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现状分析


 

导语: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航运市场的好转,韩国造船经济2010年已走出谷底,进入一个上升阶段,呈现出再度跳跃的可能性。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首11个月获得1087万修正总吨的新订单,几乎是2009315万修正总吨的3倍。虽然这个数字依然没有达到20081802万修正总吨的高度,但是相比2009年,已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造船市场已开始进入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时代,中国船厂在2011年之后会从技术角度显示他们的局限性,而以高级技术储备为中心的韩国造船企业,预计将在新订单的竞争中获得主导地位。中韩世界第一的博弈,结局尚不明朗。

韩四大船厂今年新订单目标量超500亿美元

韩国四大船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STX造船公布了2011年订单目标量。今年的新订单目标量超过5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包括船舶和海洋工程。由于新造船市场的持续复苏以及海工市场在石油价格推动下前景乐观,船舶融资情况也在逐渐改善,所以船厂纷纷上调2011年的目标。

    据造船速报消息,现代重工(包括现代三湖重工)的目标为19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80%。三星重工在其管理战略会议上公布2011年的目标为110亿美元。它在2010年已经顺利完成了80亿美元的目标。大宇造船的计划也比去年增加了10%,为110亿美元。STX造船的总目标也增长10%,同为110亿美元。

韩国造船业寻求新战略

由于新造船市场今年呈现稳步复苏,明年的期望也将持续增长。特别是,韩国的四大船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STX造船-快速回到了一个正常的情况,甚至超过了整个市场恢复的速度。虽然今年市场形势还无法达到2003年的蓬勃时期,但是四大船厂更坚定了他们的步伐,比2003年显示了更大的新订单增长量。

    由于大型集装箱船、海工平台和特种船将成为明年新造船市场的主流,在这些领域具有优势的大型造船厂,有望占据主导地位。

    在一般情况下,明年造船市场与今年相比,将面临10-20%的造船订单的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已随着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全球经济改善而恢复在船舶融资市场的投资。所以,越来越多的船公司会在船舶融资增加的背景下增加订单。

    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散货船为主导,下半年则以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主,并将持续到明年。而且,新兴的能源市场,如风力涡轮机安装船和LNG船都将迎来快速扩张,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包括海工平台和钻井设施的海工市场也将迎来不错的前景。随着市场的全面复苏,造船厂,特别是那些大型船厂将通过有选择的和密集型的新订单策略在明年获得不错的成果。

    由于韩国在大型集装箱船、海工平台、LNG船和海洋发电设施的技术以及竞争力都将领先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国。因此,造船企业将需要通过选择和集中当前市场的主流船型来设定他们的目标和不同领域新订单的战略。

韩国造船业2010年强势回归

作为当今世界造船业的龙头,2010年韩国造船业虽然将世界第一拱手相让,但复苏情况好于预期,韩国船企对今年的新造船市场充满信心。经过2010年的新订单竞争,虽然业内人士纷纷预计今年中国将巩固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韩国将夺回世界造船头把交椅。

新船订单:订单量触底反弹

    2010年,韩国造船市场订单量开始回升,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首11个月获得1087万修正总吨的新订单,几乎是去年315万修正总吨的3倍。虽然这个数字依然没有达到20081802万修正总吨的高度,但是相比2009年,已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无法肯定现在已经复苏,但造船业确实已经触底,并开始出现向上的趋势。特别是,韩国的四大船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STX造船,已经快速回到了正常的情况,甚至超过了整个市场恢复的速度。

    韩国四大船厂2010年获得的新订单估计均超过100亿美元。截至11月末,现代重工获得了155.05亿新订单,占据其年度目标量177亿美元的87.5%;三星重工已经完成80亿美元的目标,为91亿美元;大宇造船获得了99亿美元的新订单,离其100亿美元的目标仅一步之遥;STX造船获得了82.4亿美元的新订单。虽然今年市场形势还无法达到2003年的蓬勃时期,但是四大船厂更坚定了他们的步伐,比2003年显示了更大的新订单增长量。

    随着市场的全面复苏,大型集装箱船、海工平台和特种船将成为今年新造船市场的主流,在这些领域具有优势的大型造船厂将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有选择的和密集型的新订单策略在今年获得不错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的集装箱新造船市场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由于2009年和2010年新订单触底,所以今年无论是新订单的数量还是新船的价格,均将迎来不错的前景。由于韩国在大型集装箱船的技术以及竞争力都领先中国,所以韩国造船企业对明年的新造船市场充满信心。

海洋工程:竞争力明显提升

    2010年,韩国造船业能够取得如此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挥了在海洋设备建造上的优势。年初开始接受海洋设备订单的强劲势头一直持续到年底,而且看不出有减弱的迹象。在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韩国造船业的优势十分明显。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韩国各大船企就已经在海工市场站稳了脚跟,金融危机爆发后从韩国各大船企的接单情况看,海工制造已经成为韩国船企摆脱危机的支柱性业务。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韩国主要造船企业2010年已经获得共计105.5亿美元的海洋工程及设备订单,其中接单量最大的为现代重工,接单总额为45亿美元,大宇造船紧随其后,为40.5亿美元,三星重工接获了20亿美元海工订单。韩国船舶工业协会人士表示,2010年全年韩国企业海洋工程接单总额估计超过135亿美元,去年是继2008年创纪录的149亿美元之后的又一接单高峰年。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原油价格的逐渐上扬,海洋设备比重增加是伴随国际原油价格攀升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因此全球各大石油企业预计将继续增加新的石油生产设施,这将在今年为韩国企业带来新的海洋工程及设备订单。

竞争优势:高附加值船时代

    由于造船市场已开始进入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时代,所以以高级技术储备为中心的韩国造船企业,预计将在新订单的竞争中获得主导地位。

    2010年上半年的新造船市场,散货船为主导,下半年则以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主。对于不需要先进技术的散货船订单,今年预计将会大幅度减少,然而像集装箱船、特种船和海工平台领域这些要求高科技和较高附加值的船舶将会面临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中国,或许将在2011年显示出技术上的局限性。中国以往的订单主要依靠的是中低价船舶,在高附加值船舶技术上仍存在较大差距。然而,韩国企业的战略是以高附加值的船舶和高价海洋基础设施为主,在这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韩国有望夺回全球第一

韩国的造船厂预计前景良好,数量上和中国船厂不相上下,在未来环境的法规改善和高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将再度击败中国同行成为世界第一。

    当环保和高附加值船舶问题开始变得迫切时,中国船厂在2011年之后会从技术角度显示他们的局限性。

    去年,韩国船厂造船指标在新订单,手持订单和交付量这三方面落后于中国的竞争对手 。尽管中国船厂迅速崛起成为最具活力的造船国家,但是一些外部因素,比如国际海事组织在相关环境和安全法规的加强,作为一个变量将可能改变这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