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紧缩政策是否加力?


  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扩大,未来货币政策将会保持相对稳定,在紧缩基调延续的提前下,货币政策并不会再次加力

  【财新网】(见习记者 李雨谦)央行上周以传真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将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交存范围。

  此举一度使市场认为,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整体加大,锁定资金规模额外增长,调控范围已扩展到了表外业务。今天(8月29)的A股市况正反映了这一心态。而实际上,政策并没有市场担忧的那样,只是表明紧缩政策延续。

  按央行要求,工、农、中、建、交和中国邮储银行六家机构于今年9月5起,分三个阶段(9月5日至10月4日、10月5日至11月4日、11月5日以后)保证金存款计入一般存款的基数分别为保证金存款余额的20%、60%和100%;其它金融机构于今年9月15日起,分六个阶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10月15至11月14日、11月15日至12月14日、12月15日至2012年1月14日、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4日、2月15日以后)保证金存款计入一般存款的基数分别为保证金存款余额的15%、30%、45%、60%、80%和100%。

  外币保证金存款统一于今年9月15日起计交存款准备金。

  央行此举意在适应保证金存款的快速扩展,完善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功能。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经上调了准备金率9次,加息5次,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尽管理论上仍有上调空间,但市场普遍认为上调余地已十分狭窄。

  在政策持续发酵下,7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已回落到4900亿元水平,创下今年以来的低位,有分析人士称其为“合理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融资总量并没有因为存款准备金的持续提高而增速放缓。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七月,银行存款总额增长了约9.4%,各种理财产品则增长了28%。在所有存款中,用作担保多种表外活动的保证金存款自1月末增长了22.2%。

  在过去一年里,银行的表外活动增长迅速。由于受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企以及存贷比的严格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理财产品和其他非准备金范畴存款类业务,同时也不断推动表外信贷和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致使表外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空档。

  此次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可以使得这部分表外信贷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从而减少表外信贷造成的流动性过度充裕。这意味着表外业务至此纳入了货币政策的整体宏观调控,市场流动性管理更趋一致性。

  分析师估算总共需多缴的准备金约为9000亿元,相当于在未来6个月里上调125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此次提前亮出底牌,把近半年的流动性一次都收回,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将会保持相对稳定,在紧缩基调延续的提前下,货币政策并不会再次加力。

  7月末以来,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上连续投放流动性总额1650亿元。未来几个月平均月度到期央票不到2000亿元,央行可以通过回购等操作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此外,还应看到未来几个月外汇流入而新增的流动性,并不会比上半年大幅减少。而作为特殊情况的对冲,不排除央行采用某种平衡策略,即扩大存款准备金范围的同时,在需要时下调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