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