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清代就叫京都




 

不久前,在报国寺购一块淸代印版。雕刻精美,字体规范。系清代靴店广告,文字如下:

京都

三盛诚记

本店制真正时样,满汉京尖朝方各靴一应俱全。开设京都正阳门长安街。坐北向南。凡官长贵客赐顾者,须认本店花瓶为纪(商标)。先将货看明与众不同。货真价实,管包来回,不误主顾。

短短八十六字,让我们知道:

1.      北京在清代就叫京都。

2.      正阳门、长安街的叫法很久就有了。长安街上在清代可以开靴店。

3.      那时巳有了商品的广告与商标。

4.      管包来回,就是有退还制度。

 



想起了故宫锦旗。

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展品被盗案。而一面写有

“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

引起网友质疑,称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面对质疑,接受媒体采访的故宫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字使用是一样的。此举引发外界更大的质疑,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表示,字在这里肯定是错别字。

当时也有人说,北京决不可叫京都,现在看来,清代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