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大跃进呼唤税收结构大改


财政收入大跃进呼唤税收结构大改

杨于泽

 

        财政部10日公布,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612.26亿元,同比增长34%。而今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46820.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349.67亿元,增长32%。财政收入的增速,已经是去年GDP增速10.3%的3倍还多,谓之“大跃进”,并非夸大其辞。

        政府的钱袋子鼓起来,民生投入就有了资金保障,这是财政大跃进的积极一面。但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政府所得增幅超过GDP,则意味着居民所得份额相对变小。财政收入增幅达GDP增速3倍之多,说明居民收入占比减小幅度之大。自然,居民收入同比肯定也有增长,但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其增长极为有限。则先前政府调整分配格局的承诺,难言落到了实处。

        财政收入脱离居民收入的增长“单兵突进”,必然产生某些经济与社会效应。居民所得少了,自然降低人们的消费信心,并实质抑制人们的消费支出。国家制定的拉动内需替代出口战略,就有可能成为空话。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税收大幅度增长,必然使企业利润空间更见逼窄,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扩大再生产、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无从谈起。近年传出的很多企业放弃实业,转向投机领域,也说明目前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困境。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上下达成共识,一要减税,二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些共识首先落实为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惠民措施。国务院今年4月提出的个税起征点为3000元,据云这将使财政每年减收1200亿元,一干专家认为政府“让利”已是天文数字,起征点不宜再有提高。每年减收1200亿元个税固然可见政府“让利”之大,但与全国财政今年前5个月增收11349.67亿元相比,堪称九牛一毛。这边减了一点,那边却抽税更多。

        我国民众的税负,个税占比只有约7%,是个小税种,真正的税负所在其实是所缴间接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占整个税收总额60%以上。比如买一个1块钱的馒头,其中缴税0.17元;一瓶3元的啤酒,含6毛多钱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市维护与建设税等。据专家研究,假如一个人月入1万元,要缴个税和各种间接税,最高可达4698.4元,剩下5000多元才是“纯收入”。民众在花自己钱时缴纳大量的税,人们却不自知,政府也很少说破。

        政府既然有意降低个人税负、提高居民分配水平,只降个税税负,不动间接税税负,就有点舍本逐末。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大跃进,降低居民税负就更见必要,而且迫切。个税每年降1200亿元,而财政收入5个月增加逾1万亿元,充分说明减税必须在个税之外下功夫。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推动结构性税收改革,与国际接轨,把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的整体税负降下来。这样才能防止财政收入大跃进,增加民众收入,实质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