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写了一篇关于目前尚未见到政策底和市场底的文章,有业内朋友写文章呼应,认为市场底已经先于政策底到来,理由是有几个蓝筹股的股东已经开始愿意回购自己的一些股票。对此,我还不太认同。
首先,愿意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的产业资本仅仅是个别几个上市公司,而且回购总量最高也不过为其总股本的2%左右。而同时,我们却看到,仅仅是5月份,仍然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实现了资金的套现。可见,回购只是个别公司的某些资金,不具备广泛性。至少说明整体效应并未出现。
其次,我认为,即使出现了较多的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的行为,也只是表明产业资本认为其公司目前的股价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的范围,或者说大盘开始进入了估值底。这与我所说的市场底是两回事。我所说的市场底,是指市场能够在技术上和情绪上得到认可的波段底部或中期底部。
而我指的政策底,主要指管理层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预期能否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管理层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在实际上由“控通胀、稳增长”向“防通胀、保增长”倾斜。显然,这对于整个市场的货币环境预期有着重大的影响。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尚未看到这方面的迹象。
可见,在政策底、估值底和市场底这三大底部信号中,我只隐约看到了价值底,没有看到政策底和市场底。而即使是价值底,目前的市场也大都只是根据现在的利率水平来估算的。如果管理层果然在最近继续加息, 那么,这个估值底还不算很可靠。
由此,我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目前的上证指数,已经接近历史上的估值底,但尚未出现政策底和市场底。希望在预期中的6月加息政策出台后,管理层能够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出发,对经济速度的过快下滑有个提前的反映。以使大盘能够真正实现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全面转折。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业内朋友的话,说是大盘的转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的结合。 对此,我非常赞同。结合这个说法,我给出的相应解答是:天时就是政策底,地利就是估值底,而人和嘛,当然就是市场底了。
6月7日博客讨论:你预期底部的三要素何时能出现?
何为股市的天时地利人和?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