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2000多个县,县是工农互动的纽带、是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县是联系城乡的桥梁、它一端在农村,一端在城市,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的结合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总量指标都要在县域实现。县城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也最大,所以,县域运行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如果近10亿城乡居民都不同程度富起来了,那才算真正谱写了中国故事、中国传奇、中国神话。
城乡统筹,要不要再孵化一批乡镇企业呢?我看十分必要。但要用清晰的股本结构来理清乡镇企业的权属问题。不仅要,而且还要将乡镇企业孵化成上市公司。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怎么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要大量的孵化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里,国资参股50%,或者占的股权比例再小点,其余的都分给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人。这就集中体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在创造财富和财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增加经济总量方面、在加大经济流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在扩大社会就业和推动社会事业进步方面都显示过重大作用。乡镇企业不仅是统筹城乡的强力支撑.而且也能通过购买、参股、联营、租赁、承包等方式,促进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和机制转换,激活国有资产存量。
在乡镇企业为什么要注入比例不小的国资呢?原因在于,有了国资背景,银行放贷的口子就会宽一些,政府采购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计划就好落实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乡镇企业注入的国资从哪里来呢?对此,中共湖北省委李宪生先生做过一些思考,他认为:“在总结去年实际经济工作困难的基础时,地方财力毕竟有限,项目资金常出现紧张,解决这一问题,我的想法是可以支持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另外,我觉得一是中央积极财政政策所体现出来的资金,二是地方税收,三是政府出面筹建的创投基金。每个县都有这么一个主体来运营。我们应该将创业投资纳入政府的惠民政策之列,进行高度的跨区域链接支持当地创业、创新,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与商业银行并肩作战。并提示银行除了开设传统的借贷业务外,发展创业投资、进行异业整合,提出咨询顾问信息、市场构想及产品包装,帮助城乡农工创业致富。原先,我认为在县一级的城市普及创业投资,是一条非常有效率的有益补充。现在我的观点发生改变了,我认为,县域金融若是没有创业投资充当先锋队的角色,统筹城乡恐怕永远都是一潭死水,而没有活力。
这是因为,乡镇企业从信贷市场获得资金方面,其竞争力远不如大型企业。小企业从创业到拓展销售市场实现盈利,一般都需要一段不太短的时间,而信贷资金定期还本付息的特性,与创业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实现现金回流的规律就会产生冲突。这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无法克服的先天性缺陷。所以我说,县域金融要搞活,只有注入新的金融力量,那就是创业投资。《唐代财政史稿》告诉我们:唐的强盛,与当时相对先进的财政政策体系分不开!如今,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用支持创业的方式,调动民资活力,给县域直接注入内生增长点。加强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进一步促进消费和优化个人投资环境等。 有些村办企业,或者农村专业合作社,得到条件的都可以获得注资机会,可以升级为乡镇企业。县委可以派人到企业里任支书。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支部书记可以享受副科待遇,上市的乡镇企业支部书记可以享受副处的待遇。官民融合,打成一片。不是靠喊出来的,要有一个机制在,尤其是县政领域,大有文章可以做。县委派谁去乡镇企业任支部书记呢?一是从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府办公室里找;二是从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科技局、工商联里找;三是从退役军官和优秀大学生里找。
统筹城乡,成立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我认为要搞出特色, 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 或者是传统优质产业, 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 都是不可能的。只有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完善县域创新体系,加强新型县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企业研发。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制定鼓励创新的税收、财政政策,促进企业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县科技局要加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县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大力推进创产投融研结合,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县域经济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发展主导产业,一个是发展先进农业。主导产业在发展上具有以下特性:(1)该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这种增长势头能够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2)该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制度创新成果;(3)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4)最重要的是,该产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其增长效应明显超出了该产业本身,对一系列广泛的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主导产业又称“带头产业”。即国民经济中那些由于有效吸收了创新成果发展速度较快、并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广泛直接影响的,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或者产业群体。县域经济要明确“主导产业”,明晰产业发展定位,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再说先进农业。比如,近年来“IT 农业”在日本已成时尚。所谓“IT (信息技术) 农业”, 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的农业。在日本县域农业中, 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机器人、计算机、信息存储及处理、通讯、网络、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应用的范围大致为: 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模拟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等。
中国创投事业每走一步都是很艰难。任务大,责任重。在募集资金困难的境遇下:一面要利用独特的资金融通机制,补充正规金融的体制不足,从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解决就业、稳定社会。最后还要保证,参与创业投资基金组建的出资人可以挣到钱。管理基金的经理人是站在这三个鸡蛋上跳舞。创业投资的任务是孵化民营的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资源向县延伸。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每年启动一批试点县,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其项目遴选条件:与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需求紧密结合,并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技术先进成熟,且有技术转化应用的人才保障和成果推广与科技服务体系保障;项目实施能带动一定范围的农民增收致富,税收增长显著;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好,能够吸纳社会增加对该项目的投入。这个任务民资创投要是做得不够好,商业银行不做,如果国资的创投也不去做,那我们的政府还能说自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吗? 所以,创投千万不能继续把上市作为唯一的推出渠道了,有时候我们还要考虑按净资产退出的方式。创投基金的义利观,虽然不能是“重义轻利”, “以义为利”,但更不能是“重利轻义”,而应当是“以义取利”。
总结一下:“经营”好一个县和县里的乡镇企业,绝不是靠开会,喊口号。而是像企业家、投资家经营企业那样去创造客户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要处理好:财政增收和人民增收的关系;项目建设与民营经济的关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干部队伍建设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关系。共产党人总喜欢在开会时总讲: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创投与乡镇企业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但我们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是值得反思的。
怎样用创投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
评论
编辑推荐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