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炫富”广告能改变高房价吗
文/魏英杰
今年来,福建等多个省份再次开展整治“炫富”广告的行动。该省工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炫富”广告的重灾区。一边是房价飙升,普通百姓买不起,一边是部分开发商高喊‘为富人盖房’,助长了社会浮躁、奢侈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度不相符。”
报道使用“再次”二字颇有趣。这说明要么上次整治行动效果不明显,要么就是“炫富”广告屡禁不绝,这番又卷土重来。而事实上,这类广告似乎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就像报道举的例子,像什么“贵族领地”、“奢华垂范”,都是些用滥了的广告词,不仅让人反感,而且腻味。还有什么“只为皇族而建”,类似用语也不少见,不见得有人就是冲着广告词去买楼。所以,整治归整治,至于效果如何那只能另当别论了。
可话说回来,夸大就是广告的代名词。你不让人家“炫富”,难不成让地产商“露穷”?或者如实报告消费者——我造的房子钢筋都是拉长了用的,水泥还掺了“豆腐渣”,而且使用寿命只有20年?即便拿鞭子抽,地产商也憋不出这样的老实话。何况那些广告创意人员也写不来这样的文案。不让地产商“炫富”,某种程度上和让他们中的某些人不要造豆腐渣一样难。这么说并非仇富,而是认为相关整治措施有违市场理性,最终恐怕还是会沦为“再再次整治”的前奏。
工商部门指责“炫富”地产广告助长社会浮躁、奢侈风气,也并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源,甚至是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就不能说,恰是因为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和追逐奢侈,这才导致地产商投其所好,给有钱人提供一个“炫富”的舞台?不说别的,这房价高得那么离谱,想让人不“奢侈”一把也难。有些地方的房价,一家子不吃不喝赚几十年钱还买不上。如果这不叫奢侈,至少也该叫作奢望了吧?要说助长社会奢侈风气,那也应该把矛头对准房价。试想,没有高房价,地产商哪来的钱大搞“炫富”广告?
从这角度看,整治“炫富”广告不仅解决不了价值观问题,也难以掩饰高房价的问题本质。这项整治行动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偷了超市的东西,保安却追上去喊:喂,你怎么可以穿这么鲜艳的衣服?而实际上,偷东西才是问题所在,至于小偷穿什么衣服,根本就和事情本身无关。就算这一点让人看了不爽,也不能因为想多抽他两巴掌(当然,打人也不对)而把正事给忘了。更何况,这小偷还不一定是自己来偷的,说不准还是保安给放进来的,保安才是真正的主谋。如果是这样,保安追出去这么喊,更有转移视线之嫌。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完全反对整治行动。那些庸俗吧唧的广告词,严格来说的确存在误导乃至欺诈嫌疑。只不过,整治“炫富”广告的同时,别忘了奢侈的房价才是“炫富”广告词的一大来源。如果想让地产商做广告别那么夸张,一方面是想办法把房价降下来,让不同阶层的人都买得起;另一个办法是,通过行政和市场之手鼓励地产商开发不同价格区间的楼房,形成价格多元格局。那时候,即使不采取整治措施,地产商也会针对不同客户人群制定相应广告策略。
这话的意思是,政府该去关注真正的问题,解决实在的问题,别跟地产商一样——净玩虚的。
201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