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在心,长歌当行
——散人和他的杂文
散人是我多年的老友。以前曾一起供职在京城一家杂志社,后来我们又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他出任主编。
在这家杂志期间,我们开设了个麻辣汽车时评栏目《汽车麻辣烫》,“嬉笑怒骂车坛事,畅快淋漓一席间”。主持这个栏目的,正是散人。
我对他的评价是:针时弊嬉笑怒骂,贬丑恶口诛笔伐!
《与胃无关》收集了作者自2002年以来的时评80余篇。有诗评,有时评,还有对名人名流的事评。他在新浪开设的微博更是有些嚣张——《亵渎偶像》。你是偶像么,那好,我的文字就揭你的丑陋面纱,坦陈我一草根的心怀!亵渎你,同时也尊重你。
尖锐评诗,引来 “阵阵胃痉挛”
散人一直以诗人自居,而且毫不羞涩地坦陈这个时代“只有傻X”才敢承认自己是诗人。
他有段时间一个猛子扎进先锋诗歌平台的“诗江湖”,高举着“饿死诗人”的旗帜,撕裂般评诗歌评诗人。活跃于诗江湖的影响力诗人尹丽川成了他“研究”的目标《尹丽川是否“真内裤”》,对尹的诗,尹的诗里透露出的思潮进行深入剖析,当然,剖析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我不做任何评价,见仁见智,但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他写诗,偶有短小精悍的诗散见各报刊,但发表出来的数量远非他创作的数量,估计跟他另类的语言,尖锐的语气和斗牛般的冲撞力有关系。这里不再详述。
他在品评诗人诗作时,那种无拘无束不遮不拦的风格几乎有些苛刻,一篇《诗人也要包装》拉开了与某诗人的颠峰对垒。《捅破中国诗歌的下半身》更是对当下诗歌的处境、前景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闹腾到最后,一篇《与胃无关》给他在“诗江湖”的嚣闹宣告了一个段落斑驳的结局。
可以说,散人的尖锐诗评,在给他本人带来“胃痉挛”的同时,也给关注诗坛,热爱诗歌的朋友送来一盘名曰“纠结”的大餐,只要你看得见,闻得着,那么,你阵阵的胃痉挛是肯定的了。
……
亵渎偶像,欢迎“板砖满天飞”
高晓松的《写在墙上的脸》,书名他就看着不舒服,建议人家改为《写在厕所墙上的脸》,定价也叫他不舒服,认为是“底气不足提前阳萎”……高的电影剧本《那时花开》他看过后觉得“做作”、“非驴非马”,当然不乏他的理由。
评价崔健,“他的表达已经退步,并且提前进入了更年期,虽然他能够坚守阵地的精神值得赞扬,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迁就一个假愤怒真唠叨的绵羊……因为今天的他已不存在现实意义,崔健只是历史”;批评冯小刚,则以《夜宴》为例,直截了当地批判“冯的刻意迎合大众的嘴脸似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把电影变成了制造笑料的机器,这是冯的杰作而非时代的杰作……更有甚者是还没出来就已经在大势渲染了,这是多么的让人悲哀的事情呀。”
《我要说说什么叫丧尽天良——兼评钟南山》、《黄健翔,一个原教旨主义者的悲哀》、《傻逼罗永浩还是装逼罗永浩?》、《反对批判毛泽东,李燕君可以休矣》、《易中天的错误令小学生都汗颜》……光看题目,作者的观点就一目了然。
当然也有作者欣赏的人物,譬如王朔,譬如崔永元,还有窦唯、李少红以及雪村。他认为王朔不应该被“忽视”,雪村的“‘菜’够劲”,支持崔永元在遭遇车祸时拒绝签名,甚至还遗憾没有“踹丫的”,窦唯触犯刑律一事其实是“一个孤独的孩子的恶作剧”,在李少红导演的新《红楼梦》一上映就招来种种非议时,他却认为 “李少红是勇敢的,她敢于尝试和挑战,……就冲这一点,李少红就不应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她并不想和谁去比较,一人一个红楼梦,李少红凭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理解……”
当然,亵渎偶像不单纯是对名人的褒贬,他更多的关注大到时事、社会现象,小到身边朋友,观点。比如《我向总理建议将高铁终端改为城市城铁》无论是否可行,但省钱的观点是正确的。比如《中国民主进程能否在灾难之中新生?》在频频事发的灾难面前,考量中国民主的进程,审视普世的价值观。再比如在台湾大选期间,他的一篇《马英九胜,中华一统将无限期延长》,提出了我认为是惊世赅俗的观点,认为和平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等等。
在《我要对婚姻制度放一炮》一文里,作者坦称“这些都是个人看法,欢迎板砖和指教”,可见他过强的心理素质和笑对人生的态度。
辛辣车评,煲就“汽车麻辣烫”
这个集子里关于车事车市倒也不多。我通篇数了下,仅仅选择了《北京“的哥” 是草根还是形象大使》、《不要假借爱国的热情制造汽车》、《驳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汽车无利可图》三篇,而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汽车界期盼中国的“海尔”》、《盛世危言:浮华背后的危机》却没收入。不知散人作何考虑。
《北京“的哥”是草根还是形象大使》一文,本来作者是参与单位的一个选题,调查出租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对比优势,但他却跳出了汽车本身,把眼光盯在了“的哥”这一群体上,尖锐地提出更换新车“并未带来新气象”,反而“为豪华与气派所付出的太多就太不值得了”。“的哥”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他坦诚的焦虑:“现代包身工”、“以一辆富康出租车为例,除了一次性交给出租车公司5万元押金外,每个月的‘份钱’是4800元,加上油钱,每天先要挣200多元剩下才是自己的”……又以“份钱”说开去,“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出租车相比,北京出租车的‘份钱’并不高,但收入却是最低的”、并直白地告诉读者“国外出租车行业没有‘份钱’一说”,疾呼“归根到底,政府授予出租车公司的特权是到了该打破的时候了!”
《不要假借爱国的热情制造汽车》,对彼时汽车制造业的投资热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如果任由发展,可能导致汽车业泡沫产生、银行坏账增加、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甚至危及到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净化市场整顿市场秩序也就成了当下的首要措施。”文章旗帜鲜明的提出作为制造“关乎人命”的高安全性能、高科技商品汽车的厂家,莫以“爱国”的名义生产低劣产品,同时也告诫人们在“爱国热情”的支使下,莫忽略产品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
著名的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布预测报告,预计随着价格战的加剧,中国国内汽车行业会加倍恶劣,甚至无利可图。《驳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汽车无利可图》一文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在一个很高的利润空间上的下滑,而非国外市场的低利润的下滑,我们国内汽车的利润率有谁知道这个真实的数据,也一直是所有汽车厂商们讳莫如深从未公布的最大秘密。”
置身汽车行业中,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媒体,他对车人、车事的关注一直持续着高度的热情,有感而发,信手掂来当是自然。
散人的书稿用电子版很轻松地发了过来,说是准备出书,给自己一个交待。
我忙匆匆浏览一遍,他告知我,集子中的文章多数都在博客上发表过。这么一来,阅读的效率倒提高了不少。
挂一漏万地讲了这么多,我也进入了一种百般纠结的状态里,本人对他的文章观点一贯的求同存异,面对板砖横飞,应付自如的他,我不禁想起他博客里的一段宣言:
“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是你嘴里唾弃的,
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是你眼里最肮脏的,
佛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无耻谁无耻……”
有一个词叫“长歌当哭”,是说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散人这家伙不哭,只是在路上行走,在行走时观察与思考,思考了形成文字。所以我还是借这个词给换个说法,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他的“行走”,执一把利剑,洒脱地继续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