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宏观经济学(上课录音整理之五十三)


   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二个方面,第二节,我们讲体系。在我的新范式宏观经济学里面,从逻辑的角度讲,我上次已经说过了,第一个要说概念,第二个要说体系,第三个要说方法论。这都属于客体的内容,经济学的客体。下面我来说一下体系,因为各位对经济学已经接触了很多年,四年六年或者很多年,而你本身也从事经济工作,什么进出口银行之类等等,所以我不需要去重复你过去的很多东西,那么我在这里从逻辑的角度对经济学发展200多年来的体系,做一个归纳,给大家点一下。大家注意看一下,我在黑板上已经把经济学发展200多年来若干重要人物写在上面了,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00多年,经济的历史太长了而经济学的历史太短了。

   经济学的历史大约有230年左右,那么大家比较公认的,经济学的鼻祖或者开山的祖师爷,亚当斯密,本来是英国的学者。这个人呢主要是个学者,但是呢也做过官员,再查一下资料,他终身未娶。他对经济学的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呢,大体上是微观加宏观,微观主要研究分工,宏观主要研究国家。而这个国家背后主要是财政,所以它实际上是以分工为起点研究经济学,我一直讲分工对经济学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他真的是效率的来源,大家想一想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大家没有分工,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他怎么可能有效率呢?一旦分工以后效率就不一样了,这样大家都能体会到分工带来的好处,如果让你一个人生产所有的产品你根本不可能,所以分工是经济学的非常核心的点,几乎就是经济学的基石。所以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构架,强调的是分工,然后在这基础上,有所谓的交换,然后再引入国家。这样一步一步的构建它的体系。这就是200多年前,18世纪,斯密对经济学的一个构建。

然后紧接着就是英国的大卫李嘉图,李嘉图对经济学的构建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和斯密,在斯密的基础上有一点量的发展,但他们两个时代上差距不是很远,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们是同时代。所以这两个人对经济学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属于创建者,奠基人这样的概念。

     这是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期的时候,就产生了我们所讲的马克思。马克思出生的日子呢大家可以记一下,原来我也记不住,后来我才发现马克思这人真厉害,他可以挑日子的,1818呀,要发要发呀,真让我感慨。活到1883吧,这个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比毛泽东出生早十年。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学,我们对马克思呢不做更多的评价,但是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真的想了解马克思的理论,或者马克思的什么主义,最好能去看一看马克思的传记,过去呢我们对马克思专辑出版的比较少,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人出版了马克思的传记,去了解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千万别神化。我们经常把一个人神话,就好像他生活在真空中一样。我这里说两个特点吧,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比如说私生的孩子什么这些就不讲了。第一个马克思特别喜欢酗酒,在大学里就经常酗酒,酗酒之后呢在大学里就进不来围墙么,他跳墙,这是真实的马克思,非常可爱,能喝酒么,男子汉能喝酒多好,那叫真男人。有的时候我就经常感叹我自己,一辈子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你还是男人么?没办法,后来我就只好自我解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马克思还有什么特点,有钱就敢花,他老穷,他经常提一些遗产什么的,拿了钱马上就改善住宅条件。只要一有钱立马就换房子,马克思一辈子搬了很多次家,我还没统计过多少次,总之一有钱就搬,好房子,没钱又搬出来,就来回倒。他绝对不是房奴,有钱就换,甚至有了钱他不跟恩格斯说,恩格斯还给他寄钱,很生气。所以马克思在花钱方面绝对是消费的极大的增长点,刺激消费,哪有什么内需不足啊?内需很足!所以你去看一看马克思的成长历史,可能会对你学习研究马克思的理论有帮助,是吧。现在出版了很多书,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一个真实的离我们很近的马克思。千万别说离我们很远,就像一个抽象的神,那不行。我非常敬重马克思,我是不是一开场就讲,说我非常喜欢马克思的一句格言,那就是怀疑所有。那么关于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研究呢它是这样的,马克思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的研究出发点,所谓的商品。所以他首先研究的是生产过程,或者说生产,然后他研究流通,最后在研究生产流通交易加在一起的生产总过程,所以它实际上是研究了经济的几个环节,或者是经济的几个阶段,由生产到流通,最后再到生产的总过程,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然后是总过程,所以马克思呢是把商品作为起点,把生产作为研究,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生产。生产这个词在马克思的经济学里面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甚至判断一个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还是非生产性劳动,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当然这一种说法,中国前几十年的学者一直在争论,这一点我们不去谈他了,就讲马克思对经济体系的研究和斯密不一样,它是从生产出发然后一步一步的研究,所以马克思也可以叫强调生产的经济学家、经济学者。这是马克思的研究,在十九世纪中期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