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物流成本,优化收费公路建设出路在于社会化投资与监管公开


 在当前关于“菜贱伤农”的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人们在此将减轻物流成本作为解决问题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公路收费,这也引发人们重新审视收费公路建设与运营,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讨论此问题,笔者认为:减轻物流成本,优化收费公路建设出路在于社会化投资与监管公开,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观点。

(一)、收费公路属性与收费公路建设与运营的合理性。

收费公路从本质上是公路一种,与其他不收费公路一样属于公路,在属性上属于公共产品,提供供社会车辆通行的社会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一样也不是免费的,因为其存在建设与运行成本,只是因为其封闭运行,具有收费的可能,才将以上成本进行外化。在经济学中,一直存在“搭便车”的理论,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一直存在为防止搭便车,增强公共产品提供效率,使“公共产品服务提供”民营化运营的优化理论;同时在国外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中一直存在“公营法人”的理论,而在中国一直存在这样理论与实务空白,实质上“公营法人”的职能一直依附在行政机关中,例如:城市道路的维护、建设职能存在于交通局或城建局,其实,其与相关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应该分离,外化为公营法人,依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进行监管,而相关行政机关应该专注于行政管理与监管,这样才可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收费公路建设在本质上是可以封闭运行公路建设、运营成本外化方式,其在本质上与其他不收费公路没有区别,在运行效率上,如果建立规范的“公营法人”制度,其具有其他不收费公路建设不具有的比较优势;同时,由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只是依靠财政投资,其必然存在财政压力巨大与运行效率瑕疵的压力,引入社会资金也存在现实的合理性;

(二)、现实“收费公路”建设与运营“乱象”表现与真正成因。

现实收费公路中出现“乱象”主要是分为:1、变相延长收费期限;2、收费站点违规设立、设置过密;3、收费过高;4、收费公路过多;5、收费被挪用;6、交通拥挤与服务设施服务差等。

分析以上现象,主要问题不在收费公路建设上,而在于《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未得到严格执行,同时还在于收费公路投资、建设、养护等方面的社会化不够,社会化监督不够,使得收费等问题成为“糊涂帐”。

(三)、针对以分析需要进行的改良措施。

1、建立“公营法人”制度,将收费公路投资、建设、运营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分离,做到政企分开,参照上市公司建设建立投资、运行与信息披露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入股,将国有资产入股,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行使出资人职责;

2、在投资中,通过燃油税等筹集的财政资金、国债、信托资金、基金投资、贷款、其他社会资金等按照股权投资、债权等方式运行,按照现代公司的投融资方式运行;

3、在收费公路建设、运营中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其中必须包括投资回收、收费额度等基本测算,并向社会公布收费方式与额度;

4、建立收费公路信息披露制度,将收费额度,按年、月向社会公布收支并进行第三方审计;

5、关于收费站点设置等方面可以通过新技术可以用电子收费的方式进行改良,这样可以取消收费站点与专门收费人员,现实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

总之,面对收费公路的各种指责,需要理性的分析这些问题,用新的观点与视角分析,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化运作与信息公开,让“消费者”通过知情权进行监督,而不是“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