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人才,引领新时代潮流


【人物专访】北理工MBA教育中心主任周毕文:培养高素质人才,引领新时代潮流

中国MBA教育网:第十二届发展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四海一家 华商时代”,周主任从您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

    周主任:我对中国MBA发展论坛的历史沿革是比较关注的。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参加,也是第十二届MBA发展论坛。听了上午大会的主旨报告,我深深的感觉这个主题抓的非常的好。既体现了现实性又体现了未来,和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果吻合,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吻合。四海一家,中国古代总是以四海天下为己任。四海是广阔的意思,它不仅仅的局限于一个国家,可以理解为全球。四海体现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多元的交流。大家共在一个地球上,这种相互的交流使得原来远隔千山万水有了四海的一家的感觉。现在有了高速铁路,快速飞机以及网络的媒体。华商时代和中国经济的地位相吻合,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总量的第二,当然在人均方面我们还在全球平均水平的后面。但这个发展趋势,在多少年后会变成世界总量的第一。这个第一并不仅在中国自身发展经济,内需所能完成的。它要融入全球时代,要走向世界。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在这个时候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子孙,商人具有极高的智慧。在市场经济的拼搏中,只有我们对外改革开放了。我们不断坚持走和谐道路,天人合一的发展道路,中国一定会成为领导世界潮流的国家。那个时候华商的地位真的是非常伟大,他们引领着,那个时候可以称之为华商时代。现在四海一家是我们的一种方式,而未来我们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才是华商时代的到来。它既有一种基础又有一种未来。为了中国的强盛,培养更多跨世纪的人才来进行培养。


北理工MBA教育中心主任周毕文

    中国MBA教育网:中国MBA教育担负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在您看来作为一个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您认为培养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周主任:MBA教育在中国还是个新生的事物,从最早1984年中美大连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到1990年我国有一个管理科学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东方高级决策管理学院和美国一所大学合办决策管理人才的EMBA的培训班。从1991年开始中国正式的高校里面试办第一批MBA。在这20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管理知识到注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要想适应这个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全球的需要,还是不够的。在MBA的培养上,从知识培养走向能力培养,理论的素养提高到实战能力的提高,有立足于国内到立足于全球,需要实现这几个转变。由单纯的教与学到互动式的体验式的学习一个变化,这些变化我们都要紧跟,最终都要形成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强势的特色。北理工现在注重实战方面的,我们是通过三个品牌系列讲座,来提升学员在知识和素养方面的途径,我们名家大讲堂请的都是在全球和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者和企业家。比如是我们请到了中国式管理倡导者曾仕强教授,我们也请到了中国管理式名家刘灿梁教授,他们在20年前第一次来大陆,当时是中美合办的MBA、EMBA班的客座教授。他们力主本土文化,融合西方的思想我们在进行一种提升。MBA不只是纸上谈兵,它要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单纯的案例教学还是不鲜活的。我们现在请的一线职业经理人直接来我们课堂,将他们正在做的。所面对的企业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如何解决的思路。这是鲜活的。MBA不光是知识能力的一个提升,还有文化素养和价值理念的提升,最终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我们回去做一些太极文化系列讲座,不光是传达一些太极拳的中国阴阳之道。辩证这里,我们实际上更广泛的去说大家有好的文化和心理素养,知道怎么去养生,没有一个好身体没有一个身心,一个灵魂的健康。我们通过三大系列讲座弥补MBA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企业导师,实习基地建立都是想侧重MBA要从象牙塔里培养方式走向战化的培养方式来进行弥补,这是我对MBA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中国MBA教育网:请您谈一下您是怎么看待MBA在当今社会的认可度,在您眼中什么样的MBA学生可以称之为优秀的MBA人?北理工又是在些哪些方面来着重哪些方面打造成这样优秀的MBA人才?

    周主任:MBA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规模越大它的品牌效应社会认可度才会被人认可。目前我们这么多年下来总共毕业的MBA也不过几十万人,是一个有限的数量,现在全国招生大概是在四万多人,再过二十年招生也不过就是一百万人的人数。这个前提就是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更是的是让MBA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的经营管理的业绩才能获得认可,并不是说拿了学位证书就能获得的认可,所以说这个是通过市场的一个检验。MBA在课堂里听到了众多的各种经营管理方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注重解决问题它外在条件是否满意,企业可能是在这个环时间地点环境下可能是对的。换一个时间地点他就是错的,所以要有我们中国的易学思想,便是不变的真理,要以变去应变而不是盲目的过去教材化模式的照搬,这是MBA要注意的。现在开始提倡体验式的教学,给你实际的场景问题问你怎么办?经过思维训练以后,就知道怎么去思考,教的不是一个具体案例的结论,是通过案例的学习教的是思维的方法。她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以后,他就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维的思考,我们在培养中不能只讲案例,要把它提升,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思路。在做的方面,我们灌输哲学上的理念,要抓住主要矛盾。会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在MBA培养的时候用于理论高度下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上良好的认可。社会上有一些不认可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量的培养MBA人才,不能保证各个都是精英,但是我们MBA自身来说呢也是需要更高的,就如同本届MBA发展论坛会开的很好,在好的都有可改进的地方,组织上有很细节上的瑕疵,作为一个宏观管理来看你是看瑕疵就叫吹毛求疵,你看总体没一千人的规模能够在一天之内办了五场论坛还是有非常意义和有价值的,各个院校都派出MBA代表来参加这个会议。


北理工MBA教育中心主任周毕文与中国MBA教育网记者合影

    中国MBA教育网:您通过参加本届的发展论坛您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下届发展论坛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

    周主任:MBA论坛恰好经历了12年的风雨。第十三届应该怎么举办,MBA发展论坛需要创新道路需要再探索,一千多人的规模需求是不一样的。如何满足各方需求,让大家来一趟路途非常的遥远,这么大的投入如何得到更大的收获,扩大它的影响力值得探索。一个论坛的发展就要可持续,所以希望各个学校支持把这个论坛做好,论坛做好取决于国际化的学生资源,其核心就是真正的把这个平台变成一个交流平台,不能变成一个单项的报告,不要让来的人看戏,每个人都要成为演戏者,现在媒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这些成果都会以网络的形式呈现,都可以展示出来,使得后继的效应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