”

  有人回答,“杀猪难!因为猪体型大,还凶,所以难杀;书只用读,没杀猪那么多步骤。”也有人说读书难,“杀猪学学就行了,读书就不一定,有些文章都看不懂。”

  王攀老师说:“我认为杀猪难。因为杀猪要先抓住猪,再拴猪,再宰猪,再去皮,再洗……而且猪会跑,书却不会跑。”

  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读书难呢?王老师说:“读书是个粗活,但是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了细活干,所以才会觉得累。”

  书读不好是因为3个原因:一是书不可读,二是不会读,三是不知道怎么读。

  对于第一个问题——书不可读,王攀老师说:“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好的文章要有三个标准——明、力、美:‘明’即明白清楚;‘力’,有力,能打动人;‘美’,要给人美的感觉。”

  不会读书,那怎么办?“个性读书,就是怎么舒服怎么读。”王攀老师还开了一个玩笑,“有的人蹲在厕所读书、裸体读书等。”

  …… ……

  平时有空我都会去书店看书,但是看的书很单一,只会挑一两本看看,而且看不完。今天王攀老师讲了读书的秘方,我以后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看更多的书啦!

 

C:你会说话吗

 河南商报小记者

  经开区鹤立学校三(1)班 李铮敏

  

  “爸爸,你会说话吗?”一进家门,我就向爸爸发问。

  “哈哈哈……”爸爸笑得前俯后仰,“我活了30多年,说了30多年的话,儿子,你没发烧吧。”说着,爸爸伸手要来摸我的额头。

  “原来我也没有想过说话的问题,可今天听了王攀老师讲课,才意识到说话是有学问的。”我一本正经地说着,挨着爸爸坐下。

  “哦,能不能跟我讲讲呢?”爸爸收起刚才嬉笑的面孔。

  “会说话的标准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才、学、识。‘才’就是语言的表达才能;‘学’就是要积累丰富的学问和生活经验……”

  “‘识’是不是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呢?”没等我说完,爸爸就抢着说。

  “不愧是老爸,一点就透啊!”我向爸爸竖起大拇指。

  “过奖过奖,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呢?”爸爸杀了个回马枪。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军队里的许多人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中暑死去。曹操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站在山冈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喊一声:‘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里顿生出不少口水,最后曹操终于领军走到有水的地方。”讲完故事,我满眼期待地看着爸爸。

  “不错不错,听了一堂课,进步真是不小!”爸爸夸张地对我竖起大拇指,“知识的精通在于运用,要把王攀老师讲的知识用到学习中去啊!”

  (指导老师: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