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群的检测结果其实早就提示增塑剂的污染严重


     中新网5月30日电(http://health.sohu.com/20110530/n308882712.shtml)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部分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添加有害人体的塑化剂DEHP,不只果汁、饮料遭污染,就连果酱、浓糖果酱、益生菌粉等产品也下架回收,影响层面广,让入行三四十年的食品科学教授坦言,“从未如此担忧过”,简直比三聚氰胺更恐怖。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太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不知道果酱里面也会有。”孙璐西怀疑DEHP不只添加在“起云剂”,其它香料可能也有。她表示,DEHP最早曾用于香料,让油水融合、质量稳定,香气更持久,不过,台湾“环保署”于1999年将DEHP列为第四级毒性物质,确认它有一些毒性,为不安全物质。孙璐西透露,DEHP是一种工业用塑料软化剂,主要让座垫软硬适中,包括沙发、汽车座椅均会使用,化工业者也很纳闷,为何DEHP会添加在食品中。她表示,起云剂是一种混合物,含多种配方,不肖业者以DEHP取代成本较高的棕榈油配方,让颜色更白、更漂亮;她推测,其它配方也有用塑化剂。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讲座教授孙宝年表示,果汁浓缩有固定标准流程,理论上应不会添加塑化剂,她很意外,“几乎想不出为什么业者要添加”。高雄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志恒指出,塑化剂DEHP作用类似人工荷尔蒙,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目 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因塑化剂依法不得添加在食品里;李志恒强调,只要落实管理,DEHP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污染物。

     台湾的这个报道,其实解释了为什么虽然我们一直称要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但其相关的性激素却不断进入人体,导致了不孕,甚至乳腺癌的发病不断增加,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原来是不法企业在饮料中,不断添加塑料的结果。但目前据报道,DEHP还未被我国大陆地区有关部门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这确实令人担心。所以,我国应该首先禁止饮料添加DEHP,然后再考虑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否则,不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更不能阻止不断攀升的不孕和青年人发生乳腺癌的发病率了。

     其实,早在台湾报道这个消息之前,我国的有关研究就已经发现,我国的部分人群血清中DEHP就有显著的升高。2009年,我国上海地区对420名大学生血液中的DEHP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0.95%的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到DEHP,浓度中位数为54.14微克/升。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同样令一种增塑剂DBP的检出率则仅有1.67%。这使得当时的研究人员感到很困惑。(420名大学生血清酞酸酯水平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研究。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6月第26卷第3期232页)

    但是,据报道(http://www.sh.xinhuanet.com/2011-05/27/content_22877964.htm), 据台湾媒体报道,该有毒起云剂来自台湾昱伸公司,为台湾最大起云剂供应商。昱伸公司为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稳定性,恶意将DEHP添加在起云剂中。由昱伸公司起云剂制造的产品,包括果汁、果酱、浓缩果糖、水果粉和优格粉,以及运动饮料、果汁饮料和益生菌。受到影响的下游厂商除了饮料、乳品制造商,甚至还包括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这些受影响的下游厂商包括盛香珍、台海洋深层水、台湾比菲、悦氏、香吉士、鲜茶道、长庚生物科技等。而截至昨天中午,牵涉在内的厂商已经多达168家,回收产品数量也逼近百万件,且仍在持续增加中。沃尔玛南浦大桥店共查到可能有问题的台湾饮料共71瓶,并予以全部下架。据悉,这些问题饮料都来自台湾悦氏饮料公司,主要是运动饮料与运动速燃饮料两大类。 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昨日起,本市工商部门就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沃尔玛和大润发两家超市开展自查,同时,工商也派出工作人员,对超市各个门店进行上门检查。截止目前,全市共发现了5019瓶台湾悦氏公司出产的饮品。

    由于上海查出了大量的可能含DEHP的有毒饮料,由此可以推测,2009年上海大学生中发现DEHP超标的问题,很可能并非是来自于塑料制品的污染,而可能是由于饮用了非法添加DEHP的毒饮料所致。因为如果是来自于塑料制品,那么,其血液中DEHP和DBP,可能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所以,我也呼吁我国有关部门立即增加对饮料中DEHP的特别检测,摄定临时控制标准,以保证人民的健康。

    由于DEHP性质稳定,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如何促进该类化合物的降解和排泄,使其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因此,最好还是不要摄入。由于孕妇和婴儿对于DEHP更加敏感,应该更需要注意。

    在我国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结果之前,我个人建议,大家应该避免喝含有乳化剂的可能不安全的饮料。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