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反对目前的保障房建设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人会说,这家伙真是个冷血动物,竟然愿意看着有人睡在大街上而无动于衷。这是误解我了,我也希望大家都有房住,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免费住上豪宅,但是希望归希望,现实是我们的资源是稀缺的,不可能(起码在当前情况下)满足人们的这种希望。

按目前保障房的思路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只会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不会取得人们希望达成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保障房的资金最终只能来源于人们缴纳的各种税费,不可能有其他的来源。许多媒体上纷纷讲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房供应,但从来或很少有人想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潜台词是增加税赋,政府要想给予必先取得,政府不会凭空生出什么资金来,只有增加人们的税负,才可能增加对一部分人的补贴或支付。实质上是社会中的全部国民补贴其中的一部分人,逻辑上这只能来自人们都具有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德,而不是每个人对其他一部分人承担什么责任。

二是在税收收入给定的条件下,我们增加了保障房的建设必须要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甘蔗不可能两头甜,我们希望社会中一部分住房条件较差的人群住更好的住房,那么必然要以减少教育、国防、道路、公共安全投入为代价,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权衡到底付出这种代价是否值得。

三是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效率必然低下,这是因为保障房缺乏所有者主体或主体空置,政府官员缺乏直接的动力去高效率地提供保障房(这并不是说某个具体的政府官员不努力,而是指这种制度下会产生的必然结果),政府官员是代别人花别人的钱,很难想象他会像为自己花自己的钱那样尽力。

四是保障房的补贴机制过于武断,必然会产生“符合规定”的腐败。由于保障房分配带有许多主观判断,分配给谁、如何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官员的喜好,任何严格的分配制度都难免私心干扰,况且如果制定一种更为严格的分配制度还需要支付大量的监管成本。由此会出现看似符合规定,但实质上职位、权势、关系等会左右保障房的分配过程,最终获得保障房的人群不见得是最需要住房的。

五是由于监督管理者缺乏直接的利益关系,无法有效地进行保障房的维护和保养,最终产生贫民窟。保障房不仅仅是建设的问题,还涉及到未来几十年的维持保养问题,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当然只能来自税收,一旦投入减少,再加上政府官员的漫不经心,居住者缺乏动力维护,结果会产生大片的贫民窟,这种现象不用等多少年,五年最多十年我们就会看到,不妨拭目以待。

六是制造一群逐利的懒民,成则嫌政府救济少(实际上社会上一部分人救济另一部分人),败则怪政府照顾不周。对于有幸获得保障房的人群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处,是不劳而获的。长此以往,这部分人群会依靠在政府(实质上是其他国民)身上,得到好处并不见得会感谢谁,但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一定会怪政府。这种情况下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的激励导向,每个人都有意愿向社会索取,支持各种各样的收入再分配,从而造成生产力下降、经济停滞的困境。这种结局短时间可能看不到,但是一定会影响未来几十年后整个经济的发展。

如何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我个人观点是利用市场机制,限制政府在这方面好大喜功的做法,限制税费征收,保障性住房严格局限在照顾社会中极少数人(不超过5%,主要涉及到因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丧失工作能力的人群)的范围内,鼓励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住房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