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道德漫谈


  大家知道,金融业最讲究道德,如果没有诚信就很难获得贷款,银行没有诚信就很难有大的存款增长,诚信可以说是金融业的根本。因为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另一方面,金融业也存在着不道德的一面,如股票市场上的炒作、欺诈,保险的不赔付等。最典型的是雷曼这样的事件,人们购买了雷曼债券之后,因为雷曼破产,债券就变成了废纸一张。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仔细研究后发现其实金融业中也存在这普遍的道德准则,谁不守道德,那么谁最终必将遭受惩罚。

  美元在一战前和一战后都采取谨慎的货币发行政策,而且还坚持纸币发行与黄金挂钩,因此在二战结束钱,纸质美元被全世界称为------美金,世人将持有美元等同持有黄金,而且美元又比黄金更容易携带,美元存放在银行利还可以产生利息。因此纸质美元比黄金更受欢迎。美元也因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当仁不让的在二战后取代了英镑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二战前后美元受欢迎以及顶替英镑成为第一国际货币是因为美国的货币发行遵守道德,按照量入而出和市场流通货币量来发行。美元的流通货币地位为美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在二战后美国产品过剩的时候,美国通过发行欧洲贷款(马歇尔计划130亿美元)来刺激欧洲的需求,一次笑话了美国大量的剩余产品,使美国可以保持高速的夸大再生产。

  在美国发现输出美元并没有多大的通胀影响和其他坏处时,美国人就利用手中的货币发行权大量的印刷纸质美元来换取欧洲和世界的物资,不但这些纸质美元不会引发美国通胀,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利用这些纸质货币美国人还获得了贷款利息收入。可以说印刷纸币成为了美国的“意外之财”。意外之财使得美国“财大气粗”,随意发动战争、对很多国家实行援助,反正美国有的是花不完的钱。

  世人常说:“天是公平的”。为什么?因为道德准则留存于金融及经济发展之中,如果贪小便宜去获得什么“意外之财”。那么,以后就将遭到不良的报应。道德准则留存于经济发展之中已由亚当斯密初步揭示,也就是那“无形的手”。

  朝鲜战争及援助欧洲和其他依附美国的国家大量的资金,来源于美元的纸币印刷,每年有那么打的军事和援助经费都没有难道美国的财政。因为美国只要印刷美元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在那时就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因为法国人首先发现手中的美元突然增加很多,他们研究当时世界上存量的美元与黄金比价,,法国人发现如果全部美元中的一小部分来换取黄金,那么世界现有的黄金存量是大大不够的。因此法国人率先发起了兑换黄金的工作,为了维持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和美元的信誉,美国对于所有要求兑换黄金的要求都满足了,可是不久之后美国发现自己的黄金储量突然大幅减少,从原来在世界黄金储量的三分之二,迅速变成三分之一。美国人马上设置了一些黄金兑换的障碍来阻止黄金兑换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延缓兑换周期、提高美元兑换黄金的比率,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45美元,设置欧洲美元和“特别提款权”等来阻止流通与欧洲的美元来兑换美国的黄金储备。后来到了1971年,尼克松干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也即纸质的美元不再具备有兑换黄金的功能,而且尼克松还直接宣布了美元的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崩溃。但美国保留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因为这两个机构美国人又有绝对的否决权,政策的制定基本上美国人说了算。

  也就是说,在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道德的报应没有那么快的到来。美国人依然可以从印刷纸币中获取大量的利益。但美元失去了还进挂钩,则难以再呈现其价值。必须寻找求他替代黄金的世界性需求品,石油是继黄金之后的另一物质基础。虽然石油大家都需要,但在以前石油每桶都在十美元以下,也就是在71年以前,石油是一至两美元一桶。因此为了支撑美元,美国必须让油价飞涨。在1973年一贯偏向以色列的美国居然默许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欧美实行石油禁运,理由是欧美支持以色列。由于石油禁运,石油价格飞涨四倍接近十美元一桶。美国在石油禁运时表现出充分的“绅士风度”,也体现出民主,不主张干预和威胁(条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用美元计价)。飞涨的油价使得世界对美元的需求大量的增加。石油价格在1979年霍梅尼进行的伊朗革命时又在一次飞涨,也是近四倍,那是的石油是二十至三十美元一桶。虽然油价飞涨刺激了对美元的需求,但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因为石油是关键的初级产品,石油价,很多的相关产品就会跟着涨价),其他的材料涨价就导致成本的增加,这又反过来抑制扩大再生产。因此在80年代初,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那就是滞胀。滞胀就是经济不增长,大量失业存在,物价飞涨。当然大量的美元发行出来,物价肯定要涨价的。

  那时的经济界没有发现世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美元发行过度,因为大家都相信传统的货币发行理论,根据流通商品的需求量发行,否则发生通胀。而原来的货币发行理论只使用语一个国家体系内部的经济分析,对于世界性货币供需则很少有人研究。弗里德曼虽然有专门的货币研究成果,但美国人将之封锁,只供美国人参考。多国的经济专家认为,经济的不景气是因为二战后采用了国家干预制度,主张采取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以扭转所谓的“滞胀”。里根和撒切尔是两个自由派代表。但自由经济政策一样改变不了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窘境。

  美国不得不在1997年和1998年发动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当时的美国已经为了利益,顾不得中国正在进行金融改革准备全盘招西方金融制度进行改革这样的事实(也可能当时的美国没有意识到中国会在几年后成为美国打的威胁,反正中国可以说好命躲过一劫)。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再一次出现财政盈余(通过金融战获得大量的盈利填补财政窟窿)。

  虽然美国不断的通过掠夺外部财富来弥补财政窟窿,但其经济因为依赖金融而忽视实际生产的毛病逐渐呈现。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裂又使得美国经济面临大的困境,因为一个庞大的公司安然能源必须破产。为了转移世界注意力,以免造成骨牌式连锁破产反应,美国发动了所谓的反恐“阿富汗战争”,跟之,美国又一不做二不休的发动“伊拉克战争”,两个战争使得美国财政开支大量增加,为了再次获得外部的财富,美国的有太金融专家又再次献计:通过“资产包”来圈钱。然后让圈钱的企业破产,让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哑巴吃黄连”。

  这就是著名的“次贷”资产设计。为了实行这样的计划,美国人必须将这些企业设计成为没有风险的企业形象。为此,美国采用威逼手段使得专业的评级公司给已经千疮百孔的两房髙评为三A企业。但这样还不够,还必须让人们相信企业不会破产,破产时有保障,这样才会有人来大量的购买两房债券。结果美国的纽约检察官制造了类似现在的“卡恩”案,逼迫AIG董事长辞职,位的是让AIG接两房债券的保险单。结果两房的次贷,经过评级的高估、保险的保单承诺,形成了高保障的资产,这些泡沫被一次次的放大,包装然后在专卖给给类的投资人。按说美国人的金融掠夺计划是成功的。但雷曼发动的金融风暴之后美国人突然明白,他们骗人的把戏已经完全将自己害了。因为AIG、还有美国的给类投资机构(各种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都相信美国政府的包装操作,已深度介入了这样的金融游戏里面。两房和AIG成为破产不了的企业,因为只要的企业破产,全美国的大多数银行、给类基金都要破产,也就是说美国也要破产。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金融也里呈现出来的道德机制。害人者终自害!

  兜兜转转,从谨慎道德获利,到意外得利,再到不受限制疯狂印刷美元,再到设计金融掠夺,再到次贷。美国自己将国家害了。美国从二战后兴盛算起,到现在也不过60几年,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衰落最快的帝国,相比来讲英帝国的衰落要缓慢得多。

  病入膏肓的美国现在还在坚持着自己的成功经验“美元贬值”,但形势已不容美国人说了算。美国人的每一次打的贬值都必须谨慎,不但需要高管出来表态“保持强势美元”而且还必须制造紧张局势来转移民众注意力。尼克松时代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要贬值那样的豪气,现在美国已不具备。为什么?以为美国人明白,世界上的美元太多了,害怕一不小心,这些美元都跑出来兑现购物,那么大家就会发现美元已是废纸,到那是美元将失去其国际流通货币的地位。如果这样美国也就失去了其霸权的根基------美元发行。

  道德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讲道德是自利的。不讲道德必将遭受报应。看美国的货币发行史,我们可以知道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