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141)
2011-9-5
寻觅“大思想”?
8月29日的《参考消息》上刊载了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踪影难寻的大思想”。文章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思想日趋式微的世界,大胆的思想几乎已经过时。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信息本身。信息对于思想来说曾经是有用的材料,然而过去十年信息已成为思想的对手。所有的思想者都是信息过剩的牺牲品,而当今思想者的思想也是信息过剩的牺牲品。
文章作者认为,“我们现在知道的信息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思考就少了。”“我们淹没在浩瀚的信息中,即使有心也没有时间去加工提炼,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想去做。”文章作者一方面把思想缺乏归于信息量太大了。另一方面又把思想和信息对立起来。作者的观点不正确。
我认为,并不是由于信息太多了,造成人们不思想。而是由于人们不思想,才追求用更多的信息填补思想。至于人们为什么不思想,那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物质生活满足,使得人们不愿意思想,也没有时间思想。现在的白领工作者,在紧张工作下班以后需要放松,不愿意思想。对于他们,工作已经成了束缚和压迫。同时较高的收入使他们能够为了放松而享受。获取更多的信息也仅仅成为交往和放松的媒介。这时人们不需要思想。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社会没有理想,尤其是欧美社会,也不需要理想,只要享受。没有理想,社会就没有真正的动力,也就不需要思想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只要有梦想就够了。有人讲,理想和可以实现的,梦想不一定可以实现。这混淆了理想和梦想的本质差别。理想是神圣的。梦想是随意的,甚至是无聊的。当一个社会充满了梦想,而没有神圣的理想时,社会就不会去追求思想,更不要说追求“大思想”。欧美的衰落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了社会的共同的理想。
从思想本身的发展来讲,要依据多种多样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单一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方法,不利于思想的发展和新思想的出现。近几十年来,系统方法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对于实践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将系统方法神话,认为它可以代替一切方法,甚至代替思想认识方法,就大错特错了。系统方法依据于:1)目标确定和明确,2)线性关系,3)边界清晰,4)不断分拆,5)最优选择,6)量化标准等等。系统方法的特点不利于思想的生长发展,不利于非线性的活动,不利于联想和想象。没有思想的活跃、没有思想的非线性活动、没有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产生思想。
近年来,各国的政治家都在讲世界进入了复杂的、不确定的时代,各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世界,需要大思想,即作者讲的“需要可点燃辩论的火焰,激发不同的思考,引发革命和根本改变我们世界观”的思想。但是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政治家认为需要大思想,迫切需要大思想,积极推动大思想的产生,而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和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资本对于新思想的恐惧,远远强于对军事战争的恐惧。这也就是近年来许多学者诋毁列宁的原因。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