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1-111):广州东进如何重启?
彭澎等论广州东进
题外话:在十年前确定广州东部城市中心的方案时,有新塘、萝岗、黄埔与东埔三个方案,但最终大家都认定了萝岗。现在回过头来,一是东进可能要更远一点走向增城,靠近东莞,而近年增城的发展也提速不少;二是东进要考虑与天河的连接关系,实际上天河就是最早的“东进”,而如果跳过东埔-黄埔可能出现新的城中村。这样来看,奥体新城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了,何况周边有科学城、智慧城需要居住配套。
也就是说萝岗这个东部中心需要承先启后。
广州东进的审问慎思与明辨笃行:
每一个新城都有使命,每一个姿势都充满力量
摘要:从九大功能区规划出炉到天河智慧城浮出水面,广州近期东进战略密集亮相。
广州适时推进东部副中心建设;东进需要找准节点;华南快线或成未来交通中轴
南都区域经济圆桌论坛
(第四十一期)
粤港经济学家联席会议联合主办
从九大功能区规划出炉到天河智慧城浮出水面,广州近期东进战略密集亮相。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是公认的最具包容性的城市,而自2000年以来,城市战略规划先行理念,使得广州城市发展备受瞩目。尽管《2020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已经确立,但这并非意味着一切就已经板上钉钉。这正如广州市委常委、主管规划的副市长苏泽群所言,“正好在这个转折时期,对旧一轮的城市规划,我们要检讨检讨、反省反省,也要总结,鞭策我们无论主人还是公仆,都要珍惜正确的经验,很多专家都肯定了广州的战略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战略规划的坚定性和实施规划时的灵活性。”下一个十年广州如何成就自己?广州“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如何协调发展?广州东进应该有怎样的策略与定位?本报就此约谈业界学界人士,是为南都区域经济圆桌论坛四十一期。
中山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袁奇峰:
广州现在应该转向东部副中心建设
现在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一主六副,但一副就副到了花都、增城、南沙。我认为,这种定义是有偏颇的,一主是珠江新城,副就是番禺北部新城、奥体新城,白云新城、白鹅潭新城,这几个才是广州的副中心。把这几个地方做起来以后,广州城市就重新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未来二十年后回来看,广州将是机会成本最小的一个城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个时候适时的转向副中心的建设,是适合的。
1993年在广州的城市边缘区划定了一个城市中心区,这是很有远见的。也就是说奥体新城用白地和灰地的概念来经营,就像当年93年决策做珠江新城的事,是一样的概念。而且国内的很多城市也借鉴了这一土地储备模式和经营模式。这个是非常棒的一种做法。
实际上你很难想象,在1987年我们召开六运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天河城是什么样子的。从2000年开始,我们的战略就是把珠江新城打造好,把所有的办公、写字楼都压在一个点上,把这个地方做熟了。这个策略是很成功的,成就了珠江新城。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个城市存在变成一个单中心城市的风险。现在不少官员提出,要把员村也扩进珠江新城,这个想法是很不可取的。可能从短期局部利益的考虑,可以多赚点钱。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一旦这样实施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一个单中心的城市,这样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城市结构上的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广州就应该迅速的去培育城市副中心。比如奥体中心就是东部中心,因为奥体再往东它有大的发展空间,奥体这个位置很恰当,而且有这样一个大型的公共设施已经建起来,而且还有将会搬迁的岑村机场,包括土地储备,随时可以释放出来。这样的一个地区你不去培育它,你什么地方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我们看广州的开发成功,一个是亚运会带来的体育中心,以及现在的中央新城的公共建筑带动的。你会发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奥体中心已经埋了个种子在那里了,这个是一个很好办的事情。
合富辉煌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
每个新城诞生都有原因;广州人口应该向外疏散
奥体新城是在十年之前九运会的时候,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是九运会开幕式的地方,当时国家主席都来了,现在发展十年了。广州新城是去年亚运会诞生的,可以说每个新城的诞生都有它的原因,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十年之后,重新来一个规划,从广州的总体规划来说,我的感觉它是把中心区的人口向外疏散的一个发展策略。
大家知道广州现在已经有1500万人口,在中心城区非常拥挤,现在要向外几个副中心疏散人口,奥体中心承受着中心城区中调人口的重任。在这方面它比广州新城先发展了十年,所以我们觉得比广州新城快速发展的趋势要快,而且这里的生态程度,有世界大观等生态环境比较好。另外也靠近科学城,比其他的作为承受人口转移,因为比起其他几个副中心区域,这个区域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在九运会期间和九运会之后,政府投入多少钱,我们现在也算不出来。但是从那开始一直在投入,这100个亿是锦上添花,更进一层的投入,广州新城就是亚运城政府已经投入了160个亿,卖出去是255个亿。珠江新城政府投入了1700个亿,其他的开发商建的房子,产生的效益我们也没有算进去。所以在奥体中心除了政府投入之外,其他的开发公司,开发商各方面的企业,包括科学城对于投入的影响整个板块,没有办法估算出来,这个是更大的投入,看不见的无形的投入。应该看到这100个亿是一种推动,一种补充,以后政府会继续投入。
现在政府打造一个新城,比如说番禺新城也好,广州新城也好,白云新城也好,现在奥体新城,政府有一个思路非常明确,政府先大量的投入建好配套设施,规划好,这样的话这个区域会非常快的成熟,这应该看作是广州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未来广州的城市发展也好,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好,尤其不能忽视的一个板块就是奥体新城板块,商业也好,区域也好,房地产市场也好,而奥体板块未来的前景可能会跟市场,开发商和政府共同发展,形成比较良性的互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州市科协常委彭澎:
东进需要找准节点;科学城尚欠缺居住功能
奥体中心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体育休闲娱乐中心,这里不仅有奥体中心,还有世界大观,航天奇观,这些都是广州很有名的主题公园,而奥体中心除了举办大型的赛事之外,怎么样综合的运用,这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们看到天河体育中心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奥体中心这方面有所欠缺,应该还有更多的考虑。再加上航天奇观和世界大观都在考虑新的使用用途,可以成为全市休闲娱乐的中心,体育、文化、娱乐、休闲是这个地区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奥体中心板块,和周边的板块有点关系,第一个就是原来的东圃板块,原来就有羊城花园,中海康城的楼盘,再旁边一点有准备很大规模开发广氮地块,另外我还关注到一个数字,紧邻着科学城,而科学城是没有住宅和生产的区域,现在我们可以反思以后的中新知识城有居住功能,现在的科学城没有居住功能,只有少数的公寓楼,这块需要周边的配套来满足,奥体板块恰好了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再往北边发展是天麓湖在一些新的规划,奥体板块处于天河、萝岗、黄埔三区交界处,又紧邻这几个发展的广州很重要的产业园区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开发区等等,这个地方是广州东进轴线很重要的节点。
原来我们讨论整个广州东部中心的时候,最后选择在萝岗这里,它是天河中心区向东辐射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这里是天河最东部,今后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在萝岗,这里处于天河的商务中心和今后产业区的中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里是城市往东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位,这个位置本身也在城里面,但是感觉进来不像在城里,这是非常特别的。在附近的高塘那里正在打造智慧城,一边是科学城,一边是智慧城,应该是高端群体选择居住很重要的因素,周边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同时这里有休闲娱乐的概念,整个景观、植被、环境是一流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胡刚:
广州东进需重视 华南快线与扇形理论
改革开放前广州的城区基本上是在广州大道的西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州大道以东发展起来,后30年或者今后几年可以看到,广州越来越往东发展。
现在看中新知识城规划起来以后,华南快线已经成为广州南北向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在这条交通干线的两边集聚了广州主要的商贸和居住板块,比如说西面珠江新城很快就可以上到华南快线,还有华南板块也是在华南快线,大学城在它的东面,之后是南沙,往上走到了奥体板块这个位置,北边是天河北。现在广州的交通中轴线已经不是广州大道了,应该是华南快线。新中轴线是商务居住的中轴线,交通中轴线就是华南快线,一个城市只有交通中轴线穿起城市的功能,华南快线穿起了珠江新城,同时也穿起了奥体板块,城市不断往东移,交通中轴线也不断往东移。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一个是同心圆模式,一个扇形理论,一个多核心,扇形理论就是城市的发展是沿着自己原来的一个点往外发展,中心地段是比较窄一点,越到外面越宽。这个是世界各国都遵循的规律,奥体板块就在外环线的边上,几分钟就可以上到外环线。广州市内环、外环,现在规划还有外三环,这个位置相当于北京的三环,这个位置从城市的圈层发展来说是非常中心的,在外环的边上。
北京城市高档住宅区扇形是在西北角,原来清朝的时候是皇家颐和园的一边。上海是往西南角住的富人,下角是往西北方向,这种扇形的发展趋势都是很明显的。广州这个角广州的圆点就在天字码头、东山湖、二沙岛,是往东北方向扇形不断延伸,经过珠江新城、天河北、汇景新城到奥体板块,越到外围越宽。包括国外的城市也是一样,扇形理论是在1939年提出来,高档住宅区不可能和低档住宅区在一起,往往在反方向,上海马上印证了这个理论的发展,广州现在这个趋势也很明显。
珠三角城市群的轴线也是很明显的,从广州到香港这条轴线产业人口集聚度非常高,交通在世界上也是最繁忙的。奥体板块正好在广深高速边上,处在珠三角中轴线这个位置上面,也可以把它打造成为珠三角的体育、休闲之地。
南都记者 李乾韬 实习生 邹倩芸
南都漫画 邝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