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成长天花板


  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发展动力。然而,民营企业的总体存活率却不容乐观—只有一小部分民营企业可以成功地发展为稳健的大型企业, 而大多数民营企业仅能维系几年的生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民营企业的成功之路具有相似性,一般会经历3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市场地位:这个阶段是企业的创业期,一般会持续2至3年,大部分民企都在这个阶段闯关失败。这个阶段企业的做法通常是,通过向市场快速投放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以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企业往往具有对业务大胆投入的特征,企业领导人作为灵魂人物, 对市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带领团队很快将市场洞察结果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或服务。

  第二阶段:扩大市场领先地位:该阶段是企业的扩张期,通常持续3至5年,但有些企业也会在此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关注点是快速扩张并将成功模式快速复制到新的领域、区域,实现规模化经营,巩固企业市场领先地位。

  第三阶段:蜕变商业模式: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具备对业务模式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企业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领跑者,但是现有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趋近饱和,同时,其商业模式不断被后来者复制甚至加以某些创新,市场份额被蚕食,增速开始放缓。所以,迫于外界的变化或者预见变化的来临,企业领导者或许会通过商业模式蜕变寻找新的发展杠杆。

  当民企开始遇到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瓶颈时,增长速度会放缓,这时企业需要通过转型克服这些瓶颈。所谓转型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和管理进行结构性变革,获取经营绩效大幅度提升。它具有系统性、跨越性、阶段性特点。

  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会遇到不同的管理挑战。第一阶段的民企规模小且运营灵活,其管理体系往往是建立在“应急”的基础上的,内部管理复杂程度不高;第二阶段的民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核心能力难以复制、领导力薄弱及人才短缺、运营效率下降三大管理难题,如何构建管理体系是本阶段企业的重中之重;第三阶段民企所面临的挑战是已经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难以匹配新的商业模式和各个管理单元之间缺乏协同,因此,本阶段企业应重点关注管理体系的调整。

  我们认为,民企转型可以从构建三个方面的管理能力着手,即:创新成长战略、运营管理体系和组织与人才。创新成长战略—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销售团队整体销售能力,建立以客户需求为轴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加强研发能力等方式帮助企业获取新的发展机遇;运营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加强管控能力,帮助企业复制核心能力以实现快速增长,或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组织与人才—通过领导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业务模式相匹配的组织、治理架构和企业文化以支持业务战略落地。此外,民企可以加强信息系统规划和服务能力,以求最大化业务价?值。

  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民营企业需要审慎评估外部变化的总体状况以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并时刻准备好适应新的、动态的成长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和快速复制将持续出现,创新和复制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改变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但是,无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更加广泛的创新视角、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和灵活规范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