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王:为什么员工不说真话(3)


  日本著名电器公司的创始者松下,就是一位难得的管理者,他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平和不满。

  第二次世界战以前,有一位候补员工就向松下发表过不满。

  那时的松下电器把员工分成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他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了,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就已经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但事实上,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

  松下对此非常重视,立即责成人事部门查处,原来还真是漏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还明确表示,特别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因为那样只能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是不会有好处的。

  还有一次,一个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说:“松下的电器质量不过关,不如去开烤白薯店,别再制造电器了。”员工如实地向松下报告了。

  接着,松下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想竟然引得社长亲自拜访,很不好意思。自此以后,松下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密切多了。

  松下不限制员工越级提意见或建议,他认为那种逐级申诉的成规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是普通员工,也可以向社长反映问题,表述主张。由此,他提醒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并显示出欢迎的姿态和支持的行动。

  不管何种自由举措,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福祉。松下说,公司既然是大家的,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只有毫不保留地提出不满和建议,才能获得人和。而提案,尤其是充分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

  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也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司才会有前途。”

  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认为,下属遵从上级命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准确地执行上级指示,公司的经营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但这并不等于盲目地遵从上级的命令,如果完全没有弹性地服从命令,只会使经营陷入僵化。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谏言献策,并创造性地工作。他的这一做法,使管理工作多了快乐,少了烦恼;人际关系也多了和谐,少了矛盾;上下级之间多了沟通,少了隔阂;公司与员工之间多了理解,少了对抗……

  走出孤独,还须学会化解牢骚

  鲍威尔曾说过,“发号施令总是孤独的”。伴随着身居高位的喜悦而来的,还有一些很难做出的决定。当你的决定可能使一些人的生命或你的单位陷入险境时,你也会感到深深的焦虑。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但孤独应该被抵消。清晰明白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危机出现时,领导者必须很明白地说明事情将要如何发展,这实际上是在描绘事后他将面对的情景。描绘这种情景的过程不仅阐明了领导者的想法,同时也巩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地位,当庆祝胜利或者承认失败的时刻来临时,整个单位就更有可能紧密地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