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首相的核电政策促使日本告别富裕的时代


  在去年菅刚出任首相时笔者就在《日本新首相的外交基轴将是日美关系》中指出:菅直人一直作好了接班上台的准备,而且他的目标是长期政权。所以,上任以来,菅抱着绝不放弃政权的信念,化解了多次面临的下台危机,以致最终上演了那场挑战日本文化的政治剧。
  其实,在下台压力一直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菅也获得了很多的机会。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不仅又一次化解了他的下台危机,而且而在这之后的抗震救灾还都可以成为他争取民心,从而获得长期执政的绝好机会。菅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他没有和执政党商量就果断地要求中部电力公司停止浜冈核电站的运营。这个决定受到了怀疑核电站安全性的国民的欢迎,据随后NNN(日本新闻网)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1.2%的日本国民对此表示赞成。而且同时要求日本逐步减少核电站的人也达到了64.3%。之后,菅直人还公布了要摆脱对核电站依赖的新政策,希望这核电政策方面得到国民的支持。
  菅直人似乎在这一问题上赢得了很多政治得分,但是,这种得分却使他在经济领域再次失分。正如一贯支持菅首相的执政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指出的那样:正是因为菅首相的言行,造成了日本核电站运营的障碍。由于菅的言行,日本核电站开始走向运营全面停止的局面,日本经济为此要承受沉重的打击。
  根据设计要求,日本的核电站的核电机组必须在运营13个月之后彻底停止,进行定期的检修。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按计划进行定期检修的各个核电机组都没有恢复运营。包括九州电力公司的玄海核电站2、3号机组,关西电力公司的高浜核电站1号机组,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北陆电力公司的志贺核电站1号机组等5个机组,在原定的检修后恢复运营的3个月之后还没有重新启动。这些核电机组之所以没有重新启动恢复运营,主要是核电站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而5月10日菅首相要求中部电力公司停止核电机组运营的举动更是强烈声援了这些反对核电站的居民。反对核电站的声浪更加高涨,不仅上述这些核电机组无法按计划恢复运营,而且日本其他核电站也都将被迫停止运营。那么在13个月之后,日本国内的所有核电站就都会被迫停止运营,而日本全国也将因此失去近30%的电力。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3月份那次大震灾中没有受到影响的日本西部地区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地处日本西部的关西电力公司、九州电力公司和四国电力公司对核电的依赖程度都超过了40%。如果,日本的核电站全部停止运营,那么日本西部的供电缺口将超过日本全国缺电的平均数。本来还想用节余电力支援灾区的日本西部有可能变成日本最大的重灾区,日本经济遭到打击的程度可想而知。菅的核电政策虽然获得了不少政治得分,但却使日本经济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日本大面积缺电,而社会舆论的导向也使核电站没有新建的可能,缓解供电不足只能使用成本更高的其他替代能源,日本的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无法避免。而大面积缺电和能源价格上涨有将使日本经济在供给方面受到限制。日本经济已经因为生产能力的多余而需求不足形成了长期的滞涨,劳动人口已经开始减少,曾经非常高的储蓄率也会很快地变成负数,已经是0.5%以下的经济增长率将毫无疑问地再次归零。也就是说,随着日本核电站的全部停止运营,日本将告别富裕的时代。
  日本学者早就对日本经济的走向做过以上的预警,事实上日本经济的这种倾向在3月份大地震发生之前就早已显露端倪。但是日本政府却没有开出很好的处分,实际上日本政府也没有很多选择余地,唯一可行的措施是增税。但是任何一个政党提出增税的政策,就会在全国的大选中遭到惨败。本来,这次大地震可以给日本重振经济的一次机会,但是菅首相的核电政策将这次脆弱的机会也断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