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行的居家学佛修行功课


 

       平常人,要工作,烦恼也多,有心想要修行,积累福德,有人希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的,就可以适当行持一下佛法。居家学佛呢,一方面生活要好好过,另一方面呢,修行的功课呢,就象吃饭喝水一样,每天定好功课做就好,不必要因为修行而把生活节奏搞得乱七八糟,扰乱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一长,你就会更加有福报与智慧的。 

   佛法,学佛修行,贵在清净心,恭敬心,恒心。所以,用简单的修行功课就好。越简单越有效,贵在坚持。越搞得复杂高深,就越容易迷在里面,出不来,把人搞得神神叨叨的。

  就是总结一个固定的功课内容就是:

  1、早晚恭敬三礼拜(早起后,晚睡前,可以合什三礼拜或叩头三礼拜都行,不一定要上香,要尽量少上香,节约香钱去放生行善效果更好。有人说我喜欢多拜一下,至少也要搞三拜九叩,那也行,多多益善。);

  2、平时时常持念佛菩萨名号或特定咒语(一般持一个最有缘的就很好,一有空就念念,想念的时候就念。也可随自己心意持几个,这依各人因缘而定,但最好别搞不清今天要持哪个,明天要持哪个,五心不定就不好。);

  3、每天找个时间专门来做点诵经持咒念佛的功课(比如地藏经、大悲咒、心经、阿弥陀经等,最常用的就好,比较简短浅显明白的就好。流传最广的经典,也有它的因缘上的必然性,并不是越稀奇经典的就越好。如果有人觉得业障重,在十斋日加诵地藏经,也很好。功课呢,可以跪着做,盘腿做,打坐来做,都可以,因为各人所适应的方法来做就好)。

  当然各种功课,都最好要如理如法的进行回向。比如早上三拜佛了,这是礼敬佛菩萨,你也可以以此礼敬佛菩萨的功德,回向,可以回向给往生极乐,也可以回向给冤亲债主,也可以回向你自己事业顺利,这都是可以的。你的发心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就这样去回向,当然要是正当的愿望与发心。比如我想回向我身体健康,回向我福德善根增长,就可以在经中的正式回向文后面,加上自己的小愿望,只要是善意的,正当的愿望,都可以加进去。但不要弄太多,太麻烦了,因为你求得太多,本来就有妄心的成份,难以处处如愿的。
 

       有人讲究说做功课要记数,这个对于初学者,以计数这个方法,排除杂念,专一念佛持咒,是可以的。并且这会让人有个成就感,啊,我这么多遍了,再念下去,就多少遍了,提高一下功课的积极性与兴趣,是可以的。但过分强调计数,有的人就执著了,好象我念多少遍就有个什么效果,他就执著在这个数量上了,反而忽视了质量。质量不好,效果也达不到,还要跟师父啊甚至跟菩萨算这个帐的,说我念这么多了,咋没效果啊?其实你念了多少,都是给自己念的,不是给菩萨念的,也不是给师父念的,知道这个道理,就一有时间多做功课就好,不一定要计数的。有的同修居士比较精进,也有时间与精力,每天功课量比较多,因而采用计数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可以促进自己,这也是随喜自己的精进心。

       其它的功课内容,有人因为体质不太好的,就可以安排时间拜忏啊,甩手念佛治病啊,甚至去做体育锻炼方面啊,行经啊,都可以与持佛号咒语结合起来,这都因各人情况而定,自己调整好就行了。比如有的人上班远点,就可以走路,并配合持名或持咒,当作经行。走路的时候念佛号啊,就好。

  再就是有条件的,也有心想积善功德的,就可以去放生啊,或者施食啊,或者参与一下法会啊,听听佛乐,看看大德的开示,讲座光盘啊,这就因人而做就行了。学佛注重行善积德,这些专门的功德善事,有机会可以做,没机缘就不必强求,随缘随份就好,最重要的功德,是落实在平时生活中,助人为乐是身行善,多说好话,调解是非和谐人际是口行善,心怀善意,除灭贪嗔痴是意行善。
 

       有人讲求持戒,要求素食。我们知道杀生啊,吃荤啊,都不好,但是要顺其自然的来戒,持戒,要靠个人认识不断提高来发心去戒。再有人不敢信佛,因为老听到别人说信佛就不能做爱,不能有情欲淫心。其实这个,也是要求人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啊,正确的人生理念,主要是指不能邪淫,它首先是一个社会伦理上的要求,再来修行到一定程度了,就知道这个是与我们个人身体啊,心理啊,生理啊一个好的要求,都要随着修行层次来一步步提高认识。你个人愿意从此改掉的,是好事,但是呢,对于初修行者,从保持原状开始,逐步来改进,并不应该一下就作太高的要求。作为居士,守好最起码的五戒,就是比较好了。有精进的同修,发心受持八关斋戒或菩萨戒,这当然值得赞叹。

  有条件,有愿望的,可以在家设个佛堂,供奉佛菩萨,本来佛菩萨并不需要你供,是我们自己需要供,因为我们平时繁忙,心中经常就忘记了佛菩萨了,这很常见的。因此供个佛菩萨像,提醒我们时时心中有佛,就算你有时心中没佛,一看到家里的佛像,至少你眼中有佛了,就容易记得起来。如果心中也没有,眼中也看不到,就更加记不起来了。同时家里供个佛像呢,也相当于设了个佛堂,让我们做功课啊,忆佛念佛啊,相当于心中有个寄托,或者说见证一样,这样也可以。

  有人经济条件有限,或没地方请佛菩萨像,也没关系,不要执著。关键你心里恭敬就行,你如果觉得不踏实,可以在墙上,在清净点的地方,挂一张佛菩萨的画像,也行,这就是佛堂。或者,把你的经书,堆在一起,放一个清净的地方,就有佛,金刚经中讲的,经书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你同样可以礼敬经书,把经书当作是佛菩萨一样来叩首礼拜。地藏经上讲"乃至悬一幡一盖",就有大功德。你就是在墙上,恭敬地写上一个佛号或菩萨名号,就可以当作是佛堂,你只要虔诚恭敬,佛菩萨就来了,就在那里了。象转经轮啊,经旗啊,佛像啊,各种法物,都是佛法的象征,是佛菩萨的象征,你也可以当他们是佛菩萨的代表。

  哪里有佛?实质上是要心中有佛,你心中有对佛菩萨的虔诚恭敬心,就有佛了。否则,设个再好的佛堂啊,再装裱精美的经书佛画啊,都没有用。不是没有佛,而是有没有佛菩萨,对于你作用,意义不大。所以重在虔诚恭敬,天地是道场,合什即佛堂。如果老以为这些表法的法物就能帮你大忙,那就误会了,舍本逐末了,这些法物的意义,都是让你逐渐入心,逐渐做到心中有佛。心中无佛了,忘记了佛法的精神与宗旨、戒律,那就什么法物都起不到作用的。

  在家修行人,不一定要到处跑道场,搞得多么高深啊,玄乎啊,这样反倒失去修行的本意。跑道场不是坏事,但不要太执著于跑道场,并不是跑道场就一定有多大好处,也并不是一定去打七就怎么样了,你照样要回来面对你的现实生活。当然打七可以促进修行,这并不是假的,当我们不明白怎么修行时,可以到处跑一跑,了解一下,如果我们基本懂得了,而且有一点体会了,就不用到处跑,就清净的修行就好了。到处求这个菩萨那个菩萨,把心都搞杂了,莫衷一是,反倒不好。

  佛法讲究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作为在家修行,特别是初修行不久的人,就不必要过分讲究,随缘去做。总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随缘方便为究竟,做到修行与工作两相宜两不误就好。因为居士是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如果因为学佛而起大烦恼,就不好。
 

       在这些功课坚持下来后,经过长时间薰修,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闻思修功夫的积累,就足够你福慧双修,福德增长了。有些人慧根很深,也有时间与精力做更多功课,想提高自己,那也很好。等到自己认识提高了,再去依据各人缘份,修学更加专门的法门,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