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本地震给造船工业带来后续风险
直接冲击不大 震后复苏艰巨
据了解,日本的主要造船工业中心集中在横须贺、神户、长崎、大阪四大地区,从日本船舶企业工厂分布来看,受地震和海啸的直接冲击不大。日本六大船企——川崎、三井、万国、三菱、IHIMU、住友千叶分布在神户和横滨的海湾里,距离地震发生地区较远。一部分船厂位于神户地区,在震源的西南方向约500公里处,没有受到海啸的正面袭击。
尽管大型船厂受到的直接冲击有限,但是仍有其他船厂在地震中受损,包括三井造船千叶船厂、住友重工神奈川工厂、Universal造船京浜船厂和IHI横浜船厂等,都属于重灾区或者邻近地区,位于福岛县磐城的小名滨造船厂因地震而导致所有设备报废。另外,此次地震重灾区是日本重要的机电等船配相关企业的集中区域,因此,部分船配企业的生产也受到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船厂及相关工程受到破坏而停止生产,由于船厂重建时间很长,耗资巨大,因此日本造船业的震后复苏将非常艰巨,另外,即便未受到直接破坏的日本其他造船企业,也将因为地震造成的订单萎缩和船配供应等问题而陷入生产困境,致使在后复苏难度增大。
船配企业受损 影响造船进度
在日本强震和海啸之后,一些日本船厂的生产因造船材料供货不足而受打击,钢材以及其他设备因震灾短缺,致使供应断链裂,加之各种设备设施的损害将使得日本造船业陷入困境,影响船厂的生产进度,延误交付时间。
日本地震直接影响了日本三大钢厂的2600万吨左右的粗钢产能,影响最大的钢材品种为薄板和中厚板,主要用于汽车和造船业。住友金属重工鹿岛已经停止了向船厂供应钢轧机板,而其他设备制造商如日本油漆涂料,新泻动力系统公司等在地震中设备设施受损。日本计划性停电、设备设施及原材料供应链中断都影响了船厂造船的进度。新船交付一般又30天的宽限期,逾期就要支付合同违约金,这不仅提高造船成本,而且将对船东在日本订购新船产生消极影响。
波及航运市场 新船订单萎缩
日本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受到地震的影响,预计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日本经济短期内可能遭受重创,并波及全球航运市场的复苏。目前,由于日本部分工业生产的中断,大宗商品需求急剧减少,出口也将大幅萎缩,对全球航运市场的冲击也不可小视。
日本主要造船厂表示,最近的地震未对造船设备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未来的新造船市场似乎随着日本和全球经济的衰退而受到影响。日本钢厂停产将导致铁矿石进口减少,这或将影响好望角型散货船的订单。航运市场持续放缓使得新订单的获得更具困难。同时,由于日本造船船东主要来自本国,由于工业受到重创,新船订单必将大幅萎缩。因此,未来日本造船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日本核危机:中国造船业面临何影响?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以及核泄漏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重大打击。那么,这场大地震和核危机对中国造船业究竟有没有影响?
日本船舶及配套设备企业受损不大
受地震灾害打击最重的是日本东北城市仙台,该市距离东京320公里,与日本主要制造业地区距离较远。该地区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目前,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电子、家电产业、船舶及配套设备市场企业受损不大。
从日本船舶企业工厂分布来看,受地震和海啸的直接冲击不大。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信息表明船舶企业宣布停产。日本六大船企––川崎、三井、万国、三菱、IHIMU、住友千叶分布在神户和横滨的海湾里,距离地震发生地区较远。相当一部分船厂位于神户地区,在震源的西南方向约500公里处,没有受到海啸的正面袭击。而离震源较近的横滨周围船厂受到了海啸的袭击,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预计在短期内,日本地震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柴油机等配套设备的供给周期和价格上。从国内进口日本的部分船舶配套件看, 存在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中长期来看,如果日本经济衰退,日元贬值,有利于中国制造企业降低进口成本。
从近年来的中日贸易情况看,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是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占比49.6%;对日本出口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6.79亿美元,占对日机电产品出口的1.13%。
日本市场对中国出口重要性有所减小
今年以来,日本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性有所减小。2010年,对日出口仅占中国总体出口的8%。随着中国外贸增幅的扩大,欧盟和东盟出口的增加,日本所占中国出口份额正持续下降。2010年,对日本出口1528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24.7%,但是所占份额仅为8%,比10年前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目前,日本市场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36%,达到1491亿美元,占日本整体出口的19.4%。2011年1月,日本被东盟超过,而降为中国的第五大出口市场,份额跌至7.6%。
自2010年以来,我国对日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去年,我国自日进口商品总额1767.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口117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占比66.7%;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进口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占进口机电产品的0.91%。
就目前地震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看,地震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船舶及配套设备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受灾地区不属于船舶及配套设备制造业集聚区,影响有限。但仍然对中日船舶及配套设备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船用薄板和中厚板受影响最大
据了解,日本地震直接影响了日本三大钢厂的2600万吨左右的粗钢产能,影响最大的钢材品种为薄板和中厚板,主要用于汽车和造船业,其次影响的品种为线材,主要用于汽车和建筑业,不锈钢、型材和钢管产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这场地震对国际钢铁市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原料上,三大钢厂的停产将直接影响国际焦煤和铁矿石的需求,预计未来6个月,铁矿石需求将每个月将减少350万吨,焦煤减少170万吨。
目前现货铁矿石市场正处于下跌通道,地震将使下跌速度加快,跌幅也将超出前期市场预测。对于现货焦煤市场,澳大利亚洪水的影响也将被日本地震所抵消,价格将回归到合理水平。
去年日本进口钢材426万吨(不含半成品),约占其表观消费量的6.6%,进口主要来源地为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进口的主要品种为热卷、冷卷和镀锌板。与出口相比,日本进口量很低,对外围市场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去年日本出口了4340万吨钢铁,约占其产量45%,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出口国,其主要出口地为韩国、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出口品种主要为热卷、镀锌板、冷卷、中厚板、焊管、电工钢和不锈钢,这些钢材主要用于汽车、家电和造船等行业。
这场地震影响的产能主要为薄板和中厚板,预计未来半年日本薄板和中厚板的出口量将明显下降,亚洲地区这两个品种的供需平衡将被打破,市场价格有望因此走高。估计两三个月后,日本的灾后重建将展开,有望带动亚洲国家的建筑钢材出口。
亚洲地区的汽车厂、造船厂和家电厂将因钢价上涨受到一定影响,而中国和韩国的大型钢厂可能因原料下跌和钢价上涨从中受益。
中国造船业应关注后续风险
“仅从地震和海啸来看,对造船业影响有限。但应警惕当前核危机的演变可能会对造船业甚至整个工业带来的后果。”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包张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日本船厂主要集中在日本东南沿海一带,离地震发生地较远,仅有几家小型船厂位于地震灾区,故其正常生产并未受到地震和海啸的直接冲击,但基于当前核辐射危机尚未解决,日后是否会形成严重影响还很难说。
数据显示,日本船厂目前手持7083万载重吨船舶订单,约占全球总订单的17%。目前,地震和核危机并未对短期内的新船交付与新接订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船厂的接单也无重大影响。
尽管未造成直接冲击,但地震仍间接影响到了我国船舶市场。武汉船用机械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一些进口日本的关键零部件厂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可能会影响到该公司生产。据介绍,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船用特辅机生产厂,与日本、法国、丹麦等名厂合作生产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舵机、可调桨、侧向推进器和喷水推进装置等船舶配套产品。该公司部分产品需从日本进口大量精密零部件,而这些制造厂多位于仙台等灾区,地震中受损严重。目前,该公司仅靠库存维持相关产品生产。
对于散货船来说,日本钢厂停产将导致铁矿石进口减少,这或将影响好望角型散货船的订单。但国际矿价下跌和中国钢材出口上升却可能使得中国的铁矿石短期内进口上升。
集装箱船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地震对全球集装箱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但对中日航线会造成一定影响。
日本地震对造船业影响有限
“仅从地震和海啸来看,对造船业影响有限。但应警惕当前核危机的演变可能会对造船业甚至整个工业带来的后果。”
据了解,日本船厂目前手持7083万载重吨船舶订单,约占全球总订单的17%。目前,地震并未对短期内的新船交付与新接订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船厂的接单也无重大影响。
尽管未造成直接冲击,但地震仍间接影响到了我国船舶市场。武汉船用机械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一些进口日本的关键零部件厂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可能会影响到该公司生产。据介绍,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船用特辅机生产厂,与日本、法国、丹麦等名厂合作生产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舵机、可调桨、侧向推进器和喷水推进装置等船舶配套产品。该公司部分产品需从日本进口大量精密零部件,而这些制造厂多位于仙台等灾区,地震中受损严重。目前,该公司仅靠库存维持相关产品生产。
此外,地震也会对航运市场带来影响。中金公司发布的3月份港口航运业月报认为,上海港仅7%~8%的箱量是日本航线的,日本大部分港口目前靠泊正常,震区经济体量在日本的占比较小,因此中国受影响的幅度甚小。但是随着日本核辐射影响加剧,外部宏观经济差于预期。
包张静认为,对于散货船来说,日本钢厂停产将导致铁矿石进口减少,这或将影响好望角型散货船的订单。但国际矿价下跌和中国钢材出口上升却可能使得中国的铁矿石短期内进口上升。此外,今后几个月或几个季度,灾后重建必然会拉动日本对煤炭、矿石、建材的进口,这将对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构成一定正面影响,但预计反弹幅度不会太大。中金公司认为,地震使得BDI短期走势不明朗,但长期来看,干散货海运市场运力日益过剩的趋势不会因此变化。
集装箱船方面,中金公司认为,地震对全球集装箱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但对中日航线会造成一定影响。基于现有情况分析,东京—濑户内海港口挂靠及装卸能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但未来若核辐射影响一旦扩大,日本出口货量将会有较大负面影响。
液化天然气(LNG)船方面,中金公司预计,地震对油轮运输影响不大。若日本应用LNG作为核电短缺的补充能源,或将推升LNG运价。长期来看,2011年新船交付上升、旧船拆解速度较慢带来的供给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全年的油轮行业仍难以出现实质性反转。
日本核危机或将引发LNG船订造潮
最近3年全球总共只订购了10艘液化天然气船,是手持订单商船中最少的一类船舶。
天然气是唯一能与核电相提并论的低碳基本负荷发电燃料。由于核危机,日本对可替代能源––液化天然气的需要将大幅增长。
据Bernstein Research称,日本核危机可能导致2020年的液化天然气需求较此前预期高出13%。即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可能在之前预计的4亿吨基础上再增加2500万–5000万吨。
据《贸易风》日前报道,卡塔尔表示,将供应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到日本。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表示,将尽可能多地给日提供能源以弥补核电厂损失的能源。壳牌在日本的提炼资产没有在此次灾难中损坏,他们表示,日本政府希望得到多少帮助与壳牌可以提供多少还言之过早。
雅加达邮报引述一名官员的话说,印度尼西亚已表示,准备提供额外的液化天然气以满足日本需求的激增。
印度尼西亚上游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活动执行机构发言人说,来自东加里曼丹的液化天然气货物仍然待售。他说:“日本在灾难后损失了大约25%的电力供应。由于现在原油价格更加昂贵,它会购买更多的天然气来发电。”该发言人还说,从此次大灾发生至今,到日本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一直没有被中断。
据金融时报报道,A.P.穆勒·马士基表示,其油轮部门已经注意到自3月中旬以来增加了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的需求。北极证券分析师埃里克·斯塔夫塞特说:“液化天然气船船东可能成为进口量激增的最大受益者。”他补充说:“鉴于液化天然气市场吃紧,目前几乎是没有可用的船只。”
未来资产证券公司分析师Lee Sok Je指出,地震对造船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为替代能源,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因而将导致液化天然气船短缺。
据未来资产证券公司介绍,对日本地震和核危机引发的关于原子能的新的忧虑可能刺激已经短缺的液化天然气船订购潮。
目前全球可供利用的液化天然气船已经不多。最近3年全球总共只订购了10艘液化天然气船,是手持订单商船中最少的一类船舶。对液化天然气船需求的增长将使自2000年以来建造了大约90%液化天然气船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其他韩国船厂受益。
液化天然气船将用于运输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生产的液化天然气,供给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世界上最大燃料用户。
由于政府寻求能源供给多样化,在2001年加利福尼亚发生停电事故后的6年液化天然气船的订造量达到214艘。
据克拉克松公司介绍,3月初,全球船厂手持液化天然气船订单达到了26艘,合并运力360万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全球船队运力的7%。
目前全球船厂手持油船订单占全球船队运力的26%,集装箱船占全球船队运力的29%,散货船占全球船队运力的49%。
未来资产证券公司分析师Lee Sok Je指出,航运公司可能很快开始订造液化天然气船,由于船厂接获的集装箱船和海上钻探设备占据了船台,这意味着在2014年前没有多少船台可供建造液化天然气船。
据克拉克松公司介绍,目前新建造一艘容积为16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船的价格大约为2.02亿美元,比2008年高峰时期的2.5亿美元下降。
由于航运公司开始为新天然气田生产做准备,预计今年液化天然气船价格将攀升。1月份韩国知识经济部预计今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船订单将增加75%。
3月份,日本最大的航运公司––日本邮船已经向三菱重工订购了一艘液化天然气船,交付期2014年。雪佛龙公司投资的500亿美元澳大利亚庚天然气项目,将于2014年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
据英国石油公司介绍,主要依靠进口绝大多数燃料的日本2009年消费的液化天然气占全球的35%。
位于澳大利亚伯斯的伍德赛德石油有限公司投资140亿澳元的Pluto液化天然气田将于9月份出口液化天然气。
据卡塔尔能源部长Abdullah al-Attiyah去年12月份介绍,卡塔尔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将在目前产出77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基础上扩大产能1000万吨。去年卡塔尔天然气运输公司接收了向世界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订购的54艘液化天然气船中的最后一批船。
不过,分析师称,由于日本对能源的需求很可能因增加燃煤和燃油发电得到满足,因此日本对液化天然的需求只能适度增加。
中国钢厂能否补齐日本地震缺口?
日本地震将会直接影响日本高端钢材出口,中国钢企有机会在未来3-6个月提高高端钢材市场占有率,全球高端钢材供应可能已经被日本地震“震”出了“大口子”。
“日本对外出口的钢材主要是高端产品。”新余钢铁副董事长王洪说,该公司主要出口的钢材品种是船用钢板,目前公司还是按计划(订单)出口,但会密切关注国外市场情况。
“缺口”主要在高端钢材
可查资料显示,日本钢铁行业产量位列全球第二,2010年粗钢产量为1.09亿吨,仅次于中国。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钢铁出口国。在此次9.0级地震发生的日本东北地区,是日本工业重地,集中了钢铁、汽车、石化等支柱性产业。
“我的钢铁”
“近期日本钢材出口必将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邻近国家钢材出口机会随之加大。”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艳平对记者说。
国信证券分析师郑东在研报中指出,地震将会直接影响日本高端钢材的出口,这将对中国高端板材类生产企业形成利好,“比如宝钢和武钢。”
日本地震后,中国国内不少钢厂的确一直在密切关注日本几大钢厂所受影响。国内一些钢企人士对记者称,正在研究日本地震后钢材供应“缺口”的应对之策。
“现在情况还不是很清楚,要到明确日本钢厂实际出口受到多大影响之后,才能有个比较确切的评估。”日前,宝钢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虞红告诉记者,从目前国内钢材现货价格来看,总体来说相对平稳,没有大的波动。
分析师称,如果日本出口萎缩的话,宝钢和武钢等有机会在未来3-6个月提高中国高端钢材销售市场的占有率。
中国钢厂能抓住机会吗?
眼下正值国内主导钢厂调价期,宝钢股份
尽管日本地震后产生了供应“缺口”,但是,类似高端钢材产品中国能否“补齐”?有不少分析师表示了担心,中国高端钢材出口量或许并不会明显增加。
胡艳平分析称,由于中国钢企在高端钢材方面竞争力较弱,高端产品出口难有明显增量,但中端产品如热轧、中板及镀锌、彩涂出口机会将增多。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盛志诚说,在冷轧宽幅带钢、热轧宽幅带钢、镀锌钢板方面,中国有一定替代性,因为中国国内产量也不小,但类似780万吨特钢,估计就难了,因为中国自己也依赖进口。
王洪也表示认同,中国钢厂想要出口大量高端钢材,门槛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中国目前消费量比较大的还是普通钢材,比如建筑钢材。
“日本地震对普通钢材市场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对一些相对高端钢材,尤其是对那些有高额出口退税的,是可以稳住或者提高现在的钢材价格。”王洪说。
扩展阅读:日本强震给电力哪些行业带来投资机会
日本是全球电子行业的生产重镇之一,从最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硅晶圆制造、内存、芯片制造、IC封测到模拟IC、光学组件等,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日本半导体产值在全球市占率高达21.3%,以硅晶圆生产为计算基础,日本制造的DRAM占全球供应量的10%, NAND型闪存(NAND flash)占全球销售额的35%。
地震以及地震带来的海啸将严重影响日本电子制造产业。截至目前,索尼、东芝、尼康、夏普、松下、三菱和三洋都关闭了一些主要的工厂。
而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满足大部分下游产品的需求。因此,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尤其是MLCC、电子级单晶硅以及片式电感等产品,有望获得日本下游客户订单转移机会,国内硅材料企业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锂电池
日本是主要的锂电池、芯片等消费电子以及高端制造业的产地,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中,42%由日商供应。由于供给冲击,国内可替代的电池产业将因此受益。
Sony已关闭的福岛县内两座电池厂,估计影响全球4%的供应量,其他影响较大者为HEV(Toyota Prius)用动力电池生产。
电池材料方面,日本东北地区计有日立化成、JFE、Kureha等厂商,其中茨城县日立市的日立化成为全球最大负极材料供应厂商,日本本土企业—宇部、旭化成、东然为全球重要锂电池隔膜生产出口厂家。受地震减产停产影响,预计锂电池隔膜价格将走高。
智能电网
此次日本地震,一方面由于集中式的大电站受到毁灭性打击,导致大面积未受灾地区电力中断;另一方面,日本电力紧张,但东西部地区的电力却一个是50Hz,一个是60Hz,竟然未实现统一和互联,这也导致了在极端情况下各地区不能互相支持。我国电网发展要从此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一方面可靠性更高的分布式能源会受到更多重视;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会加速建设,以加强全国电网的互相支持。
由于我国能源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区,而能源消耗区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我国核电项目暂停审批,国内就必须通过加强电网建设特别是特高压的建设,以保证大风电、大水电、大规模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并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电网及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对相关的电力设备公司形成利好。
通信
日本在移动及光网络普及率、三网融合进程、增值服务多样性和渗透率上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日本通信市场相对封闭,网络设备、终端制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环节均由本土厂商主导,这一点从全球通信设备行业、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上可见端倪。
中日两国在通信行业上的合作较其他行业要少。日本对华主要是NEC、夏普等手机厂商在华的生产基地,以及腾仓等光纤光缆厂商同中国公司的合资项目。中国对日本通信市场的参与则主要为华为、中兴的业务渗透,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产品。震后重建或利好中兴、华为等中国通信设备商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