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大赛现场:社区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确实是一件不是人干的活。以前做酒商是头发白了,做酒类电商B2C头发是越来越白。过去睡不醒,现在是睡不着。有时想,如果明天人不在了你还会选择创业吗?我觉得,如果明天不在的话,会感到很荣幸,因为我今天依然还在创业的路上。”酒仙网创始人郝鸿峰在路演最后大发感慨。

  身处一个新的爆炸性行业,电商参加黑马大赛、证明自身实力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报名数量很多,不得不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

  很多人一坐到路演席上就念稿,准备很充分,却略显紧张。另外一些创始人显然比较“老江湖”,一开口就能就一些最受关注的问题自问自答,应该是见过不少投资人。还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参赛者也不放过大好的营销机会,印制了精美的介绍册、优惠券和体验卡,甚至带来了样品,现场发放给同组的参赛者和评委。

  除了最终50强,还有一些较为早期的公司也颇有亮点。A组有家名叫“立体时代”的社会化电商网站,刚上线一个月,创始人邵怡蕾有计算机博士和高盛信贷部VP的经历,CTO也实力强劲,曾是谷歌国际编程竞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其模式创新点简单来说就是做出了基于“搭配”的搜索,提供智能化的个性化图片导购。邵怡蕾不愧在投行工作过,路演逻辑清晰,她介绍完项目,曾玉就问:“你们需要融资吗?我感兴趣!”顺手奉上名片一张。

  不仅是参赛者,这两组的评委也很可爱。B组的评委龚文祥,赛前早早到了现场做准备,在网上查看每家参赛公司的流量。A组的评委周炜开完晨会赶来,这位曾主导投资满座、走秀等电商的投资人犀利地提出了多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一家团购网站说自己“毛利有21%”,他对同为本组评委的王兴说,“看,他们毛利比你们美团高哦!”埋首打分的王兴立刻回道,“可是我们规模很大啊!”他们的互动缓解了紧张的比赛气氛。

  A组评委:

  主评委:蒋宇飞壹人壹本科技董事长

  周炜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曾玉和玉私募股权复合基金合伙人

  王兴美团网创始人、CEO

  B组评委:

  主评委:陈浩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及投资总监

  龚文祥电子商务行业专家

  杨瑞荣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

  爱物网

  互联网上女性网民占到了一半以上,她们又构成了网上购物的主力军。看到这一点,王宏达早在2008年就创办了爱物网。由于先发优势,爱物网前三年在推广上没有花一分钱,靠口碑异军突起,三年内积累了两千多万女性用户,每天访问量一千多万,每天发帖数超过十万,其中更有95%的用户是第一次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网购、搭配经历。

  王兴:美丽说和你们有竞争关系吗?

  王宏达:和我们的一个平台嘀嗒网有竞争关系。嘀嗒网的网友无论在淘宝、京东,只要把购物的链接拷贝过来,我们就可以通过API让网友分享网购心得。

  周炜:你主要的业务是哪个?社区上似乎是女性论坛的价值比较高。

  王宏达:是这样的,垂直微博接下来也是我们将来要发力的平台,但不会是我们关注的全部。论坛还是很值得做,BBS已经是15年之前的架构,但是在中国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爱物网前三年没有花任何推广费用就覆盖了两千万用户就是很好的例证。女性用户需要产业链的服务,而不是单单网购分享的需求,有旅游分享、生活方式分享、健康养生分享,这些慢慢会成为行业的需求。

  曾玉:你怎么看YOKA?

  王宏达:它是1.0比较成功的网站,背靠IDG资本运作资源,以及时尚集团的销售团队、广告渠道资源,一出来就是大投入,迅速把流量拉起来。我们现在的规模,从用户来讲是YOKA的一半左右,但是都是出于购物分享的目的自动上来的。如果把YOKA里边由腾讯导入的用户和其他的渠道全部卡掉,它的用户没有那么多,而且这些用户的黏性不够强。我们每天单用户点击高达50个,很多其他的网站是20到30个。(详细报道见今年第七期)

  评委点评:做得早,已经形成了多个平台的组合竞争优势,用户黏性强。

  快书包

  在来到黑马中国大赛之前,快书包已经因其独特的“短物流”模式而名声大噪。创始人徐智明原来是“龙之媒”图书的创始人,他是当当网CEO李国庆的学弟,却以“一小时内送达”做成了“最快的快递公司”。创业一年来,快书包已经不止经营图书了,货品范围还覆盖饮品、日用品等。徐智明的理想是做一家“网上的7-11便利店”。

  周炜:快速配送,配送是电子商务最难的一块,一个小公司怎么做到承诺?

  徐智明:目前可以,做大以后其实会越来越快。现在我们是25公里一站,平均一站来回一个小时多一点,大概30分钟到顾客。等到一个区域每天有一两百单的时候,就拆成两个区域,送货半径越来越小,可能将来十分钟、二十分就能送到。

  周炜:很少有电子商务公司这么小的时候就自建物流、承诺一小时送货,如果你能够有能力承诺这个,不如建快递公司。

  徐智明:快递公司的竞争是劳务竞争,大家都在用快递公司,他们送一单价格很低。我这人不愿意做很多人在做的事。

  蒋宇飞:你们现在1000多种商品是怎么选出来的?

  徐智明:一是经验,二是磨合。以选书为例,我卖了十几年书,图书有80万种,我们选出500种,这需要经验、眼光和磨合。另外我一直在研究7-11的选品,它是怎么满足人基本需求的。你会发现,它不是满足所有品牌的指向性需求,而一定是某个门类只提供几个最大众化的选择。我们的立足点是服务商务区,所以要摸索商务区网购人群的消费习惯,提供他们想要的品牌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