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地价先行“退烧”,旨在拉房价“下水”


    与“顽强抗争”的房价截然不同,近期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地价流露了向调控政策“投降屈服”的迹象,土地市场出现了“量涨价跌”的可喜局面,可以说,土地调控的进展动摇了未来楼市高房价的根基,使得高房价的大厦面临“坍塌”的危险。

   在土地供应量上,国家宏观政策“开闸放水”给予强力支持,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为21.8万公顷,分别比去年的计划供应量和实际供地量增加18.5%和72.6%。大增量的土地供应,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房企的土地紧缺问题,数量的扩大将改变过去土地市场上严重的“僧多粥少”现象,促进土地竞争的理性回归,推动土地价格的下滑,进而从起步阶段逐步引起楼市的连锁反应,为房价的最终“软弱”添加“促进剂”。

   在土地价格上,一二线城市率先“退烧”。目前上海迪士尼板块的川沙C02-18地块成交楼板价为8980元/平方米,而同一板块内的川沙A08-03地块,两年前的成交价曾达到14024元/平方米,五千多元的差价足以证明地价的明显“退烧”。如果说一线城市迫于压力降地价是“无可厚非”,那么调控成效并不明显的二线城市石家庄八宗地块均以底价出让就是“情非得已”。没有了竞价对手的土地市场也就失去了价格“疯长”的驱动力,土地市场的冷清将是楼市价格回落的前兆。

    在土地供应结构上,新形势下的结构调整更加侧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其计划用地为17.13万公顷,占比78.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供应7.74万公顷,占比35.5%。这就有力地配合了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计划,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用地上的支持和保证。土地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大量保障房不仅能够满足部分刚性需求解决民生问题,而且还将在购房结构上缓解楼市供需矛盾,进而间接拉动房价趋稳甚至降落,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地价的“退烧”,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对楼市调控的“妥协”,其最终落脚点必然还是抑制房价。虽然“降地价”与“降房价”还不能完全等同,但至少给房价打了一针“镇定剂”,为房价的“下水”做了市场和舆论上的准备,当类似于高地价这样的“垫脚石”被逐一攻破,高房价大厦的覆灭定将水到渠成!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4069031/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