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悉,在今年6月13日的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毛群安主任在“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分论坛上发言时表示,,为了打击或遏制极个别媒体记者污染传播环境,将建立黑名单制度,以此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的势头。
我们知道,不仅仅是最近,食品安全事件这些年来就层出不断,今春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终于引起了重视。这让全体国民看到了希望。那么,这个希望是怎么来的呢?正是由于各个媒体的广泛监督报道,才把卫生部的这些官员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没有媒体记者的参与,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还以为大家每天吃的都是纯绿色食品呢,哪里还有什么食品安全行动?
由此看来,毛主任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似有打击报复之嫌。
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看到媒体记者频频受到行政管制的现象。我们并不否认有个别缺乏职业道德的无良记者滥用话语权现象,但是,如果允许某些部门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其对于舆论监督所造成的威胁,比一些无良记者的舆论报道所引起的危害会更大。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某些部门滥用权力打压公众舆论和言论自由的现象。借用美国伊利诺伊州法院在《芝加哥论坛报》因报道诉芝加哥市政府破产的一篇新闻中因内容失实而被当地政府告上法庭一案判决中的一段话,“宁可让一个人或报纸在报道偶尔失实时不受惩罚,也不能使全体公民因担心受惩罚而不敢批评一个无能和腐败的政府”。我们宁可容忍一个记者的报道失实,也不愿意看到记者们报道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正如媒体所说:“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保持头脑清醒,大有益处。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正如一位省委书记所言,‘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动不动就拿“黑名单”吓唬记者,滥用权力。“一言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你能堵住记者的嘴,也堵不住广大公众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