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电子商务


          农业产业化作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农业发展之路,对于解决我国农业目前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是新经济(知识经济)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具有直接性、结合性等特点。电子商务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新世纪推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1.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家庭分散经营较之单纯的集中统一经营虽然经营规模小了,但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且提出了使用机械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要求。实践证明,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只要同社会化的专业分工结合起来,就可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即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

  3.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是企业化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其生产经营形式必须企业化,即以市场要求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把农业生产当作农业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或“车间”来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组织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和全过程的服务,又能在农产品适时收获后,分类筛选,妥善贮藏,精心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增值和销售,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二、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是20世纪叨年代中期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广域范围内的应用技术革命。电子商务是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来实现的各种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础上的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通过高技术手段的相互融合。这就使得电子商务能够在充分发挥社会化大生产优势的基础上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电子商务的这种具有很强直接性的市场经济动作方式又被称为“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的高级经济形态,是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社会沟通方式改变后,产生的物质节约、高效动作和个性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综合农业产业化与电子商务可以发现,电子商务可以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瓶颈,会成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产品经营市场化的强有力的手段。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解决途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商务模式,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1.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推行电子商务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 (1)农产品流通尚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决定生产。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尚有问题,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这是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并进而导致农业波动的主要症结。其次,我国农产品的品种过于单一,而且农产品生产停留在较低的质量水平上,不能适应市场对产品不同品质的要求,从而失去了较高层次消费群体,也失去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采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供需双方的及时沟通,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和地域差异,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调节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2)农产品流通组织性差,交易成本偏高。我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制约市场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关键是农户规模小而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单家独户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实现商品流通的重任,缺乏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中介利益。在“企业十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中,企业与农户并不是平等的利益主体。农民在遭遇风险时,企业很有可能抛弃农户,或把损失转嫁给农户。 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即采用网络中交易平台(相当于现实市场中的集贸市场),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在网上(电子商务中),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3)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 电子商务中网络营销可以解决广告宣传力度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为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利用电子商务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农民可以向网上的购买者展示农产品的特色;利用跨地域性和时间性,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时间。

  2.中国农业产业化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电子商务起到了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农业网站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脚步呈现出多元、细分的特点,种植、养殖等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由科研单位和高科技公司建立的网站,一些大型涉农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建起了自己的网站。2000年1月1日开通中国星火计划网(www.cnsp.org.cn),是一个纯公益性的网站,将成为正在建设中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支撑骨架,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各类信息。民间的中国农业商务网(www.agriculture-china.com)和中国农业在线(www.agrionline.net.cn)也致力于农业信息服务。总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产生根源于我国农业小生产的与大市场的矛盾,单个农民作为生产的主体,不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造成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要;在交易中由于弱小,而受到交易另一方的欺诈,造成交易成本高,且流通组织性差;农业长期的落后。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出路,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商务模式,可以充当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具体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