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带给中国企业转型的三大警示


  第一领导力中心认为,不管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还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人的需求无非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当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获得满足时,自然会延伸到高级需求。但所谓的薪资待遇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需求,否则你无法解释诸如怠工、跳槽、离职等这类现象的频繁发生。正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个时候,管理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患难与共的创业期完成后,如何携手团队走的更长?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文明的冲突”。

  第一大冲突:个人愿景VS企业愿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你想要什么?企业想要什么?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很抱歉,无论多么有抱负的员工或企业,他们注定无法走到一起,就好比同床异梦者一定会分道扬镳一般。

  这个冲突来自于愿景。员工是独立的个体,生活中他用“婚姻”的方式来选择人生同行的伴侣,工作中他用“任职”的方式来选择经营事业的平台。市场最基本的供求法则告诉我们,在“求职”是稀缺资源时,选择权在企业手里,在“招聘”是稀缺资源时,选择权在员工手里。对于大多数正在职场历练的员工而言,要不要留下来,怎么留下来才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难题,做出是否离职或跳槽的决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家公司的未来不是我的未来”。

  果真如此的话,只能说明企业与个人没有找到愿景的交集。第一领导力中心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你需要继续寻找和你有共同愿景的员工,对于员工而言,你需要继续寻找和你有共同愿景的公司。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和员工都无法实现愿景的完全一致,但底线是最起码要有一些交集,而且在短期之内能感受到交集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合作共赢就会成为企业与员工的最佳选择。

  第二大冲突:个人战略VS企业战略——道不同,不相为谋

  大多数企业都会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但很少有企业会为员工做个人战略规划,很多企业以为员工职业规划就是个人战略规划,这不仅是一个善意的误解,更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没有个人战略就没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建立在个人战略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前提的职业规划,顶多是一些企业过往优秀人员的经验罗列或者是主观臆测,丝毫不能解决员工内心的选择困境。

  个人战略规划到底是什么?说到底,它可以回答“我是谁”,“我应该是谁”, 它还可以让你在面对选择时从容不迫,它可以让你在是非问题上捍卫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一个没有自己原则和底线的人,是注定要面临很多纠结和“犹豫不决的选择”,这个时候要么感性冲动,要么主观盲从,一些企业常常利用员工的这种纠结,将企业战略规划植入到员工的大脑,替换了员工个人的战略规划。一旦这种“控制”遇到了“独立而觉醒”的员工,冲突马上就可能爆发,因为你已经霸占了员工个人战略很多年了,该是员工拥有自我战略的时候了。

  第三大冲突:个人价值观VS企业价值观——团队同心,其利断金

  价值观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比如真的对“诚信”信以为真的员工,是不可能允许自己在一个到处撒谎的环境长期历练;一个真的将“创新”视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那些保守的员工将很难获得提拔。

  所以,价值观反而是冲突中最难解决,也需要最快解决的问题。如果价值观存在问题,员工与企业长相思守只能是痴人说梦。从个体而言,员工会用离职的方式提醒你“我不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光有认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