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制衡(二)


  这个能够将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并运用的淋漓尽致的组织,就是军队!

  其实探讨军队管理的文献已经非常多,所探讨的内容也多把重点放在军队的服从、执行力、价值观塑造。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探讨这些,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洞悉“执行、价值观塑造”背后的管理哲学。

  近20年的军旅生涯,联系今天的领导力总裁班教学,使我不断反思一个问题:军队的制度化建设可以说最严谨和完善的,从战斗到内务生活,从后勤保障到装备管理,可谓是制度化管理的楷模,正是这些严谨的制度化管理,铸就了军队铁的纪律和高度执行力;同时我也在部队前前后后送走了近20批的复员老兵,直到最后,我也被其他的战友送走!每次送老兵,我都告诉自己,自己是教员,不要哭,可一到车站,就完蛋了,每个人都哭的稀里哗啦。军队崇尚的是“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可铮铮铁骨的汉子到了那一刻,上至将军,下到列兵,都无法控制内心的真情发泄!仅仅这一件最普通的小事,就已经折射出军队这个组织,无愧是人性化管理的“绝顶高手”!——严谨的近乎“严酷”的制度化管理,却可以催生出最宝贵的人性化管理魅力,高效的执行力,却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在管理上的一种平衡么?

  我们不去讨论军队制度到底好在哪里,也不单独去讨论军队的战友情谊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已经被讨论烂的话题,我也没兴趣去谈),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探寻,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如何结合并相得益彰的奥秘。

  前天和一个曾经的老首长通电话聊起这个话题,老首长的一句话让我久不能眠:在我们的军队,组织、团队的战斗力要靠推动,依靠的是我们的条令和制度,但兵是要靠带的,是要将管理注入人格魅力和情感色彩来带动的!

  从宏观的“推”到微观的“带”,从制度化管理到人性化管理,从解决战斗力、执行力到解决“精忠报国”的价值观认同,一语中的!精辟深入。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军队的管理,不仅仅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更有着对个体的关怀,如果你有机会去野战部队训练场,你可以经常看到,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泪,但同时,你也一定会看到,训练场下,班长、老兵为新兵擦拭、处理伤口,我们会看到连长在训练场上吼声震天,同样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训练场下,指导员和一个战士拿个小马扎面对面坐着,拉家常,嘘寒问暖!就是这样的“推动”(制度化管理)与“带动”(人性化管理)的管理哲学,铸就了强大的解放军!

  深刻去领悟对个体的“带动”和对团队的“推动”在微观和宏观上辩证统一、相济相生的关系,我们就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领导力的突破上,关乎于“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当我们一手强抓制度建设、推进绩效管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在中国的文化骨子里,个体“带动”思维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在一“推”一“带”中,彰显领导的智慧。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借鉴军队的管理精髓,万万不可以“一叶障目”、“管中窥豹”,更不可以分立地来看待管理的规律,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来统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旗帜鲜明地提出向军队学管理,可到头来,学的只是形式,不仅帮不了企业,反而会有副作用。其实,一些很多“学者和作者”也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他本身都不去系统地思考,只拿一些现象出来分立地去告诉大家,“军队的管理如何如何好,企业应该学他们什么……”,诸此云云……。

  作为企业的总裁,在对个人的管理上,我们有没有“带”的情感?是否还是单一地用“标准化”制度推动“人”的“前行”?当我们开始发现,我们的人才开始流失,我们的企业内部变得没有“人情味”,没有欢声笑语的时候,你的组织真的变成了一个“冷机器”,这是你想要的么?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你是在拷问人力资源没有执行好“标准化”的制度?还是该问下他们,我们的人力资源和领导们,有没有对用“带动”的思维来推动个体的前进?

  具体到如何实际运用到管理的实操层面,会涉及到领导行为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会在随后的博文随笔中继续这个话题,同时也期望能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实操层面将组织的“推动”与个体的“带动”贯彻到企业管理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