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如何考虑用户需求的


  设计是如何考虑用户需求的

  (原文刊登在《地板专家·商业评论》杂志2011年6月刊)

  □ 袁海云

   品牌中国木竹家居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品牌经理人协会木竹家居分会 秘书长

   前卫、时尚、另类、神秘,类似这些关键词基本上代表设计师的形象。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奇异美妙的作品时,对设计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经常会这么问:设计师怎么这么聪明?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出来?如果暂时找不到所以然的答案,设计师在你心中就成了魔术师。

   对于社会来说,魔术师的价值主要是娱乐,而设计师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大到国际关系和非洲难民问题,小到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再到城市规划设计,具体到新产品开发等。因为设计的定义是:在善良负责的人文精神指引下,为解决问题而规划、行动并追求结果。

   设计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职业。当然,为了更加专业的解决问题,设计师又分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等。不管什么设计师,他们的使命都一样:善良的解决问题,最终满足人类的需求,促进人类与大自然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那设计师具体是怎么样思考问题的呢?设计思维有什么借鉴之处?它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吗?比如企业的品牌个性问题、产品附加值提升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

  设计师的职业教育里面第一课就要求设计师对社会、对生命、对大自然有敬畏、善良、仁爱之心,没有人文精神、人格魅力的设计师只会去满足个别自私狭隘的欲望。那优秀的的设计师是如何考虑用户需求的呢?

   1.人类的生态需要

   人类的生存依赖生态平衡。设计师应该以生态观念判断人们的价值观念。不论在什么社会时代,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目的需要,如果缺乏一些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人类将无法持续生存下去。人类生存依赖自然。人类生存的基础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主要应该考虑如下三方面:

   第一,自然不依赖人而存在。没有人类,树木同样能够生存,而人类却不能离开树木,没有树木,人类就难以生存。同样,人类生存依赖整个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在农业社会,自然界的循环能够依靠自然力量正常进行。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冲击太大,以至于自然循环的能力明显减弱,河流污染,土地沙漠化,解决环境问题和各种污染需要人类干预。因此,通过设计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首要任务。

   第二,人类设计制造的一切东西,例如家用电器、化学用品、建筑最终都会变成垃圾。如果不同步处理这些垃圾,人类最终会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淹没。

   设计师应该把产品垃圾的处理考虑在产品设计之中。

   第三,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不可持续发展。当有些人追求无限物质享受时,根本不考虑矿产资源的迅速枯竭,耗尽了自然界几十亿年所形成了自然资源,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石油在几十年中将被消耗殆尽,那时由石油所带来的各种工业、物质和材料将无法继续存在。当前的室内装修给家庭引入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类严重破坏了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循环。工业废物、汽车尾气、核废料、化学废料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工业革命以来人工放热剧烈增加,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紊乱无序,气候变化反常,地球温度迅速升高,土地沙漠化,淡水严重匮乏。人类活动释放的废物严重危害自然界的正常循环,使自然循环无法自己维持生态平衡。如果人类不去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最终将在虚幻的享乐中死亡。当前人类处于重大选择的十字路口,西方的现代化并不是人类理想的模式,必须改变人的这种价值观念,思考更合理的生存方式,创造设计出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概念和生产概念,新的能源和新的交通概念,以便当地矿资源枯竭时,人类能依赖新的资源持续发展。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以自然为本”的生存价值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生存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的循环。要按照这种观念,重新规划设计人类未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城市概念、农村概念、能源方式、交通概念等重大课题。

   2.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不同,由此引起的需要也不同。农耕社会追求安定的田园生活(而不是求新求变),追求家庭的稳定(而不是走向外界追求事业成功),追求自给自足的生产(而不是利润和物质享受),由此人类设计了各种东西,以实现这些价值观念和生存观念。我们国家正处于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人们内心保留着一些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看到了一些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这二者的冲突经常使人们感到困惑。人们对现代化还比较陌生,往往只看到一个因素的作用,过分相信一些未被检验过的观念,并把它误解为现代化,由此造成各种不成熟的追求。例如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过分的产品包装导致垃圾问题,过分追求家庭装修导致建筑废物,过分看重汽车导致城市交通问题和废气污染,过分看重钱的作用导致心理不健康,服装变化过分快,畸形发展城市而忽视农村,过分的视觉冲击导致心理问题。从本质上说,不论什么时代,人们考虑的基本问题都是生存。农耕是一种生存方式,现代化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当前国际形势下,靠农耕已经很难生存下去,故人们尝试以现代化方式取而代之。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求新求变、追求实力和效率。然而现代化并不是人类的长远理想。西方现代化导致了物质富裕,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病态和心理病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考虑如下三方面:

   第一,我们考虑人们的需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了“以机器为本”或“以技术为本”所设计的机器、工具、建筑、用品等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迄今发现,许多人造技术存在负面作用,如印刷技术、化工技术、化学制药技术、飞机技术、汽油发动机技术、煤炭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等,都导致许多严重的负面作用。许多工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乡概念、交通方式、能源方式对人类的弊端大于获益。针对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以弥补“以技术为本”设计所造成的弊端。

   第二,工业革命以来几代人以动听的口号追求无限的物质享受。享乐主义和高消费是对现代化的误解,不是人类的健康需要。它造成物欲横流和性欲横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病态和心理病态,许多家庭被破坏,青少年犯罪,形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自私的几代人。这些享受主义的产品都是被设计出来的。工业设计师有责任思考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思考什么样的需要才是合理的,如何通过工业设计职业弥补这些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第三,人类社会持续可发展的基本需要主要包括友好待人,和睦共处,家庭稳定,社会交流和睦,公正的物质分配,社会结构的全面与合理等。当前的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是被设计出来的。要实现上述这些目标,同样不能离开设计。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设计。例如,能否通过建筑室内结构设计使老人能够与子女比较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3.设计具体产品时的需要

   主要应该考虑用户操作使用需要和审美需要。通过设计弥补人的不足,纠正社会和心理病态。

   第一,用户在操作使用每个产品时,必须依靠知觉、认知和操作动作。产品设计应该提供条件,满足用户的操作需要。用户操作需要主要包括知觉需要、认知需要和动作需要。要满足这些心理需要,设计必须给用户提供操作使用时的知觉引导(例如,看什么,怎么看,何时看)、思维引导、注意引导、理解引导、交流引导等,使用户能够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操作问题,进行操作选择。此外,产品的安全性,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否会引起职业病等,都属于操作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些方面的内容是的重点。

   第二,各种文化的审美标准不完全一样,对设计的要求也不同,使用的材料、结构、表面处理、造型也各不相同。西方文化普遍认同功能主义的现代设计(这种审美观念在法国和西班牙比较少),其典型审美观念是现代工业材料、几何造型、无附加装饰。当前我们许多人基本上没有意识到这是西方现代的一种系统的审美观。许多人认为,我国当前的审美观念比较多样化,但是具体是什么?没有人进行过认真系统的调查。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追求现代审美,其中有少数的确追求的是现代,其他人实际上追求的是中西混合的东西,或西方的古典、或怪异,有些人追求的只是与众不同,或追求的只是刺激。他们认为自己与老一代人的审美观念不同,比较“现代”,实际上许多人对“现代”的含义并不明确,审美观念并不成熟。所谓“现代”,人们认为表现为求新求变,几何造型,现代新材料等等。200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调查结果表明,实际上他们或多或少都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例如喜欢柔和与精致,其中50%的人完全倾向于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这意味着我们工业设计师面临着一个时代性的艰巨任务,要调查、发现和发展我国的现代审美观念,加强对各种产品、家具、工具等物品的审美设计。

   4.文化需要

   人的需要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是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不同文化环境中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不同,需要的东西也不完全相同。如我们传统文化下的厨房用具主要依靠一把菜刀和一双筷子。而西方现代文化中有一个特点,强调使用工具机器,他们的厨房似乎像一个钳工车间,需要的工具远多于我们。仅与鸡蛋有关的用品就有鸡蛋扎孔针(防止煮鸡蛋时破裂)、架蛋杯(早点使用)、煮蛋器、搅蛋器、切蛋器等。我们几乎家家都有热水瓶,而西方国家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买了一个热水瓶,回去后用它装冷矿泉水,用它保冷而不是保热。

  强调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去纠正“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用“以自然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念去弥补“以机器为本”带来的缺陷,纠正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高消费观念,通过设计纠正社会和心理病态,并把这些看作基本职业道德。同时,设计师们应该逐渐形成有职业道德的设计师群体。

      上述几方面需要是进行设计调查、建立用户模型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