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进化论”——与达尔文等诸大师对话
申明:尊敬的读者,限于条件,您现在所看到的不是一部著作,只是一篇文章。意在建立起一个论述框架,更意在抛砖引玉。所以请您务必不要太在意本文在细节上的疏漏之处。而望您能多多补充,以给其他广大读者呈现更详尽的阐述。
大师和巨著的诞生
1859年11月3日,经过长期的秘密研究和挣扎,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了。
这本巨著以众多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科学史上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系统地、开创性地作出了一种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封建教会的“神创论”在生物学中的长期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深刻变革。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还对以后的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人类解释自然、了解自己,建立了完全区别于“神创论”的全新的根据。
这本划时代的、高贵的杰作一出版,立即震动了当时英国的学术界,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并进一步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
《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达尔文进化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的科学突破。它继哥白尼伟大的“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后,第二次引发了一场人类科学思想的深刻革命。
“达尔文进化论”表明:进化是生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它几乎摧毁了封建教会一直宣传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再次沉重地打击了一贯对新思想进行压制的封建教会权力阶层,彻底动摇了封建教会权力统治的根基。“达尔文进化论”更重重地冲击了社会的宗教偏见,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旧思想的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
历时150多年的学术争议
然而,任何伟大学者及其显赫的理论都会受到某种局限,达尔文及其进化论也是这样。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150多年来就一直经久不息。争议来自多个方面,从生物界到科学界,从科学界到思想界;从当时到现在,从西方到东方。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也简称自然选择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共同祖先、遗传变异、渐进进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等几个方面。其中“遗传变异”、“生存竞争”和“渐进进化”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石。
争议所针对的焦点主要是达尔文有关生物进化的机制。有不少科学家、学者并不完全接受它。他们认为:对于生命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对于生物进化具体的形式和真正原因,应该有更完善的理论来解释:
1.首当其冲的就是达尔文进化论推出早期最杰出的支持者托马斯.赫胥黎。
“如果说进化论是达尔文的蛋,那么,孵化它的就是赫胥黎。”在为捍卫达尔文进化论而进行的几十年的斗争中,托马斯.赫胥黎一直站在最前线。他坚决捍卫达尔文进化论,公开并郑重地宣布:“我是达尔文的斗犬”。多次率领众学者成功粉碎封建教会权力阶层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疯狂围攻。同时,他更是适时地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宣传达尔文进化论,大力开启民智。
托马斯.赫胥黎坚持真理、捍卫和传播科学真理的崇高品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但是,托马斯.赫胥黎就不完全接受达尔文的理论,他对专业的科学精神更加推崇。他认为,达尔文的某些结论,还有待继续研究与探讨。
他把研究的视野投向达尔文尚未涉及的、更为广阔的领域。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源论"的概念,指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他更特别指出,达尔文进化论适用于动、植物界,但并不适用于人类:文明人和猿类、兽类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人类的进化历程中,自然选择的力量与人为努力的力量是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也就是说,就在达尔文的时代,托马斯.赫胥黎的理论已经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迈进了一大步。
2.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科学家们又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埃迪亚卡拉大爆发”、“三叠大爆发”、“早第三纪大爆发”等大量生物进化现象用达尔文的“渐进进化”的观点是完全解释不通的。即:生命在进化历程中不会只有“渐进进化”,还存在着不少跃进现象。
3.“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石之一,但当时的大部分遗传学家(例如摩尔根等)虽然极力拥护进化论,却也不赞成自然选择学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更不断有科学家提出不同的理论。例如:自组织理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相关理论,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细胞社会学等。这些理论均一致认为生命具有自发性进化行为。
4.在自然界,无论是物种内部各个个体之间,还是各个不同的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均确实存在着"生存竞争"问题,这是达尔文对进化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但是,对生物长期而深入的研究更表明:世界上没有一种生物能完全单独地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体中,作为个体存在的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对于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生物之间的互惠互助才是最为主要的,是生物首先需要的。
深入的生态学研究更进一步报告人们:在自然界,即便是种群和群落,它们也全都必须处于一定的生态系统之中。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的个体、物种、种群、群落之间,是既有竞争,又必定协同的。一个小生态系统与大生态系统之间,一个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也是既有竞争,又必定协同的。
5.如果达氏进化论是生物世界的基本理论,那么它就应该能够同时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因为人类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动物。但是,达氏进化论只能解释生物世界的进化现象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却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
人类基因与大型猩猩,特别是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基因极为相似,与众哺乳动物的相同基因也很多,但人类与这些兽类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遗传基因可以决定人类的肤色和生理性状,却远不能决定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万物之中唯一的文明生物和高度社会化生物,“文化基因”、社会进步等因素对人类的“塑造”,实际远远比遗传基因要来得强烈的多。
科学家们对几十例“兽孩”的跟踪研究表明:没有及时、充分地接受社会信息与文明信息熏陶的这些“兽孩”,在生理上完全是人类,但在智能、生活习惯上,却与人类有着天壤之别,而更接近他所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兽类!至于文明程度,就更谈不上了。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人类人口的数目一直在不断增长,从数百万到几千万,再到几亿,再到几十亿,其生存条件却反而不断改善。可见人类的每个个体通过合作所获得的巨大收益,要远远超过通过野蛮的生存竞争所争得的可怜的收获。
6.最为重要的是,达尔文理论把智力因素排除在生物进化原因之外。拒绝讨论智力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乃是达尔文在撰写《物种起源》时自始至终一贯的态度。
但现在人类已经非常清楚:智力恰恰是生命进化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拥有生物界最高智力的人类出现的时刻,就是生命进化的最高成就开始呈现的时刻!以智能进化为首要显明特征的人类文明的进化,正是宇宙演化及生命进化历程中最为壮美的诗篇!
特别是在人类掌握语言以后,依靠智能的进化,人类发展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对比整个生命体系其他生命极其缓慢的进化,何其神速。
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动物,只能供给1千万人的食物。但依靠智能的进步,人类现在通过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口已快达到70亿!至于人类其它数不胜数的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成就,则更为巨大!!
这么多事实都表明:达氏进化论不仅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只是一个近似理论。而且还是一种存在重大理论缺陷的学说!把其学说用于影响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建立系统完善的进化理论,全世界相关的科学家、学者们一百五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但却一直没有能够发展出更具说服力的、全新的、具备系统性的理论,以超越达氏进化论,重新完整系统地阐述生物的进化。在科学界特别是生物学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仍然一直是主导性观点。
到了东方科学对“进化论”作出重大贡献的时候了!
要建立既完善又系统的新进化理论,必须有全新的思路!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这个义不容辞的任务到了应该由中国人来完成的时候了。
从文艺复兴所引发的人类第一次科学革命开始,西方科学,数百年来一直在引领并推动人类不断大步前行,功勋卓著。
但建立在数学和天文学基础上的西方科学,早有中国的智者洞悉其本质,将其称之为“分科之学”。虽然其体系庞大,论述严密,但近几十年来,它的局限性也在逐步显现,在不少领域的发展先后都遇到了不易突破的瓶颈。于是,不断有西方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东方,东方(主要是中国)古代人创造的东方智慧不但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在不断让他们深深地入迷。
东方智慧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人对大千世界特殊的观察方式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东方科学是东方智慧的一部分。它在思维方式上倾向于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连续性,强调研究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现在,全球的重要科学家都承认,人类的科学殿堂除了西方科学体系以外,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东方科学体系。
东方科学的主要创造者中华祖先就把整个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连续的生成、转化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在中华民族祖先的独特思维方式下,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即:“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宇宙这个超大系统也在不断地演化,生命的进化只是宇宙演化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一直向前追溯:既要研究生命诞生之前的物质,还必须研究物质诞生之前的宇宙状况,
除了强调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外,我们还得按照“大道至简”的原理,从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入手。
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为: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而其中最活跃、最核心、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信息。但成千上万年来,信息这个最为独特的元素却往往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只是近几十年来,具备这三个特性的信息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或了解。
因此,研究进化理论,还必须要导入信息这个核心元素。当我们循着万物的信息活动这条主线,运用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现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全新进化理论——“信息进化论”。
信 息 进 化 论
信息是生命进化的前提条件
——无信息无生命,无信息无进化。
“遗传变异”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而所谓遗传,实际上就是生物的亲代通过基因这种媒介把自己相关性状的重要信息向子代传递的现象。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物竞天择”,竞的就是基因这种媒介上所承载的“信息”。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元。而“细胞社会学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发现多细胞生物其实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一个开放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单个细胞间都必须协调它们的行为,为此,各细胞间建立信息通讯联络是必需的。
众多细胞正是通过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来进行识别、通讯、集合、粘连和相互作用等,从而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生物整体。这个生物整体则通过相应的生理反应或引起相应的基因活动来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生物整体及生物体内的细胞群也正是通过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来对各个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进行调节控制。没有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地球上将永远没有比单细胞生物更高级的多细胞生物形成。
事实上,信息对生物最为重要。处在信息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时间一长:植物会无法生存;动物会变得烦躁易怒,会得“抑郁症”,身体其它机能会逐渐衰竭;人的神经组织会受到显性损伤,会疯掉,变成一个废人,身体其它机能也会逐渐衰竭。
物质起源于信息
物质诞生于130多亿年前。
霍金的宇宙弦理论认为:在我们通常所定义的物质诞生之前,宇宙“一片虚空",只布满无数极微小、极微小“宇宙弦”,这些极微小、极微小(最小约为一微米的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的宇宙弦不断地振动,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符”。这些“音符”就暂时被看成是比原子核还要次一级的更微小的小粒子——基本粒子,每个基本粒子都与很小很小的一维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相对应。
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绝大多数基本粒子不仅极微小、极微小(最小的不到一微米的一千万亿亿分之一),而且寿命都极短极短(其出生、发展、衰亡都在一刹那间,约为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至一亿分之一秒。)、瞬息即逝。
这些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可以说既也不占有空间,不占有时间。无法用描述物质的定义来描述它们。也就是说,这些瞬息即逝、形形色色的“音符”只是看起来像粒子,但它们其实是——信息!
并非只有宇宙弦理论持这种观点。信息论假说、佛学(缘起性空)、道学(有生于无)这些深具智慧的学说,在有关物质起源于信息的认知上,其理论均与宇宙弦理论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独来独往、以极快速度瞬息即逝的“音符”(信息)是怎样一步步结合、形成大千世界里我们可看、可感、可触、形态很稳定的物质的呢?
很显然,这些“音符”(信息)要形成物质,就得要不断地通过相互联系,相互联结。它们先要形成原子核。再进一步,原子。再进一步,分子。再进一步,大分子。最后,再通过大分子结合成各种各样的物质。
正是这些寿命极短极短、瞬息即逝的极微小的“音符”(信息)通过联系和联结,进化成了既占有时间,也占有空间的更高级的存在形式——物质!
当然,这个进化历程太漫长太漫长了,也许是几百亿年,也许是几千亿年。
暗物质假说: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不断地在探讨的那些模糊、隐晦的暗物质,是否就是正在不断地聚集,正在不断地联结着的大团大团的“音符”(信息)呢?!
可以确定:“联系和联结”是物质在诞生之前早就具有的属性!通过联系和联结不断进化,不仅是物质自诞生的第一刻起就继承的本质属性,而且是物质的第一属性!物质的这种内在的本质属性执着而不可遏制,恒久而永不会终结。
五个世界、五个阶段的的进化
在我们所熟知的物质诞生以后,宇宙逐步演化出五个世界:矿物质世界、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的世界、精神世界。这五个世界在各自的空间进化着,并随着时间的延展,这五个世界所构成的整个体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
矿物质也在进化!
物质诞生之后约91亿年,即大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
信息支撑一切,信息支配一切。
西方历史上的“哲学第一人”、“科学第一人”泰勒斯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他曾用磁石和琥珀做实验,发现这两种物体对其他物体有吸引力。这表明它们内部有生命力,只是这生命是肉眼看不见的。由此,泰勒斯得出结论:任何一块石头,看上去冰冷坚硬、毫无生气,却也有灵魂蕴涵其中。
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这一说法在当时非常流行。直到公元前300年,斯多葛派哲学家还用泰勒斯的实验来证实世间万物因有生命而相互吸引。
柏拉图也认为所有物质都具有精神和意识。
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察更为细致周详,描述也更准确、更科学。他们认为:万物都蕴含着一种叫“气”或“神”的活动因子,认为太阳、月亮、天体、地球、万物都蕴含着“灵气”,(日月含精华,天地有灵气)。也可以表述为:万物除了有具体可感可触的“形”以外,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
随着现代科技、观察手段的不断发展,这些充满智慧的古代先贤们的思想不再被看着是一种猜想或一种唯心主义。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地貌学家、矿物学家以及医药学家们已通过仪器一再证实:在整个宇宙中,作为宇宙物质最基层的存在形式的矿物质,只是表面看来沉默死寂、了无生机。其实,这些平凡的沙粒、泥土、石头,这些微小到肉眼不能见的微粒、这些大至星球、星系的物体,都能分别通过声、光、热、磁等媒介,或弱或强地不断进行吸收、加工、改变和释放信息、能量的活动。
正是由于这些信息、能量活动的存在,各种矿物质也都在进化着!它们都在遵守着某种特定的进化规律,都在经历着形成、成熟与衰亡的生命周期,只是周期各不相同而已。
以致不少科学家把它们称之为“无机生命”。
通过信息、能量活动进行进化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也是第一属性。万物都在分别按照自己的方式,处在不断进化中。
生命起源简史(概述)
地球诞生之后约8亿年,即大约38亿年前,生命诞生。最早期的生命是单细胞的细菌和藻类。
生命既是物质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存在形式。
早在一百多年前,与达尔文同时代的托马斯.赫胥黎就创造了概念"生源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细胞起源于其他物质,也叫“自然发生”,就是说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对于生命起源于物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这个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甲烷、氨、氢、水等)联结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又通过汇集、联结生成有机高分子(原始蛋白质分子、原始核酸分子);再一步,从有机高分子物质联结生成多分子体系。这种多分子体系外面包有最原始的界膜,与周围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他们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已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已经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原始的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换活动了;最后一步,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对于长达几亿年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科学家们限于现有科技手段也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已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用有关无机小分子物质在实验室里制成了一些有机物,如:氨基酸、嘌识、嘧啶、核糖,脱氧核糖,脂肪酸等。
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可以确信,随着科技和实验手段的不断发展,其它后续推论也会得到验证。
但要知道,实验是西方科学的特性之一,它特别依赖于物质手段,较耗费时间。要早日明了这个起源过程,还是得借助东方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看一组概念:
DNA或RNA:一类带有遗传信息的有机大分子,是非生命物质。在生命体中则可显示不同的生命功能,如信息编码的功能、信息复制和转录的调控功能等,是生命向下一代遗传信息的载体。
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物质的一种“大分子生物”,是一种形体极其微小的亚显微粒子。它实际上就是由一层保护性的蛋白质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条件不具备时,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表现为一个非生命体。在一定条件下,他就会具有生命特征,能进行很强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一段DNA或者RNA联系和联结了一层特定的蛋白质之后,就成了非生命物质同生命体之间的过渡形式——半生命体!)
细菌:具备很简单的细胞核,含有环状DNA和70S核糖体,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或拟核的裸露着DNA的最原始、最简单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或只存在很简单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和微细胞壁,无纤维素成分的最原始、最简单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胞核:是DNA或者RNA的存在部位,结构相对完整,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里面由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构成,外面是完整的膜包围,结构比细菌、病毒完整得多,是生物活动的基本单位。从细胞开始,生命具有了较完整的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也就是说,生命起源的历程可简单描述为:相关小分子通过联系和联结,结合成DNA或RNA这种大分子;一段DNA或者RNA结合一层特定的蛋白质,形成病毒类这种半生命体;病毒类半生命体通过漫长的进化,再结合其它相关物质进化出了细菌类生命体;细菌类生命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再结合其它相关物质,进化出细胞。
这种推论是假说还是事实还原?!相信部分读者隐隐约约已有答案。
生命的出现,给地球开始带来生机。
作为物质更高级的一种的特殊存在形式,所有生命更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信息活动。并且按照生命进化的规律,它们释放、吸收乃至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进化着。其获取和处理的信息也由微弱到愈来愈明确、清晰、细致;由少到多;由简单到愈来愈复杂;由低级到越来越高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