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国长江中下游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水资源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经济繁荣,我们必须高度正视这一问题,保卫我们的“生命之源”。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投资大师罗杰斯在接受BBC采访时说:“我不关心中国内战、瘟疫、骚乱、萧条或者其他所有类似的问题。因为经济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复原,唯一无法复原的是水。”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解决中国的水稀缺》研究报告称:“中国正面临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资源、以便在未来一些年维持经济增长的挑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为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被称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污染严重,大城市的快速增长——人口分别为2200万的北京和1200万的天津——已吸干需数千年时间才能补给回来的地下水源……中国政府有一套宏大而昂贵的解决方案:每年从数百英里外的长江至少引来6万亿加仑的水,为华北平原及其几千万人口解渴。
一些中国科学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将破坏南方河流的生态,使它们变得像黄河一样无用。他们说政府忽视了对河流改道影响应做的适当调研。美国已有先例,20世纪初建造洛杉矶城时,欧文斯河改道就导致加州的湖泊惨遭破坏。东线工程的监管人员已发现,从长江输送至天津的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必须修建426座污水处理厂。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水污染防控已占到东线工程投资总额的44%。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官方数据显示,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造成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成因,既有天灾,更重要的是人祸。“唯GDP论”的发展模式、集中决策、监管不力、法律缺乏权威、违法成本低廉……为了追求政绩,盲目上大项目,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一些“重点工程”或“大型工程”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或环境影响评估,匆忙上马,给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和伤害。
中国土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曾这样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後塑造了若干第一:经济增长第一,外汇储备第一,直接投资第一等等,但同时带来很多担忧的问题,就是消费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费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和水污染排放第一。”他2008年预言,10年之内中国不能根本解决环保问题,情况就难以收拾。根据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西方到人均8000美元开始谈环保,中国到2000美元环境严峻期已经到来。
不仅中国,水资源危机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全球水危机的形成,直接原因是过快的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淡水资源日益耗尽。1950年世界人口大约为25亿,到1990年时已突破50亿,2000年又达到60亿。不少国家伴随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大幅上升,农业消耗的水资源也显著增长。简单算笔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生产1 吨谷物所需的水,小麦是150吨,大米是2659吨,玉米是450吨,大豆是2300吨,平均需要约1000吨。世界粮食生产近50年来已经翻番,与之相对世界的水使用量同步翻番。如果再算上随人口增长带来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多,50年间世界的水使用量增长两倍还不止。这种类型的水危机,可以归结为人口增长、工业化与水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时至今日,对正在到来的水资源危机,已经不再是个别专家或官员的个体认识,而是已在不少国家的政府层面引起高度重视。美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2009年6月曾发表一篇题为《自然安全》的研究报告,指出从石油到关键的矿产到水,21世纪全球对自然资源的竞争将造成经济混乱、关系紧张、动荡甚至冲突。美国海洋研究中心2007年4月提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的一份报告中告诫:水资源不断减少是国家安全的一项严峻威胁。美国一些退役将领也纷纷提醒政府,美国未来将被卷入一系列残酷的水资源争夺战之中。美国为此还未雨绸缪,准备运用武力来控制与邻国共同利用的水源地,美国政府在2006年就宣布将动用配备机枪的水上巡逻队保护大湖地区。
“水、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饮用。“1789年,英国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这条诗句被西方描述中国水危机时,最常引用的句子,原诗吟咏的是一个被诅咒的航海家,被水环绕,却无水饮用。有引用者直言不讳,中国正被自己的经济增长所诅咒。
我们迫切需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GDP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加强对各级政府官员的监管和教育,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特别加强保护力度。同时,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问题,如水价的定价机制改革,真正体现其资源的稀缺性。
水资源也孕育着不小的投资机会。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会加大对水资源的投资力度,预计相关投资规模达9320 亿元,主要集中在供水(水利工程)、节水、净水(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三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