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胶袋不如少购物


自两年前开始,超市购物要征收胶袋费以来,香港人的环保意识已有所提高。去超市购物的人已大多自备环保袋,忘记带的时候,心里会有内疚的感觉。我曾在超市门口碰到一位朋友,他刚购物出来,手里拿着超市的胶袋,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他就第一时间向我解释,为何没有用环保袋。这反映用胶袋不环保的意识已深入民心。

 

要改变人的意识并不容易,要改变人的习惯就更困难。就我所见,今次应是香港人改习惯改得最快的一次;两年里就养成了购物不用胶袋的习惯,真是难能可贵。现时,香港人即使不是去超市购物,也会主动不要胶袋。很多店员,见客人买的东西不多,用手拿也没有困难的时候,都会问一句,要不要胶袋。而回答不需要的客人比例,正日渐增加。这种转变,是刚开始推胶袋征费时,大家意想不到的。

 

政府见首阶段推行少用胶袋的计划有成,打算把计划扩大至超市以外的一般商店。由于纳入新计划的商户,九成为小商户,数目有六万间,难如超市或大型连锁店那样有系统的纪录,如果申报兼审查,行政费用得不偿失。因此,政府建议,当计划全面推行后,商户征得的胶袋费无需搬归库房,连超市也一并豁免。

 

有议员批评政府摆明系懒,明益大财团;以超市及大型连锁店每年仍派5,100万个胶袋计,每个收五毫,成本只两毫,净赚三毫,每年可以增收1,500万元。

不过,我们的议员似乎不太会计数,因为若果说政府借搞环保帮大财团赚钱,第一阶段的计划其实赚得更多。自计划开始以来,超市与大型连锁店派出的胶袋少了九成,至每年5,100万个。即是说派少了4亿5,900万个,如果成本两毫子一个,财团可以减少支出9,180万元,远比议员计出来的多。

 

政府说︰「市民唔想啲钱落商户袋,最简单都系拎少个胶袋。」其实「拎少个袋」一样会益商户,商户可以省回买胶袋的成本。但这样斤斤计较有甚么意思呢?既然目的是为了搞环保,那就应先看是否会益地球,是否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应因噎废食。

 

其实,世上不是没有既环保又不会益大财团的方法,就是推动市民少购物,而不是少用胶袋。胶袋不环保,但胶袋里的东西可能更不环保。地球环境的污染源头,是人类的过度消费。都市人每年购买的东西,起码有三分一是可以不买的。

 

不过我们的政客大都是民粹主义者,他们着眼的都是市民的眼前利益,很难期望他们会号召市民减少购物。因为这不但损害商界的利益,亦要全体市民付出代价,一齐来过物质水平低一点的生活。议员会担心,以这种方式去推环保会失选票。然而,人类若不肯改变消费习惯,搞其他环保运动都不容易有真正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