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从证券市场的本质功能谈股市分析的逻辑


      当下,综指流星般从3000点滑落到2700点。市场专家给出了多种解释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新股的滥发,切看沙专家是如何说:“滥发的新股才是最大的老鼠仓”;“对“滥发新股”的批评声越来越响,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为什么“什么都涨,就是股票不涨”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股市当做一个“转嫁危机”的“池子”,那就与“想方设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完全地背道而驰了!”;“最近投资人更多地是在思考,在思考证券市场到底在发挥着什么功能?是融资功能?是投资功能?是投机功能?如果是前者,那么“投资者”就改名为“被融资者”罢了”。

       股市的上涨和下跌从来都不缺专家,在每次上涨和下跌后,市场人士都能给出完美的解释,而这种解释无一不都是亡羊补牢,于事无补的。对新股的质疑也不是本轮下跌才开始有的新鲜言论,01-05年熊市这样的专家评论也有很多,证监会一度中断新股发行3年之久,但也没有挡住股市的下跌,反而,在06-08年新股大力发行和允许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下如火如荼的大涨、特涨起来。当然,01-05年的下跌与06-08的上涨也不全是新股发行机制的问题,但将股市下跌与新股发行关联起来无疑是自欺欺人、自圆其说、自我安慰的麻醉疗法。

      那么,证券市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吗?证券分析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值得每一个投资者思考。

      让我们先看一下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进而再谈下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吧,不知道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而妄想在市场上通过捷径获利将是缘木求鱼,痴人说梦,从长期来看。

     “梧桐树协议”是纽约交易所成立的雏形,其成立之初,只是简短的三个交易规则,“第一,只与在梧桐树协议上签字的经纪人进行有价证券的交易。 第二,收取不少于交易额0.25%的手续费。第三,在交易中互惠互利”。从这三个规则可以看出,当时证券的发行和转让是无序和杂乱的,在交易中充满着阴谋和欺骗,这是交易所成立之前的雏形。交易苏成立的背景是1791年,美国联邦政府助理财政部长威廉·杜尔投机案发生,许多纽约市民遭到财产损失。随后交易所不断发展壮大,规则也日益繁琐复杂,但其核心无疑是保证证券发行及交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发行新股及债券也是交易所赖以成立和发展的前提,没有新股的债券的不断发行,交易所无疑将断米下炊,失去存在的理由。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在1990年开始的,风风雨雨已走二十年历程,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的3000只股票,从最初的场内报盘到现在的电子报盘,从最初综指的95点到最高的6000点,从最初无人关心到卖茶叶蛋的买股票,从最初佣金千分之3.5到现在的万六(佣金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规模),其发展不可谓不快矣,在股市中,有些人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些人亏损累累。众生相,不一而论。

       可以这样说:中国证券的发展就是一个新股不断发行壮大的历程,没有新股,就没有6000点,没有新股,也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新股,那些专家也就没有了饭碗。股市的上涨和下跌自有其逻辑,和新股发行有关,但下跌断不是因新股发行而引起的。

        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发行新股、筹集资金,这是断不容质疑的。证券投资是建立在新股发行之上的衍生功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停发新股或暂缓新股发行无疑将是逆历史之流向,是自宫。发新股是必须的,但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发新股,新股的发行价格该如何定,这是个问题。而这才是证券投资所要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证券投资,通俗说就是买证券,本质说和买菜、买粮食没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不同的话就是证券投资的买入标的不是以消费为目的,其买入目的更多是用于再出售。证券投资不同于证券投机的地方是证券投资相对买入证券的价格在长期看是低估或合理的,而投机则完全不考虑证券的内在价值,仅以能否高于买入价格转让为目的。

       考察证券投资,当然我们要考虑出售证券者的动机,一个公司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其资金的获取无外自筹、银行及发行证券,而一个公司愿意出售证券获取资金的动机除了能获得资金外还有什么呢?为什么在能够发行新股获取资金的情况下有的公司愿意发新股,有的公司不愿意呢?某种程度上一个公司愿意以合适的价格发行(卖出)新股,是因为这个公司憧憬更够将卖出新股所获得资金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一个投资者买入新股,也是相信公司管理层能将其资金来获取最大的财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投资者称之为证券投资。证券市场作为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其实和菜市场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区别是菜市场缺少投机者),一方是希望获得资金的公司,另一方则是千万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不幸的是,很多公司发行新股并不是为了将募集资金用于财富的增资上,而是用于了挥霍和腐败上。证券投资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甄别一个公司是否是一个有责任有进取的公司。

       在考察一个公司是否有责任和进取之后,证券投资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寻求合适的价格参与到上司公司的发展中,换言之,就是投资者愿意以什么样的成本将钱投资于该公司。过高的投入成本意味着投资者要较多的年限才能收回,如果该投资收益在对应年限内还不如无风险的债券,则该投资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这里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来确定以什么样的成本来参与到公司的投资中,毕竟,一个公司的经营都是动态变化的,在投资一个公司之时所考虑的成本收益都要受到公司经营变化的考验。经营好会带来超额收益,反之,则亏损。以何种成本介入公司是一个数学问题,在给定存贷款利率,过往业绩分析,行业发展规模等各种参数后,其成本不难求证。

     “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交易市场的活跃自然离不开投机,证券市场也不例外。投机短期看和赌博是同质的,虽然投机者通过所谓的技术指标或阴阳历法周易八卦,再或随机漫步、太阳黑子,无一例外,成功的就是少数,这个就如买彩票,经常看到新闻说某人中一彩票,其中彩票在于坚持什么幸运数字且长期坚守一样可笑。短期内,投机就是零和博弈(暂不考虑红利,其实也很少,几乎也可以忽略不计),你赚到钱,别人只会赚到股票,别无它。证券市场毕竟是一虚拟市场,本身不创造财富,在一个不能增加财富的市场期望能共赢是荒唐和可笑的。虽然,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股神,几年内财富增加了几十倍甚至百倍,但这无疑也是中彩票者。其方法并一定能得到时间的考验。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唯有投资。选好公司,确定好价格,坚定持有,是王道,是投资分析的本,价格寻找则是术。分析价格则也是有很多技巧,持有时间不同也决定买入价格的合理性,如在现2700下,长期看,现在至少5成股票价格都值得持有,但从短期看,则未必。在分析价格上,所以投机的方法则都适用,起卦,技术指标甚至建模,但这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一剑封喉。

      是逻辑,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