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问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国际化,但由于长期的绥靖政策,已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除了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均已涉及其中。因此,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有更加全球化的视野,真正改变传统战争思维加以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绥靖政策对于解决南海问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道理很简单,既然你采取绥靖政策,那么,闹一闹,拿不到主权也能拿到钱会成为普遍思维。说白了,就是知道你软弱,只会花钱买平安,那么,谁傻谁才不来敲上一笔。而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乐于插手南海问题的重要原因——没有战争威胁的保护费,换成谁都愿意收。
其次,动手的对象应该是菲律宾。原由有如下几点:一是菲律宾是挑起南海问题的急先锋。二是菲律宾与我国并未接壤,即使发生战争也相对可控,战火不易引入我国本土。三是菲律宾与美国在南海问题更为紧密,在南海问题拿下菲律宾,其它有美国撑腰的国家自会掂量。
第三,在军事上应该加大对西藏与印度接壤地区的,以及广西等与越南地区的军力集结,同时,高调宣布我国正在考虑加大对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的水利开发力度。此举有两个战略目的,第一,如果两国武力介入南海问题,那么,战争可能不仅仅限于海战,不止是我国需要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印度、越南等国同样也需要。他们自会思考代价问题。第二,相对于南海,现实的水资源,尤其是他们各自“母亲河”对于上述国家的利益影响来的更为直接。这个考虑的原因,我们自然是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
第四,应该转换战争思维。现代的战争,并不仅仅限于看的见的硝烟,同样重要的是经济战场。对于美国、日本,相较军事对抗而言,更适合采用的是军事手段。
第一个步骤应该是在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和日本国债,达到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的程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大购买欧洲各国债券的力度。
采取这个步骤的战略目的在于向世界宣誓,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措施表示支持或者沉默,将获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回报,相反则会受到惩罚。
我们可以继续探讨这一步骤的可行性问题。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远未到达已经过去的程度,相反二次探底的威胁,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而无论欧美货币政策似乎已经走到极限,流动性陷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金砖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正被给予厚望。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金融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夸张点,是金融核武也不为过。因此,当中国主动大量抛售美国、日本国债,必将引发全球的金融动荡,因为,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承接如此巨量的美国国债。这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二级市场上的美国国债价格走低,第二个就是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最终会制约美国新发国债的发债国模,从而制约美国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中的作用,从而影响美国国内的就业市场,最终给美国造成政策压力。
至于抛售的规模和力度,我想我们国家自有专业团队进行测算和操作。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面对因此而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不仅从国家层面应该转化思维,普通民众也应该转化思维,不应该将其视为投资损益,而应该视其为战争开支,也就是所谓的军费。
第二个步骤应该是承认各国与越南、菲律宾已经签订和执行南海相关经济合同,不过越南、菲律宾的责任义务转由中国承担。同时,宣布中国将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展大规模的开发,欢迎包括菲律宾、越南在内的世界各国公司,注意是公司,来中国参与竞标,共同开发。第五,加大对南海的主权宣誓。第一个步骤,应该加大正式军事力量对我南海范围的巡航力度。如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相关舰艇出现对峙,应该明确宣布,其已误入中国领土,如继续保持敌对状态,将视为对我国宣战。该举动应事前进行预案推演,应同时将情况及时通过外交途径向相关国家传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全过程应进行录像备案。第二个步骤,是在相关国家不愿退让的情况下,宣布进入敌对状态,撤销目前所有的经济合同,撤回投资,并要求相关国家退出侵占岛屿。第三个步骤,是在相关国家不为所动的情况下,果断动用军事手段展开进攻。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打消攻下来又被占回去的顾虑。因为,被相关国家占回去,我们也可以再占回来,这拼的是意志、是国力,中国和这些国家比,缺的不是国力,是意志,只要展现出足够的意志,持久战的胜利者应该是中国。
第六,应该打消贸易禁运的担忧。原因如下:
一印度洋方面,印度是否愿意为了南海问题而和中国关系全面交恶而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印度实施贸易禁运后的最大威胁不是来源于海上,而是来自陆地,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三点特别强调首先要增兵西藏与印度接壤地区兵力的原因。战不是目的,路上吞并意在海上,这是中国目前军事实力构成决定的。
二对于欧美贸易禁运的担忧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个方面是,当前欧美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其国民难以承担高额的生活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中国廉价产品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逆转。而第四步战略制约欧美财政政策在这里会发挥扩大效用。还需看到,就算是欧美国家的国民愿意并且有能力承受高额的生活成本,那么,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就起到关键作用——世界工厂意味着中国掌握着世界大部分物资的生产能力,而这种生产能力并非短期内可以建立和恢复的。换句话说,就算是欧美国家愿意消费自己生产的高价商品,在短期内也不可能生产出那么多商品供他们消费。也就是说欧美不会为了南海问题而对中国实施全面的贸易禁运。
第二个方面是,很多人担心的是石油供给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目前虽然已经成为石油的进口国,但并不是本土没有石油资源可供使用。因此,真正到了石油禁运的时候,我们国家只要停止向私家车供应汽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应付南海争端的油料供给是肯定有保障的。不过真到那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必将受到严重冲击。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欧美车企甚至日本、韩国车企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中国。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因此遭受如此重创,最先受不了的绝对不是中国,汽车工作的发达程度不同决定了,其对欧美日韩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影响的深远程度远胜于中国。何况,石油的短缺也会影响中国工业生产,从而使世界物资供应短缺,进一步推动全球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动荡。因此,石油禁运即使实施,也注定无法长久。
综上所述,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当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决定了目前是中国一举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优时间节点。绥靖外交只会加剧南海问题的国际化,最终为南海问题的自设障碍。坚持主权在我必然要求敢于亮剑,指定有步骤、成体系的南海战略已经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实施。
南海,战略与思维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