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价格八月酝酿“开涨”,正是价格久被人为压制后释放冲动的一个体现。
生产厂家的解释是国内大豆减产状况严重。根据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公布的消息,2011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14亿亩,同比减少1400多万亩,与此同时,进口大豆价格今年以来也在不断攀上新高,使得国内企业原料成本大幅攀升,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是企业加工每吨大豆亏损约200元。这一价格倒挂现象的原因,正是发改委进行价格控制的结果。
而发改委的限令主要是迫于持续攀升的国内通胀形势而不得不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从时间来看,去年11月底,发改委曾集中对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中外食品制造巨头进行了约谈,要求其维持价格平稳;今年4月,发改委再次约谈上述企业,要求两个月内不得涨价。但7月17日,发改委价格司称,针对食用油的限价令已于6月底结束,从而使得涨价的“时间之窗”得以开启。
产品定价是一个市场行为,在食用品市场早已是买方充分竞争市场的条件之下,生产厂家是否进行价格调整需要进行综合衡量,成本因素只是一个考量方面。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发改委态度的转变也意味着管制的实质性放松,间接折射出管理层对物价形势正在趋于缓和的判断,同时也是市场对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也在抒缓的间接体现。
食用油涨价折射行政管制趋向缓和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