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同行案例# 80后已成职场主体并逐渐走上管理岗位,很多人对80后摇头,其实任何年代的人,优秀的永远是少数,优秀的企业就是找到了这些优秀的少数,所以优秀的企业也永远是少数。不信,请看:“初生牛犊”如何破解“光杆司令”的困境 有问题,找同行!
2004年毕业后,小李进入天津市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从事房屋销售工作。半年后,他被调入公司办公室担任文员一职。又过了半年,由于办公室主任的突然离职,小李被推上了管理岗位,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当他以一名行政管理人员的身份开始工作时,才发现现实的困境比他当初设想的还要复杂。
从他自身来看:首先是年龄较小,他当时是整个公司中年龄最小的中层管理人员;其次是经验欠缺,由于他刚迈出校门未到两年,对现实的社会认识还不是特别深刻;最后是资历较浅,因突然提职,使他成为了入司时间最短升职最快的一名员工。
从他所在的部门来看,当时该公司办公室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人,一位是年近六旬跟随老板打拼多年的老员工A;另一位是司机C,同时也是小李顶头上司的一名心腹。在小李提职后发现,A对小李只是表面上的客气,他只负责公司党务和经理例会的召开及会议纪要的撰写工作,其它事情一概不管不问,并且对于A所负责的事情小李很难干涉,因为A通过多年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其思想很难再接收新的工作方式,更为重要的是A与老板关系非比寻常,自然不会把小李这个“初生牛犊”放在眼里。
司机C在小李未被任命前与小李称得上是一种“哥们”关系,自从得知小李被提拔那一刻起,C对小李突然间就形同陌路,不再同小李说一句话。
面对这样的两名下属,小李开始之时无法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而且小李的顶头上司,主抓行政管理的杨副总对小李同样以一种疑虑的眼光来审视。至于公司内部的员工都对他并不尊重,因为他们觉得小李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外地大学生,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样,被任命后的小李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不断加速,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展,公司对办公室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而言,其重要作用也日渐突显。在小李被提拔后不久,老板就对办公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加强公司文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方面,更是寄予了厚望。同时,小李作为一名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样一个专业对口的职位上也很想施展一番“拳脚”,那么面临这样的一种困境,他这名“光杆司令”该如何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