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新服务三农模式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课题,加大信贷投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韩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不断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做法,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 王云岗)九曲黄河,从雪峰连绵的莽莽昆仑奔腾而来。一路上,集千流,汇万溪,大声呼啸着,穿峡谷,越深沟,直流到龙门山下。
龙门,在陕西省韩城市,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
韩城素有“太史故里”之称。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热土上,韩城市农村信用联社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用一心为民的“大禹精神”始终冲在改革、创新、发展的前沿,为韩城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壮丽了黄河之滨的韩原大地。
把创建“信用工程”当支点 撬动支农老难题
敢为人先,勇创一流是韩城农信人鲜明的特质。改革、创新、发展是该社的立命之本,他们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一手支持“三农”,一手扶持中小企业,始终为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韩城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农户及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农民致富、政府满意、信用社增效”的“三赢”局面?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2006年,韩城农信联社找到了这个支点,他们根据当地山塬纵横的特点,多次深入调研,提出了“改善县域金融环境、评定农户信用户、评定企业黄金户、发放小额贷款、实行阳光办贷”这一新的信贷服务模式,决定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及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
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单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推向深入,改革得到了韩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党政牵头,全市联动。一场新的信用工程建设在韩城大地风起云涌。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创建农村信用用工程的安排意见》、《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的安排意见》,将创建工作纳入到了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之中;随着全市信用工程建设暨信用村授牌现场会、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参加的社政座谈会的召开,信用联社同时强力推动“四到位四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即信用社干部职工进村入组全面深入到位、评定授信和“阳光办贷”宣传进村到位、信用户长职责义务公开明确到位、群众需求逐户了解到位,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使信用工程创建工作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按照“以群众管群众,以群众监督群众”的新思路,韩城市信用联社把信用户长评定做为信用工程建设的首发任务和突破口来抓。他们坚持“信用好、威信高、义务性”的原则,从村组干部、行风监督员、规模种养殖户中选拔评定出一批真正能够热心为民义务服务的信用户长。同时在信用户长支持下,联社下属各社逐户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并开展入户调查,为信用户分档授信;逐村测评出各村授信面,并进行张榜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示。然后对评定出的信用户、信用村和乡镇全部上门挂牌,发放《信用贷款证》。
韩城龙亭镇王敏琪经营苹果生意,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以前每到苹果成熟收购期间,就会为周转资金焦头烂额,经常由于筹不到款,而使眼看到手的生意白白溜走。 2009年,当他被授信3万元后,信用社给他发放了贷款证。拿到贷款证的他这三年来,再也不用为周转资金发愁了,随时需要钱,就到信用社去取。
韩城信用联社理事长孙振方给记者介绍说,五年来,韩城联社评定出881名义务信用户长,相当于信用社又多了881名编外工作人员,加之信用户长对本村组村民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其推荐的信用户及贷款更加真实可信。截止今年7月末,已在全市评定出农户信用20729户,信用村53个,信用乡镇3个,总授信额度达到3.1亿元。如今在韩城,许多和王敏琪一样的农民,贷款就像取存款一样便利,不用抵押,只凭自己讲诚信、守信用就可以贷到款。看到评上“信用户”的农户贷款如此简便,一些久催多年未还的贷款户,为了拿到“信用户”这块金字招牌,纷纷到信用社归还贷款。不仅如此,信用户还成为了衡量村风、家风好坏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首批试点乡镇之一的王峰乡,一户村民因为没有及时参加评选,家门口没有“信用户”的牌子,未过门的儿媳一家人不愿进门,急切要求信用社赶紧评定挂牌。在昔日信用环境落后的芝阳镇,经过信用工程建设,游手好闲的人少了、打架赌博的人少了、寻找致富门路提高收益的人多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信用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稳定。
把“阳光办贷”工程办到位,当好支农贴心人
农民致富离不开信用社的参与,信用社的发展更离不开农民的支持。扶持越来越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已经成为韩城联社实现 “双赢”的必由之路,他们改善经营理念,放宽贷款条件,坚持“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利率优惠”的政策,大力开展“阳光办贷”工程。
为了便于信用户办理贷款,韩城信用联社及时向信用户办理、发放贷款证、“富秦家乐卡”。全面实施了“贷款办理在柜台、咨询宣传在柜台、受理申请在柜台、预约考察在柜台、还款清息在柜台”的阳光服务,群众只要持贷款证、“富秦家乐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取存款一样方便的信贷服务。此外,他们适度提高了授信金额。把优秀、优良、一般信用户的授信分别由原来一万、八千、五千元提高到三万、两万、一万元,同时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由原来最长一年时间到现在的三年时间。并且实行利率优惠,由原来的月息9.33%。降低为8.85%。对于暂时未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实行三户联保,最大限度解决农民贷款难。五年来,已实现“阳光办贷”的农户达18751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7248万元。
在支持农民致富的工作中,韩城信用联社不仅做到了“锦上添花”,更做到了“雪中送炭”,培育了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架起了信贷支农的“连心桥”。一些农民群众高兴地说“原来我们养猪养羊、栽树种菜老是借高利贷,挨1.5分甚至2分的高利息。有了‘阳光办贷’再也不用看人脸欠人情了。
巍东乡的王建国,有近10年的养鸡经验,但由于防疫技术不过关,前几年几千只鸡不幸染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负债累累,生活非常困难,想重操旧业,却苦于缺乏资金。信用社经过认真考察,认为他前几年养鸡积累了经验和教训,防疫技术有了很大改进,为人又诚实,具有较好的资信能力。于是,给他办理了贷款证,先后贷款6万元支持他。由于他有经验、有技术,不到半年养鸡售出近10万只,不仅还上了贷款,还又投资扩大了规模。提起自己的变化,他们全家都说:“要不是信用社信任我们,哪能有今天呀!”
韩城市独泉乡距市区近百公里,离最近的金融机构枣庄信用社也有20多公里的山路,交通不便,山区群众贷款很不方便。为了减少山区群众路途劳累之苦和往返费用,节约办贷时间,韩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白晓林和市联社主要领导几次专程赶往山区,进村入组调研考察。联社专门在独泉乡成立了“独泉信贷办公室”,解决了823户边远山区农民“贷款难”,解决了823户农民“贷款难”,使边远山区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信贷上门贴心服务。
芝川镇信用社在为椒农办理信用户评定、“富秦家乐卡”申请的过程中,将打印机、复印机直接搬到了村上,现场为群众办理申请手续,想方设法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村民们高兴地说,“信用社这办法对我们实惠,我们不论做什么,攒劲、安全、省事”。
五年来,联社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与基层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发扬老一代信合人“挎包银行”的优良传统,身背宣传材料、打印机、申请表,顶酷暑、战严寒,入农家、下地头,面对面向父老乡亲宣讲信用户评定和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主动征询农民群众的意见,上门办理评定申请手续,以真诚的感情、朴实的作风感染了群众、打动了群众,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赢得了地方党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位女大学生村官深有感触的说“这些年没有一家银行来村上送服务、送资金,信用社到村上为我们做宣传、办申请,群众方便,我们高兴!”农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便利优惠,许多农民深有体会的说,“信用社阳光办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真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致富桥’ !”。
把壮大“一村一品 ”工程放在先,当好支农主力军
现在在韩城,全市“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信用意识蔚然成风,农民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和信用等级,人人争当信用户、家家致富奔小康的热情日益高涨。
面对可喜局面,韩城信用联社一鼓作气,结合信用工程创建,把大力支持“一村一品”工程壮大农村经济摆在重要位置。他们及时下发了《关于支持“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的安排意见》,按照“市场导向,项目带动,贷款扶持”的原则,因地制宜拓宽了支农“服务桥”,成立了“一村一品”建设领导小组,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推行“骨干+农户”、“企业+农户”,发展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发展。他们严格按照规定的利率标准和支持范围发放小额农户贴息贷款。实行包扶负责制,联社领导重点包扶了5个乡镇、5个村,下属每社确定出1至2个重点包扶村,依据联社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韩城是全国有名的花椒之乡,每年花椒采收的农忙之际,韩城信用社都把支持花椒采摘销售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确保农民花椒采摘销售顺利进行,促进椒农增收。被称为“挎包银行”的韩城市信用社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乡村,开展“送服务、送资金”下乡活动,将办公地点前移到农村、到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服务,上门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他们打破上下班时限,合理调整营业时间,主动上门为收椒大户实行专人免费结算服务,特别是在晚上椒客收购完后,信用社工作人员照常为他们办结手续。对椒客支取大额现金,金融机构免费派双人押送,确保资金安全。同时,根据收椒大户现金流量,合理确定信贷比例,为他们提供最高20万元的贷款,保证收购资金的正常运转。
芝阳镇西头村以盛产花椒出名,是韩城“一村一品”经济的定村。村党支部书记史方来告诉我们:“今年,由于椒价上涨,不少椒农、销椒商户急需大量资金。我们把情况反映给镇信用社后,信用社根据信用户评定的等级,给农户信用户专门设立了花椒采收专项贷款;投放重点是支持花椒种植大户、经销花椒大户。放款最大的户,一次可以贷款20万元。拿上《信用贷款证》,你啥时候想贷,到信用社的大厅签个字,用不了10分钟就能取出来。花椒卖了,立即还上。再贷再取,很方便。我们村,大约70%的户急需钱的时候,都贷款。这几年,花椒收入也好,全村家家都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平板房,村上也修了柏油路,买车的人很多。
龙门镇大池埝西原村建立了“花椒收购市场”,也是“一村一品”经济的典型。今年收购花椒一开始,大池埝信用社就和村上花椒购销协会联系,把30多户会员叫到一起,统一给他们放贷。大户授信20万,小户授信5万元,总计支持全乡花椒购销大户31户,小户113户,授信贷款近1000万元,被群众称为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韩城联社不断探索支农服务的新方式、新思路,支农领域不断拓宽,实现了支农多元化,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养殖、运输等,服务领域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向农户、个体私营企业、农村购销大户渗透。芝阳镇花椒购销大户李谦民说,“往年由于周转资金短缺,无法大量收购花椒,今年信用社及早就为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像我这样的收购大户,能贷到20万元,基本能解决燃眉之急,还提供这么好的信贷服务,对我们的花椒销售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韩城信用联社监事长常 介绍,在农信社大力扶持下,目前全市先后建成花椒、苹果、核桃、美国红提、蔬菜、特色养殖示范基地和园区20多个,建成农村专业合作社上百家。现已形成“大红袍”花椒千万株,年产量1500多万公斤,占全国总产的六分之一、年产值4亿元左右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和国家农产品“大红袍花椒原产地”。建成苹果、早食核桃、优质葡萄生产园区5.6万亩,形成了年产鲜食水果5万吨以上、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以上的生产规模。扶持建成日光大棚2350座,蔬菜面积达2.5万亩、年产蔬菜9.6万吨。建成大型气调库一座、小型冷库5座,可保鲜存储鲜果蔬菜700多万斤。联社还扶持培育规模型养鸡专业户346家,养猪专业户272家,养牛专业户158家,全市肉、蛋、奶年产量分别达到7540吨、3530吨、610吨以上,畜牧业年产值在5500万元以上
把扶持“黄金客户”工程当品牌 建好农企加油站
韩城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共有976家中小企业、4820户个体工商户。
近年来,韩城联社在支持“三农”的同时,向896家企业和3510户个体工商户累计投放贷款27.7亿元,投放面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1.8%、72.8%。到今年7月末,在信用社开户的中小企业达923户,个体工商户3560户,8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工商个体户与信用社有经常性的业务往来,成为信用社稳定的业务增长点。在韩城市2009年评选出的“十佳杰出青年”中,其中5位企业法人代表均为联社扶持壮大的“黄金客户”。
“黄金客户”,是韩城联社为破解中小企业和工商个体户“贷款难”而打造的响亮品牌。
韩城联社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着天然的鱼水关系。因此联社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服务作为倾力打造的第一品牌,在全市中小企业中评定“黄金企业客户”,在工商个体户中评定“黄金工商个体户”,打造互动双赢。一是将黄金客户评定的先决条件确定为必须将基本账户开立到信用社,便于信用社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往来,确保资金安全和稳健持续发展。二是根据与信用社建立信贷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开展评级授信,并结合经营实力、信誉记录及经营活动需要,合理确定授信额度,逐户建立基本档案,定期上门走访,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对评定出的黄金企业,由信用社上门服务,发放贷款证、授予“黄金客户”牌匾,并根据中小企业还款情况、现金流量及发展和经营需要,为企业适度调整增加授信额度。韩城联社强化“客户至尊”的“大服务”经营理念,对“黄金客户”,简化贷款程序。凡评定为黄金企业的客户在授信额度以内,统一启用了《最高限额抵押担保合同》,一次签订两年,贷款在合同期限内循环使用,无需再次办理抵押担保手续,又使企业做到随用随贷,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成为联社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已成为市内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效仿的成功模式。目前,该社已评定出黄金企业162家、黄金工商个体户167家,授信总额达到6.11亿元。
同时,他们坚持助弱成长、减负让利,扶强壮大、利率优惠,真正做到成为中小企业的盟友。一是按照区别对待、重点支持的思路,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前景较好,但一时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及时注入资金。二是实行黄金客户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优惠。目前贷款利率已由去年的10.2‰下调到了7.98‰,贴现利率始终较其他客户优惠0.3毫。 从去年至今年7月末,累计发放了黄金客户贷款10多亿元,通过实行利率差别、减息让利,为企业直接减轻财务负担1000多万元。三是根据韩城大多数企业资金往来频繁,结算量大且现金、转账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多的实际,积极推介使用大小额支付系统、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票据贴现、代发工资等业务,使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实时到账、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业务差错率。
韩城市金太阳花椒油脂药料有限责任公司在成立初期,流动资金极其匮乏,在生产经营受到困扰之际,联社五年来累计投放贷款1800多万元,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使企业成长为年深加工花椒籽达3万吨以上,产品远销西安、延安、山西等地,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的龙头企业。同时也使当地大量废弃的花椒籽变成了农民的“钱串子”,每年带动椒农人均增收上千元,解决了当地12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韩城市隆鑫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养鸡6万只,是韩城的蛋奶工程基地。但是在2006年,这个企业的养鸡存栏数只有2万只,想上规模,钱不够,后来到韩城昝村信用社把想法说了一下,信用社考察后认为上规模后能取得效益,为该企业解决了资金,蛋鸡存栏一下子由原来的2万扩大到6万只。2009年,这个企业被升格为“黄金客户”,一次能贷300万。企业负责人,晋完生在记者采访时,指着一个新场地说,你看这个为配套的饲料厂,今年才上的,当时资金就不够,我们拿卡到联社直接就取钱了,没有那些繁琐手续,很快问题就解决了。说到底,我们这样的中小涉农企业,刚发展时就是小树苗,靠的就是信用联社,别的银行靠不上,所以说,这个信用社就是我们的“及时雨”,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都是靠它。”
“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韩城市信用联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今年一至八月份,他们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53041万元,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69214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8114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3610万元,净贷款投放了9.66亿元,从人民银行统计数据看,信用社贷款投放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的68.66%;投放面的95%,增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市域信贷资金需求满足率达到了70%以上,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在全市性的大会上赞韩城农信社是“韩城人民的银行”。
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韩城联社各项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1年7月末,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16亿元,较2005年初净增18.54亿元,以每年34.76 %的速度递增;贷款余额22.40亿元,较2005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幅达302.8%,累计发行“富秦家乐卡”3462张,授信金额1.46亿元,已发放贷款9794万元,累计发行“富秦卡”117918张,累计办理票据贴现1391笔256388万元,实现贴现收入6878万元。五年来经营效益逐年提高,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的韩城联社。
采访结束时,记者见到了韩城市委市政府领导,他们高度评价说:信用就是财富、合作就是力量”。五年来,韩城信用联社紧扣信用工程建设主线不动摇,以敢闯敢试的信心和不破不立的决心,集上下之智,举内外之力,边评定、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全面推进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大纵深、多领域的信用工程建设活动,探索出了“让群众管理群众、让群众监督群众”、 评定农户信用户、信用社区居民、黄金企业客户、黄金工商个体户和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的“四评两创”成功模式,倾心倾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不到、”和信用社“放的出、收不回”的难题,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农民致富、政府满意、信用社增效”的“三赢”新局面。他们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替代,是韩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龙门涛声,声如雷鸣。洪流扑岸,浪花飞溅。流出河口,一泻千里。韩城信用联社,在服务三农,支持企业,壮大县域经济的道路上,奏响着改革创新的更大强音,与龙门涛声随风激荡着,激荡着……
太史故里涛声隆——来自韩城信用联社的报道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