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三公数据有多难


      公开三公数据呼吁了许久,仅有三部门犹抱琵笆半遮面地出来公布数据。继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三公消费数据后,7月7日,国家文物局也在其网站公开“三公经费”,去年公务接待费支出为48.32万元。公众们不禁感慨:这三公公开,就有这样难吗?

      根据2008年5月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分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值得寻味的是,这本来是国务院要求的事情,最终却要通过一个小小的律师来发函督促。要是没有作为公众代表的律师发函,是不是意味着,这数据就可以不公开了?而这些中央部门除了为数不多的给予要在近期公开的答复之外,那些坚持不公开的“钉子户”们给与律师的答复更让我们唏嘘。

      比如,那个最擅长约谈企业的发改委,面对三公数据公开要求,竟然作出如此答复:“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办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你的来函中申请公开的25个事项均不属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范围,我委不予提供。”如此发改委,咱们的上级部门是不是也该去约谈一下了?

      这的确够牛了的,人家就一副姿态:我就不公开,你能拿我怎么着?!是的,作为老百姓,似乎不能拿这些有关部门怎么着。即使是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这样的数据,我们也只能像主持人柴静一样吃惊一下,除了唏嘘之外,别无他法。

      这让我们想到了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红十字会事件,该会的商业红十字会表示成立10年,无人审计。试想一下,连咱们的中央级别的部门,都“无暇”于审计,更何况这些了。

      三公数据公开缘何如此之难?这不得不让人猜测莫非这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密?如果是这样,更应该加紧督促了。群众们都睁着眼睛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