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分类,机床行业尤其是数控机床发展将得到下游需求的有力支撑。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未来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日前表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下游产业的航空、航天、船舶、电力、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国防军工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都将进行大范围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这将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1、汽车行业

  汽车(含零部件)工业一直是机床最大的用户行业。“十一五”期间汽车产销年均增速超过20%。2010年生产与销售汽车高达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2.44%和32.37%。“十二五”期间,由于受到能源、环境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和高基数减速效应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会比“十一五”期间有所放缓。然而,从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2010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48辆,世界平均水平为140辆)和人均GDP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市场和农村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汽车工业“十二五”中,规划2015年汽车年产量为2500万辆,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董扬预测为3000万辆,各主流汽车企业2015年产能规划之和更超过3000万辆,这无疑为机床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2011年是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市初期(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已于年初取消),加上某些大城市限制小客车数量增长,势必对百姓的购车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预估今年的汽车市场将会有所降温,但产销保持不低于10%的增速还是有可能的。

  汽车工业所需机床,首先应当是高效和高可靠性的,同时也是具有足够的精度与精度稳定性的,而且也要有适度的柔性,所以不仅需要大量的通用数控机床,更需要很多数控和非数控的专用机床(如组合机床等)。

  2、轨道交通业

  以高速和提速、重载为重点的中国铁路建设与改造,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0年起的5年内,每年将保持7000亿元左右的大规模投入,从而给机床工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到2015年,中国将在22个城市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总投资8820亿元,也为机床产品提供了市场。

  轨道交通业对机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机车(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和车辆制造。其二是车轮和车轴制造机日常维护,还有轨道加工和高速铁路轨枕加工等方面。上述这些加工制造急需通用数控金切机床、如加工中心、数控立车等。也需要专用数控金切机床,如轨道板磨床、车轴磨床等。还需要压力机、折弯机等成形机床。显而易见,轨道交通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机床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客户群。

  3、船舶工业

  2010年中国船舶工业生产形势比较好(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98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的2.8倍),而且目前中国手持船舶订单量依然充足(截止去年11月底为19,936万载重吨),所以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的生产情况仍会比较好.

  但是,国际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船舶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加上中国船舶生产能力结构失衡(低端普通船型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容忽视。

  作为机床重要客户的船舶配套设备(中低速柴油机、曲轴、螺旋桨、甲板机械等)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已有长足的进步,新建和扩建了不少项目。不过这些项目资金已基本到位,对关键加工设备重型(含超重型)机床的订货也基本完成。显然,船舶配套设备行业2011年对重型机床的订货将明显减少,而对其他各类机床仍会有新的需求。

  4、风电和核电装备制造业

  新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罗百辉表示,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很快,在2004~2009的6年中,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长率超过100%,估计2010年底装机容量可达3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1亿千瓦。现在兆瓦级的风电机组中国已批量生产,最大的为3MW。

  不过,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尚处于初级阶段,除了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只是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进行整机组装。一方面出现了低端产能过剩,而整个产业则亟待提高技术能力与装备水平,自然需要购进先进的机床设备,特别是大规格的数控通用和专用机床。

  核电是各国竞相发展的清洁能源。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占世界在建机组的40%。原规划2020年中国实现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但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考虑现实可能,即将出台的核电中长期规划预计将把这一指标调整到7000万千瓦以上。“十二五”期间将成为中国核电建设的高峰期,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700亿元,而核电设备占核电项目总投资的5%~6%左右。所以核电装备制造商还会对高端数控机床有所需求。

  5、航空制造业

  中国航空产业正在崛起,除军用飞机系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外,引人瞩目的C919大型客机已签署了100架启动订单,2014年实现首飞。处于试飞取证阶段的ARJ21新支线客机,累计取得的订单达到340架,其它如直升机、通用飞机的研制能力也已明显增强。

  航天产业方面,中国正加快卫星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以及大推力火箭的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系统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11年,航空航天产业对数控机床特别是高速、高效、高精度、多轴联动的高端数控机床还会有新的需求,其中可能包括制造复合材料整体构件的自动铺带机与自动铺丝机。

  6、机械工业

  这里所说的机械工业是指目前中机联系统所属的12个大行业(其中汽车行业上文已经单独研究过),他们都是机床的基本用户行业。

  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生产经营环境良好,全年销售产值超过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进出口额的增幅也在30%,而利润的增幅则可能超过45%。

  2011年机械工业的产销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虽然增速将有所回落,但预计将在15%以上。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将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是购买机床等生产设备的。

  国际机床厂商大规模投资中国市场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这已经是近十年来不争的事实。 但像2011年这样外资大规模布局中国的举动,数年来还是头一遭。这也是基于以下一些事实。

  中国机床近年来一直存在巨额进口逆差。到2010年中国的机床工具行业的逆差达到100亿美元以上。而从进口情况来看,2010年机床工具行业进口净增63.7亿美元。

  进口居高不下,并且有增长趋势。从2000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到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为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并且比历史最高记录的2008年还增长了27.8%。

  每两年在中国召开的中国国际机床展CIMT,每届都是人满为患,展位满足率都只有40%~50%,并且由于众展商的追捧,此展在规模上已经由世界第三大机床展晋升到首位。2011年4月的CIMT2011,1200多家展商中又是一半的国际企业参展,显示出高度的国际性。

  国外机床,尤其是高端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外商们布局的巨大动力。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4000多家企业中,港澳台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比例在10%以上。其中在中国建设有直营工厂的主要有德国的德马吉、斯莱福临,日本的三菱电机、沙迪克,美国哈挺、哈斯,瑞典山特维克、山高,韩国的斗山等。

  罗百辉表示,从世界机床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情况来看,除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为本国企业之外,其余8家企业,就有6家直接在中国投资或者合资。这6家分别是:德马吉、山崎马扎克、森精机、大隈、斗山、阿奇夏米尔。这些机床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情况被看好。根据罗百辉的调查,66%的受访外资企业反映,他们在中国机床市场的销售情况比较理想。

  吉迈特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卡皮博士4月表示,2010年德马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亿欧元,占据整个吉迈特集团销售份额的13%。中国已经成为德马吉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市场。

  日本天田株式会社是世界知名的钣金机械加工制造商,其专务高木俊郎在CIMT2011上透露,2010年天田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0亿元人民币,占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的8%。2011年公司预计中国市场的产值增长要达到25%。

  昆明道斯是捷克道斯与昆明机床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刨台式和卧式机床,单台产值高。2005年合资公司成立以来,到2010年5年间,合资公司在中国销售了100台机床。

  大体而言,大中型企业和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将重点购买高中档数控机床,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多半购买中低档数控机床,对普通机床和非数控专用和专门化机床,也有不小的需求。未来,中低端机床还将占不小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