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的学问与艺术


  《兔子兵法》前言

  把中国企业比做兔子是我4年之前的一个灵感,那时我还在北京从事跨国企业的中国市场调研与战略咨询服务,我和我的同事在对比国外大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后,感到很有必要研究《兔子兵法中国企业健康生存背后的共同特征。因为这些特征载记着企业家的智慧,更雕刻着

  施政者的作为与干预。把中国企业比做兔子是因为中国企业与兔子有着太多的行为共性,比如敏感、胆怯,比如行事低调小心,比如注意周边生态保护与睦邻友好,比如按耐不住的繁殖能力(多元化尝试),比如机会来临时的快速奔跑,比如高储备、低消费,比如对大机构、繁琐制度与规章的厌倦与抵制,比如脆弱的生命与缺少健康关怀的环境等等。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只有3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具备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或许还超不过这个时长。尽管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令世人敬仰,但我们鲜有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扶商重商的社会和人文氛围。无怪乎吴晓波先生用“跌宕100年”和“激荡30年”来概述中国的企业史进展。“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们的企业进化经历了企业家身份、资产及经营模式被打击、被质疑、被审视、被确认、被鼓励、被国进民退的过程。因此,踏入创业圈的人们一直有一种像兔子一样不被人认同、不被人高看、甚至随时有可能被清算、被剥夺的不安全心理。这种心理与文化支配下,中国企业缺乏成长的战略,更多的操心于活着的智慧。

  到现在为止研究人员对中国企业的研究结论就是寿命短、急功近利、战略缺失。相当多的学者将此归结为“兴办企业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够,缺乏长远打算、管理理论及道德素养。1997年,全球知名研究公司盖洛普对中国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具有缺乏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约束、技术含量低、寿命短三大特点。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还不到3岁。2000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总结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包括:“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研究企业的病象和失败原因有助于留下路标、铭记教训。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企业更需要生的基因、活的智慧和成长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指导。作为国内企业养生保健学研究发起人、国内首家企业健康管理机构和管理诊断机构咨询顾问,本书作者近18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本土环境下企业健康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与策略,探索成功企业的内在动力和传承基因,2010年率先发布《企业健康管理手册》,明确自己的企业养生健康理念。《兔子兵法》是作者十多年来对本土企业生存方式研究、培训和咨询工作的总结和汇报。

  本书分四篇十二章模拟兔子成长展开介绍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期间既有环境的成熟与完善过程,也有企业自身的产品、商业模式、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从成活到成熟的进化过程。本书入选案例均是有十年以上大多数企业有二十年以上发展经历、经营业绩不断增长且现今仍然处在高速成长期的市场化运营企业,他们适应中国政治经济的逐步开放过程,分别选择了低调求生、睦邻友好、厚积薄发、不战而胜、多元化、顺天应时、速度制胜、拿来主义、轻身瘦体、德道多助、五湖四海、顺风飞扬等与兔子风格相似的活法,这些活法虽然不能普世通用,但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策略。低调为安,睦邻求和,厚积应变,不战而无敌于天下,多元为避险,趋势逐良机,快速赢先手,“拿来”省时间,轻身好加速,“德道”路自宽,四海之内皆兄弟,顺风飞扬到明天。本书作者在这些健康企业的故事背后,发现中国健康生存的企业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一、核心价值观。健康的兔子都有一颗倔强的心。健康的企业都有着不容挑战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的信仰和灵魂,没有信仰的企业就像没有定力的浮云,很容易因欲望和诱惑堕落,也很容易被霹雳或惊雷穿透。

  二、明确的战略。健康的兔子都有一双穿越未来的慧眼,健康的企业是企业家商业天赋与事业远见的实践;天赋与远见构成企业的战略,战略不是目标的数字化,而是企业的方向和路径。

  三、清晰的定位。健康的兔子脚踏实地,健康的企业紧贴民生。找对池塘做对鱼,健康的企业不为产品找客户,而为客户找产品。他们在改善民生的某个侧面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四、流程化、制度化管理和法治精神。健康的兔子求生有道,信守丛林法则。健康的企业内治以章,外治用法,奖惩有度,传承有序。健康的企业成功是必然,失败是偶然;健康的企业敬畏制度的权威而不是职位,崇尚团队合作而不是个人英雄。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但按方抓药符合医理;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但照章执法是摩擦最小,风险最低的治企逻辑。

  五、专心、专注、专业。健康的兔子只做适合自己的对的事情,不让花花世界分散精力。健康的企业集聚专业人才和专业资源提供专业产品或专业服务。

  六、顺天趋势。健康的兔子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出现。健康的企业是客户需求的发现者、创造者和解决方案提供者。健康的企业是社会的奉献者,是民生的改善者,是问题的解决者。系统地、批量地、专业地解决问题是健康企业的优势和特征。

  七、资源包容与整合能力。健康的兔子都有一个包容、吸收而后再造能力很强的胃口。健康的企业是机会、人才、资源的高效整合者。企业健康运营不是靠胆大、嘴大,也不是靠胸怀宽广,而是靠强健、高效的消化吸收系统——即资源整合系统,只有对初级资源进行包容吸收进而再造成积极的能量、营养和价值,企业才会更健康、更有竞争力。

  八、创新求变的文化。健康的兔子在上进中成长,健康的企业在变化中进步,在技术、市场和制度创新中赢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和发展空间。新是形式,但不是目的;变是表象,但不是本质。求变是在贴近客户需要营造更适宜的沟通与接触环境;创新是在用天天向上的技术、市场和制度变化给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消费或投资体验。

  明略、定位、得法、专攻堪称内功,顺天、趋势、合和、创新彰显外力,凝聚并领导前述十六个字的灵魂是一颗倔强不变的心,也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心不定,则业不立;功不到,则无以克敌;外力不足,则士气难振。故外力、内功加上核心价值观浓缩了中国企业的健康基因。心志定存亡,内功主元气,外力决盛衰。展示企业健康基因构成的图谱(见附图)可供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在企业诊断中作为基本的诊断工具。

  需要提醒的是,健康的企业同样会有生命周期,同样会遇生老病死。有所不同的是健康的企业更加珍重生命的价值,他们规范生活方式提高免疫能力,通过制度性预防教育减少疾病的侵袭,通过及时的保健治疗延长生命的周期。在这些健康成长的企业背后有数百万上千万的先烈型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倒下,这些倒下的企业除了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生存与发展的营养与气候环境。因此,我们在从健康的企业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珍重失败企业在创业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教训。

  本书选取部分非正常夭折或出现重大危机事件的企业作为对照案例,以突出健康管理机制对企业安全运营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列入对照案例的企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他们身上同样凝聚着弥足珍贵的创业勇气和不可多得的企业家精神,他们的弱点和缺陷有着鲜明的时代和环境烙印,他们的失败和危机既有内部机制和企业家性格缺陷的因素,也有中国企业制度和监管、引导政策的快速建立、完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试错代价。因此,从客观意义上讲,无论是先锋还是先烈,都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值得尊重和敬仰的领导者,作为中立的管理咨询实战辅导专家,作者力避单纯以成败论英雄,凭好恶说是非。在改革开放这场令全球侧目的经济试验中,每一个企业的出生、发展、病变、衰落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决策基数和参照样本。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丝毫不能泯灭企业家身上创造性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案例对照不足于定论企业的功过和企业家的是非,只是从企业健康角度提供的对比描述。

  与《孙子兵法》不同,《兔子兵法》不是一部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读者从本书中找不到阴谋韬略和诡诈计策,找不到损人的智慧更找不到杀人的工具。《兔子兵法》主要研究现代中国企业的健康基因和生存智慧,其中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构成以及企业有效整合内部、外部综合资源的能力构成。如果说《孙子兵法》是战国时代频繁战争的催生品,那么,《兔子兵法》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由野蛮生存到文明发展的路径总结,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适应社会、挑战规则并进一步影响规则的过程写照。本书采用案例解析的方式叙述并证实中国企业健康生存的既有事实和可复制性。

  不容避讳的是,《兔子兵法》的构思确实受惠于《孙子兵法》的启发,与《孙子兵法》相接相承的是两部书都在研究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前者讲的是军事资源,后者讲的是市场资源,前者讲的是攻城掠地,后者讲的是图存图强。感谢上苍,《孙子兵法》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克敌制胜之术,并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世代相传,本书作者斗胆希望《兔子兵法》能够给在生存忧患中拼命挣扎的国内中小企业提供一丝突围的思路和健康长生的期望。

  特别希望随着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和制度的完善,兵法一词从国人脑海中弱化直至消失,替代他们的是健康锦囊和养生智慧。

  《兔子兵法》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路径浓缩,又何尝不是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社会在全球复兴与崛起的写照。韬光养晦深挖洞,厚积薄发广积粮,风调雨顺人心聚,国富民强不称王。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将依赖于贴近民生需要、容纳民众就业的主要社会器官——企业的长期兴旺与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企业的健康基因,探索延伸企业生命周期的方式才能真正抓住促动社会持续发展的经济抓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从批地贷款、修桥铺路、开园设市、贴息免税等资源性和宏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转向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生态、规范游戏规则、改善管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的轨道上来。

                                                                                                                           张振祥

                                                                                                               2011年1月5日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