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人的饮酒活动渗透到女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婚丧嫁娶、岁时节庆、宴游唱酬等等。女真人有其独特的饮酒方式与习俗,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其饮酒活动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饮酒活动 是女真民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之一。对女真人饮酒活动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女真这个民族。
一、酒与女真人的社会文化生活
在金 代 女 真人社会生活中可谓无酒不成“事”:无论大小祭祀、喜生贵子、日常婚嫁,还是时令节日,无论是迎送宾客,还是接待各国使节,无不需要饮酒。酒被用作待客佳品、礼仪用品,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 ) 酒与祭祀
酒在祭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酒不能行祭祀之礼,无酒不足以表恭敬之心。酒在祭祀天地、鬼神及列祖列宗的仪式中充当通神、娱神的媒介,是沟通人与鬼神的神圣液体。在迷信鬼神、崇拜萨满的女真族,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女真 人 丧 礼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继承了契丹民族的“烧饭”传统。“死者埋之而无棺撑。贵者生焚所宠奴脾、所乘鞍马以殉之。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烧饭”乃是指死者葬后,每当朔、望、节辰、祭日等焚烧酒食的祭祀仪式。女真进人中原以后,“烧饭”这一习俗一直未改。烧饭礼于葬后,行与葬所。在“烧饭”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女真人认为酒作为随葬品是有灵魂、有生命的,是生者传递特殊感情的介质,通过火烧的形式,酒将和死去的人一起到另一个世界为其继续服务。以酒为祭,这种表达纪念的方式带有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萨满 教 祭 祀《神歌》唱道:“烈性的烧酒醇醒,甜性的米儿酒芬芳??敬请那极尊至荣,快端坐领祭来享。保我等子孙众多,佑我等福寿绵长,庇我等风调雨顺,护我等五谷满仓。”人们通过给祖先献祭美酒佳肴来祈求得到保佑,这充分体现出女真人的一种祭祀文化形式。在请神送神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酒,酒精的气味提升了萨满的神秘性,传递了祭拜者的心理慰藉。直到金朝末期,民间仍以酒祭天来祈福驱病。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奉命使金路过邯郸县看到:“墙外居民以长竿碟白犬,自民洞其手。别一竿,缚茅浸酒揭于上,云:女真人用以祭天攘病。’。
《二 ) 酒与婚嫁
酒是女真青年恋爱的特殊“纽带”。贵族子弟有未婚欲娶者,“日夕被酒,则相率携尊弛马戏饮。其地妇女闻其至,多聚观之,间令侍坐,与之酒则饮,亦有起舞歌讴以信筋。’,在驰马戏饮、歌舞俏筋的过程中选择配偶,有婚姻开放、自由的一面。女真人好客,酒是待客的上品,所以如果有女子不吝惜酒食,这也会成为其被迎娶的重要条件。昭肃皇后“在父母家好待宾客,父母出,则多置酒撰,享邻里??乌古乃闻后性度如是,乃取焉”,昭肃就是因为待客大量而被认为有皇后风范,从而被选作了皇后。另外,女真人是以宗族为本位的,其婚嫁活动也深深地打着宗族或家族的烙印,尤其是对处于统治地位的宗族或家族来说,互相联姻能够强宗大族,能够扩大其政治势力和影响力,所以,男婚女嫁也是一次互利互惠的经济行为,其必然涉及到两个宗族或家族的利益,所以在婚嫁之时,男女双方的宗族或家族都非常关心,并参与其中。双方宗族的主要成员甚至是全部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参加者,这就需要大量的酒撰。“婿纳币,皆先期拜门,戚属偕行,以酒撰往,少者十余车,多至十倍。”可见,财产观念对这种婚姻的支配作用很大。酒是男方财产象征的一部分,酒也可以作为其重要的彩礼,同时也是女方身价的体现。
(三 ) 酒与生育
女真人非常重视子嗣的延续,并且将生育视为盛大的节日来庆祝,生子后要举行“过酸之礼”。金国上至朝廷大臣,下到州郡小吏都要举行“过酸之礼”。人们“以酒果为具,及有币帛、金银、鞍马、珍玩等诸物以相赠遗,主人乃捧其酒于宾,以相赞祝祈恳,名曰过酸??结恩释怨;不如是者,,为不知礼”(文惟简:《虏廷事实·过酸》)。酒是人们庆祝孩子诞生、彼此沟通情感、化解恩怨的润滑剂。
(四 ) 酒与时令节日
女真族的时令节日在大量吸收汉俗的同时又融人了许多本民族故俗。多民族习俗交融的特点在其饮酒习俗上也有生动的体现。金建国人主中原以后,就有元旦宴饮、上元张灯饮宴、重阳节饮菊花酒和在高地举行拜天的礼仪,这些节日都离不开酒的参与。范成大使金做《燕宾馆》诗曰:“九日朝天种落欢,也将佳节劝杯盘。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原注云:“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西望诸山皆绮,初六日大雪。”其真实的记录了重阳节时人们要饮菊花酒以示吉祥、庆祝的过程,并且人们当日还要举行祭天活动。
在 “重五 (5月5日)、中元(7月15日)、重九(9月9日)”这3个节日中,女真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宗族活动就是“拜天射柳”。“(女真人)每遇端午、中元、重九三节,择宽敞之地,多设酒醛、牢汽、饼饵、果实,祭于其所,名曰拜天。” (文惟简《虏廷事实》)拜天射柳都要伴随酒宴进行,“女直旧风,一凡酒食会聚,·以骑射为乐”。直到女真族后裔满族人关以后,还能找到其饮酒射柳的影子。《帝京岁时纪胜》记曰:“帝京午节,极胜游览。或有顶城煌庙游回,或午后家宴毕,仍修射柳故事??陈蔬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芳树之下,竟日忘归。”综上 可 见 ,女真人的酒事活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酒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繁峙县岩上寺壁画就是其饮酒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岩上寺西壁绘有一座酒楼,画面酒帘高挑,上写“野花攒地出,村酒透瓶香楼内坐客满堂,有品茶饮酒的,有说唱卖艺的,楼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群。
二、女真人颇具特色的饮酒方式。
女真人酒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以东北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原壤和依托的,带有明显的东北区位的印记和风格。女真人的酒文化属于“东北区域饮食文化圈’,之内。这也形成了女真人独具东北特色的饮酒方式:日常生活饮酒的酒器多用木制;酒饭分行;行酒的次数多为奇数,或是豪饮无度;喝酒时不论尊卑贵贱,没有座次与朝向问题;视酒为待客的必备佳品;,宴饮之时,有歌舞杂剧伴酒助兴。以下将对其做具体阐述。
《一 ) 酒 器
女真人居地多林木,所以,金初使用的酒器多为木制。(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云:“其饭食则以米酿酒??冬亦冷饮??饮酒无算,只用一木勺子,自上而下循环酌之。”饮酒时不分贵贱,采用共饮制,贵族虽用杯,但也是“传杯”而饮。婚嫁之时,贵族之家也有用金、银、瓦器盛酒的,“佳酒,则以金银抗(方舟,形容酒器之大)贮之;其次,以瓦旅列于前,以百数。宾退,则分铜焉。男女异行而坐。先以乌金银杯酌饮(贫者以木)。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建 国后 , 女真贵族受汉文化影响熏陶,开始使用瓷、金、银等各种精美酒器。皇帝宴饮,金庭用“朱漆、银装镀金几案,果碟以玉,酒器以金,食器以术指,匙著以象齿”,还以玉壶贮酒,每上国主酒,以金托砒帽碗贮,可谓一派皇族气氛。“皇统和议”后,金宋确立了和平相处的交聘制度,双方互送的礼物也离不开精美的酒器。金贺宋正旦的礼物基本上都是“金酒器六事(法碗一、盏四、盘一),色绩罗纱毅三百段,马六匹”。宋贺金正旦生辰的礼物,皆为“金茶器千两,银酒器四万两,锦绮千匹’。在金上京城内外,也出土了许多金代瓷酒壶、金银酒具等;各地出土的玉壶春瓶,不仅以作为盛酒器,更是一种品味高雅的摆设之物。
《二 ) 酒饭分行
女真人酒饭是分开进行的,只有金初时期是先饭后酒,,其后多是先酒后饭。马扩《茅斋自叙)载:“食罢,方以薄酒传杯冷饮谓之御宴亦如此。”马扩记载了金初时饮酒顺序为“先饭后酒”,但是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酒后食饭变成了常例。“彼方(指宋朝),酒一行、食一上必相须成礼。而国朝之例,酒既罢而食始进。”。上引《松漠纪闻》记载的婚庆之时,也是酒三行之后进大软脂、小软脂等食品。许亢宗出使金国时记录,途中第十程至清州(今河北青县),“酒五行,进饭,用粟,钞以匕”;第二十八程,至咸州(今辽宁开原), “赴州宅,就坐,乐作,酒九行,果子惟松子数颗。胡法,饮酒食肉不随盏下,侯酒毕,随粥饭一发致前。”可见,酒后吃饭已经是女真人固定的饮酒方式之一了。清代满族人仍沿袭了这一习惯, “凡饮酒时不食”,饮毕后再用饭菜。另外,需要指出,前文马扩提到的冷饮方式已改为温饮。“灯上温酒,围坐大嚼”,墓室壁画中也常见有温酒图。
(三 ) 行酒的次数
女真人行酒的次数大多为奇数。《松漠纪闻》中的“酒三行”,许亢宗记载的“酒五行”、“酒九行”,除了这些有关记载外,这样的例子在出使金国的使节的行程录中不胜枚举。李若水的《山西军前合议录》记:“若水等过右帐下,酒三行,劝一钟。”周辉的《北辕录》日:“虏法??茶酒三行。”
程卓的《使金录》载有“从例酒三行,上、中节一杯”、“酒五行,再宣劝”等。可见,女真人行酒的次数几乎都是三行、五行、七行、九行(也偶有称“盏”或“巡”的)。除非是喝到高兴的时候,不计巡数,以醉为度,皆旧例也。宋朝接待金使饮酒时也是遵循其酒五行、七行、九行等的礼节。古人认为奇数为阳性,象征天,也称为天数。女真也是一个崇拜天的民族,女真人认为奇数能给他们带来好运,为图吉利,喝酒时也要行奇数酒。“在我国东北各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中,三、五、七、九??等数字是具有魔力的。’,女真人也是如此认为,其行奇数酒是其民族信仰在饮酒活动中的一种直接体现。另外,女真人性格爽直,颇尚豪饮。其嗜酒成风,甚至达到丧失理智和良知的程度,·“醉则缚而侯其醒,不然杀之,虽父母不能辨也”。此时,女真人饮酒的潜规则??下节,常供酒三量罐。’,无论与宋朝是就成了“酒行无算,醉倒及逃归则已’,。否是兵戈相见,酒都替女真人表达了其宽宏这种饮酒风格对东北地区至今仍有影响。东一豁达的胸襟与气魄。金朝对陪酒也是非常重北人喜欢大碗喝酒,不醉不归,乃至酒令中视的,接待使节时都设有重要大臣陪宴,流行着“感情深一口闷”,这些都与其有“虏人每赐行人宴,必以贵臣押伴”。,并举关。行“射弓宴”。这是宋金聘使往来的一种。
(四 ) 饮酒的座次与朝向礼仪
金朝选善射者,为“伴射使”,宴会在没 有 浸 染中原风俗之前,女真君臣都期间陪同使者射箭,中的者有奖,双方边射有围着炕桌饮酒吃饭的习惯。马扩在《茅斋边喝。临行送客时,在马上要喝换鞭酒,自叙》中记载,阿骨打元旦请他赴宴,阿骨“复送至两界中,彼此使、副回马对立,马打与其妻大夫人并排坐在炕上的两副金装交上一杯,换所执鞭,以为异日之记。引接展椅上,阿骨打“妻称夫人,次者抠衣亲上食辞状,举鞭揖别,各背马回顾,少顷,进数物??各跪上寿杯,国主酬酌之”。女真人步,踌躇为不忍别之状。如是者三乃行。虏宴饮之时,“虽有君臣之称,而无尊卑之别人皆债侧,或挥泪,吾人无也。”这种对比??与臣下杂坐之于炕,伪后妃躬侍饮食充分表现出了女真人热情、诚恳待客的依依·? 君臣宴然之际,携手握臂,咬头扭耳, 惜别之情。至于同歌共舞。”。即金初女真人饮酒时是不(六)歌舞杂剧惰酒讲君臣礼仪规矩的,所以世宗说:“女直女真人与其先人鞋辐人一样,宴饮之际旧风最为纯直??礼意款曲,皆出自然。” 必伴以歌舞助兴。在酒宴上即兴做歌不仅可(《金史·世宗纪中》)这说明当时的女真社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化解宗族或家族的矛盾会,还根本谈不上中原礼制下的饮酒座次与纷争。
景祖时期,昭肃皇后遇“有醉而喧嗽朝向问题,只是在以大事告天之时,要“举者,则自歌以释其忿争”。当桓赦、散达喝筋东向”。(金史)记载阿骨打拜告宣靖皇酒举刃相向威胁其子之时,昭肃皇后机智地后伐辽大事之后,“率诸将出门,举筋东向, 自做歌而化解了这场宗族矛盾⑩。于酒起以辽人荒肆,不归阿疏,并己用兵之意,祷舞,也是女真人之旧俗,故《辽史·天柞于皇天后土。酷毕,后命太祖正坐,与僚属纪》记载,天庆二年(112年)天柞帝在会酒,号令诸部。’,祷天酚酒时以东为尊, “头鱼宴”上,命女真诸酋次第起舞。在太需要举筋东向祭拜天地,这是女真族和其他祖时期就已经“将上京掠到大辽乐工列于屋北方少数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一种体现,这也外,奏曲荐筋,彼左右亲近郎君辈,玩押悦充分体现了女真人对生命的追求和崇拜天神乐”;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85年)四的文化底蕴。月, “幸上京,宴宗室于皇武殿,饮酒乐,
(五 ) 以 酒待客上谕之日:‘今日甚欲成醉,此乐不易得也。
女真人以酒待客,无酒不成席,这一点??何不乐饮。’于时宗室妇女起舞,进酒在接待使节时尤为突出。甚至在两军对立时毕,群臣故老起舞。”金世宗有感而发,自期,金朝接待宋朝使臣,也要依照常例送给歌“本曲”。可见,即使是皇室贵族在饮使节酒食钱物洗尘:“国相令人传语,送羊酒之时,自歌自舞也是其常见现象。(金史二腔,酒三十瓶,钱一百贯与使、副洗尘。” ·乐志)记载了其宴饮之时的乐制。其乐是并且,还送有酒一百瓶等,镐设一行使者, 庄重典雅的,但繁文缉节的礼乐大多是歌功金朝伴使说“此是奉使合得之物,不可坏却颂德、粉饰太平,与平民边饮边歌、自娱自常例。”洪皓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虏之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除了音乐歌舞,杂耍待中朝使者、使副,日给细酒二十量罐?? 百戏也经常在一些酒宴上献演。“酒三行则上节,细酒六量罐??中节,常供酒五量罐乐作,鸣征击鼓,百戏出场,有大旗、狮豹??角能、斗鸡、杂剧等,服色鲜明,颇类中朝;又有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庙所画电母。”在金代墓室的壁画中也有这样的画面:宴饮图中伴有散乐图、杂剧散段图和标准的宴乐图等。
另外 ,借 助酒宴也可以劝谏。一次章宗宴于宫中, “优人琦唱头者戏于前。或问:‘上国有何符瑞?’优曰: ‘汝不闻凤皇见乎。’、 ‘其飞有四,所应亦异。若向上飞则风雨顺时,向下飞则五谷丰登,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飞(与李妃谐音)则加官进禄。’上笑而罢。’,这是在饮酒的过程中,优人借酒令的形式诙谐暗指李妃的权势显赫。综上可见,女真族颇具特色的饮酒方式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的,随着经济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真人摈弃了本民族一些原始粗野的陋习:从共饮到分杯饮;酒器从粗朴到精美,从实用到审美乃至奢华;饮酒自歌自舞变为享乐观赏等。总体趋势是酒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女真人的许多饮酒风俗仍影响并延续于今天的东北地区。
三、酒的酿造与酒楼、诗词文化
随着制酒业的发展,到了金代,出现了蒸馏制酒法,并且涌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服务行业— 酒楼。酒楼成了许多名人志士的会聚场所,思想活跃、感情丰沛的女真文人在此饮酒做诗,挥洒才气,留下了大量的清新质朴、豪放粗犷的诗词作品。
(一 ) 酒的酿制
(魏 书 》 与《北史》的《勿吉传》均记载其“嚼米酝酒,饮能至醉”。《隋书·鞋辐传》记载其酿酒的方法也是’“嚼米为酒”。这是早于用孽的咀嚼酿酒法, “亦即利用人类唾液的酵素(enzyme)名为Ryah。发酵而造醛之法。”⑩金初女真人酿酒可能只以曲,金中叶以后,中原地区的曲孽造酒工艺遂传到上京地区,其酿酒方法与清代满族人的酿酒法大体相同。即以粮为原料制曲,并掺杂一部分粟(麦芽)用以制酒。。金朝 建 立 后,利用政治和军事力量,从辽宋地区迁徙“氏族富强,工伎之民”10余万人于金源内地,其中一定不乏制酒能人,这些人才流人黑龙江地区,无疑对制酒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金代出现了蒸馏法制酒,这是金代乃至人类酿酒史上的一大飞跃。杨万里《诚斋集·新酒歌》中赞美蒸馏酒:“老夫出奇酿二缸,生民以来无杜康。??杜撰酒法不是侬,此法来自太虚中,《酒经》一卷偶拾得,一洗万古甜酒空。酒徒若是尝侬酒??换君仙骨君不知。”诗中道出新的酿酒法来自太虚中,即道家炼丹蒸馏法。公众也认为蒸馏酒的发祥地在今天的阿城玉泉镇,时间大约在金熙宗在位期间。
《二 ) 名 酒与酒楼
金代金源故地阿什河酿出的名酒为“金泉酒”,此酒度数高、质量好,陆游《偶得北虏金泉酒小酌》记:“灯前耳热颠狂甚,虏酒谁言不醉人。”原北宋四京及北方诸路所生产的酒不下一二百种。如酮醒、琼酥、瑶池、兰芷、香桂、流霞、金波等。人金后,这些酒有相当数量被保留下来。从这么多颇富文化内涵的酒名也可想见宋金时期我国北方酒文化的发达。时人赞称‘·燕酒名高四海传”;大兴府的“酒固佳”,临溶镇的酒更好,“北人争劝临洛酒,云有棚头得兔归。”原注云:“洛酒最佳,伴使以数壶及新兔见响。”招待宋使的酒“尤为醇厚”,酒名金消,“盖用金消水以酿之也”。。《海陵集》诗曰:“金澜酒,皓月委波光人精,冰台避暑压琼艘,火炕敌寒挥玉斗,追欢长是秉烛游,日高未放传杯手。”。中山府的佳酿名为九酝和琼酥,九酝是继承北宋原定州的名酒名,味道类似葡萄酒。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记载了一些当时的美酒,例如麻九畴的《和伯玉食篙酱韵》曰:“借问冰茶者,何如羔酒乎?”(元好问:《中州集》已集第六),其中的“羔酒”也应是酒中上品。名酒 必 沽 于名处。金上京城内,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提供饮酒服务的店铺为繁华的街市填写了重要一笔。酒楼是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是社会新闻和各种信息传递的网络。“真定路之南门曰阳和??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娟门,酒炉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河朔访古录》卷上)相州著名的。晒酒楼有康乐楼秦楼有3层高、月白风清楼、秦楼和翠楼。,当地名酒为“十洲春色”。
即便是当时相当荒凉的宿州城内,也有楼二所,’甚伟,其一跨街,榜曰‘清平’,护以苇席”。除了酒楼,售酒还有多种形式。邯郸县临洛镇,“道旁数处卖酒,皆掘地,深阔可三四尺,累块上风以御寒。一瓶贮就,管帚为望,石炭数块,以备暖汤,河
朔之朴如此。’,@即商贩售酒于路,就地取材,掘洞挖坑,以答帚为招幌,以这种简朴的形式贩酒于过往行人。
(三 ) 诗以酒成
酒与以士阶层为主体的饮食群形影相随,酒酣神驰而成的千古诗文,在金代文化长廊里熠熠生辉。清人龚显曾在《金艺文志补录》赞中说: “金源魁儒硕士,文雅风流,殊不减江以南人物·····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在他们传世不多的诗词作品中,多有咏酒者。可谓酒助诗性,诗以酒成。
金代帝王中,文化造诣最高者当数海陵王完颜亮和章宗完颜憬。完颜亮为金朝的第四代国君,他不仅是一名颇有雄心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笔力雄健、气象恢宏,其词理而实、诡而有致,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念奴娇》“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廖廓。”铺张扬厉的酒气,渲染出一种气吞山河之势,作者踌躇满志之情跃然纸上。
又如《鹊桥仙·待月》:“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岳坷:《程史》卷8) 章宗完颜憬的代表作《命翰林待制朱澜侍夜饮诗》:“夜饮何所乐,所乐无喧哗。三杯淡酥醒,一曲冷琵琶·? 陶陶复陶陶,醉乡岂有涯。”。章宗命后妃切开金黄色的橙子,以橙皮为酒杯,与其共饮“洞庭春”酒,填《生查子·软金杯》:“风流紫府郎,痛饮乌纱岸。柔软九回肠。冷却玻璃盘(一作‘盏’)。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归潜志》卷1)女真 贵 族 代表人物完颜瑞,金世宗之孙,早年颇有政抬抱负,但是由于章宗防忌同宗,完颜瑞空怀雄才大略而不得参与朝政。“家居止以讲诵、吟咏为乐,时时潜与士大夫唱酬”(刘祁:《归潜志》卷1)、南渡以后,朝廷疲于战争,财力匾乏。完颜瑞虽然位居王侯,但是“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设蔬饭与之共食。”(《中州集》戊集第五)他的诗词充满了抱负不伸以至暖老叹贫的情调。《老境》“酒盖盛砚水,经卷贮诗囊”(《中州集》卷5,第26页)。他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其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真族纯朴遗风的向往,《思归》“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中州集》第5卷)。诗人表述着其眷恋白山黑水的祖宗兴邦之地,凄恻哀叹思念故乡之情真切强烈。
结语
大概就是因为饮酒违背佛教戒规,“金代女真人信仰佛教并没有达到像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那种程度??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女真人出家为僧尼的实例。”②足见女真人好酒的程度之深。这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金代时期东北地区,“冬极寒??厚毛为衣,非人室不撤衣,衣履稍薄则堕指裂肤’,女真人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求取生存,饮酒是其保暖御寒的重要饮食方式。所以,东北人常称酒为“水棉袄”。外加金宋南北对峙时期,兵焚连年,瘟疫盛行,酒就成了其立见功效的特殊药品。当然,女真人好酒还有其社会结构、政治环境、民族信仰及民族心理等共同的作用,不再赘述。
随着 金 代 疆域的不断向外扩展和对中原农耕文化的认同,传统的女真酒文化不断地与契丹、汉族等饮食文化发生接触、整合,女真族抛弃了其饮酒活动中的一些陋习,但其饮食文明的成果往往被上层社会所独享,上下层的差距随着金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原文作者:王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