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林业类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却代表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同是种木材,卖地板就亏损,卖家具就盈利,差距的根源在哪里?秘诀又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十分旺盛,造纸、家具制造业和装修等产业快速发展,使林业类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倍增,而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却是林产品消费大国,其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十分显著。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林业类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却代表了不同的商业模式。那么,哪一家的商业模式是最赚钱的呢?
永安林业、景谷林业:"种木材,卖地板"为何亏损?
永安林业是全国首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上市公司,于1996年12月6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摸索出的集"森林培育-木材采伐-中纤板-木地板"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典范。
但是,由于地板行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趋于瓶颈。尽管永安林业拥有"永林蓝豹"、"永林"、"企鹅"、"蓝豹"等注册商标(其中"永林蓝豹"是中国驰名商标"永林蓝豹"中纤板为中国名牌产品,"永林蓝豹"中纤板和强化木地板为国家免检产品),但永安林业业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其利润率仅有8%左右。
由于竞争激烈,永安林业业务下滑非常严重。2009年,甚至出现了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计提永安人造板厂中密度纤维板一期生产线减值。2010年7月3日,中期业绩预告,再预计亏损1200万元左右,同比下降742.54%左右,亏损原因为2010年2月至6月间,持续降雨导致人造板原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木材及中纤板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约30%,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利润。
景谷林业,2000年8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林化产品、人造板、集装箱地板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拥有国内一流的松节油精馏生产线,年产各种规格人造板25万立方米,木材10万立方米以上,其生产的"航天"牌人造板产品获得"中国知名人造板十佳品牌"、"中国纤维板行业百强"等多项荣誉。
但同永安林业一样,经营状况欠佳。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已经连续5年亏损,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林板产品市场需求减少,公司2009年的收入更是有减无增。
据媒体报道,直接导致景谷林业2009年出现近亿元巨亏的,还是其背后的泰跃系。2004年1月,中泰信用与景谷财政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同年11月股权转让事宜获得国资委批准,泰跃系正式入主景谷林业。泰跃系接手景谷林业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下滑,泰跃系却通过股权交易等方式从上市公司中套取大量现金。2007和2008年,景谷林业通过分别出售所持北京君合百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5%和12%的股权维持盈利,在出清手中的北京君合股份之后,景谷林业再无业绩上的救命稻草。在无法继续依靠变卖优质资产粉饰业绩的时候,泰跃系控制下的"定时炸弹"-景谷林业参股公司北京科技园文化教育建设对景谷林业2009年的业绩来了一次"定向爆破"。景谷林业2002年4月公告称,为抓住北京申奥成功带来的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董事会决定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参股北京科技园,但景谷林业在公布2009年年报时同时宣布对北京科技园的长期投资计提4100万元的减值准备。换言之,从2002年到2010年,泰跃系通过北京科技园占用景谷林业5000万元,不仅未给上市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使公司损失4100万元。
尽管景谷林业林板生产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规格、品种较为齐全的人造板生产模式,但所有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并未真正体现出木材资源的价值优势。如表3所示,景谷林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太低。
小结:
永安林业和景谷林业的亏损在于:品牌和产品的附加值太低;抗风险能力太弱;对主业没有信心,三心二意,一度偏离了方向。
宜华木业:"种木材、卖家具"为何盈利3个亿?
宜华木业,注册地址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04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与永安林业、景谷林业亏损不同,宜华木业的经营状况却非常好。2009年,宜华木业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比2008年增长19.35%,实现净利润近3亿元,比2008年增长59.87%,实现出口3亿多美元。(如表4)
家具是宜华木业最主要的产品,原木外销的很少,基本上都是自产自用。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宜华木业来源于家具的营业收入占其全部营业收入的将近90%。如表5,宜华木业的营业利润率也非常好。
那么,宜华木业有什么秘诀呢?一个卖地板,一个卖家具,差距难得就这么大吗?
其实秘诀不在于卖地板还是卖家具,而在于通过什么渠道卖,卖个什么价钱。如表6所示,宜华木业的产品主要是外销,比例高达99.1%,内销的比例还不到1%。宜华木业产品出口地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澳洲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和澳洲是主要出口市场。仅仅在美国市场,宜华木业就有1000多家终端销售网络,进入了美国知名的家具经销商、零售商销售体系。宜华木地板经欧盟CE认证机构检测,通过了安全、环保、卫生等各项指标测定,获得欧盟认证机构颁发的CE认证证书,取得了进入欧洲联盟市场的销售通行证。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巨大的容量、消费能力等,其将采取"旗舰店+加盟店"的经营模式,陆续在全国建立几百家专卖店。
此外,宜华根据市场走向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和产品理念。家居体验馆模式,就表现出其革新终端的举措。
故而可以说,重视渠道建设是宜华木业成功的最主要的秘诀,而反观永安林业和景谷林业,同样是上市公司,品牌的差距其实并不太大,最大的差距乃在于渠道方面。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家具制造商都是赚钱的。1996年上市的"老牌家具王"光明家具(现简称S*ST光明,股票代码000587)就面临着被重组或退市的命运。
吉林森工:"种木材,卖板材"面临危机大名鼎鼎的吉林森工是以森林培育和林木采伐为基础、以林产加工为主导、以科技开发为动力,林工贸结合,产加销一体的森工企业,于1998年10月7日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其成立以来,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1998年9月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被推荐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刨花板行业理事长单位。
但吉林森工2009年的业绩却出现了下滑。2009年,吉林森工实现营业收入127,384.7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423.71万元,同比降低22.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158.70万元,同比减少3,140.44万元,降低73.05%。每股净资产4.11元,每股收益0.04元。
吉林森工解释说,主要经营指标比去年同期下滑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本期营业收入较上期同比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合并利润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减少了子公司金桥地板集团;二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产品的售价同比下滑;三是公司一直以来执行的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通知》)至2008年12月31日已到期,国家新的关于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于2009年12月重新出台,公司相关手续至本报告期末尚未全部办理完成,仍有部分即征即退增值税款尚未退回;四是本报告期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增加。
但不管解释得如何有理有据,不争的事实是,吉林森工2009年的净利润只有2008年或2007年净利润的约四分之一。
自2007年以来,吉林森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亏损,而如表7所示,显然是由于板材卖不上好价钱所致,其17.56%的营业毛利润还是比较低的。
板材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需求下降,售价下降,即使有上市公司的品牌,又能怎样?
板材犹如内衣,家具犹如套装。内衣(文胸除外)30元一件的穿在身上和3000元一件的穿在身上效果并无太大不同。套装300元一件的穿在身上和30000元一件的穿在身上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套装的品牌效应和附加值大于内衣。因此,内衣类企业很少有上市公司,而套装类企业的上市公司却很多。
板材的品牌再好,用在家具上,油漆几遍,品牌也就看不见了。你再绿色,你再环保,在目前的大众市场上还有很受局限的。总之,吉林森工"种木材,卖板材"的盈利模式已经面临危机,需要转型、创新了。
东方园林:"种木材"不如"种树苗""种木材"的永安林业、景谷林业、吉林森工都面临着危机,但"种树苗"的东方园林却另辟蹊径,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东方园林于2009年11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园林第一股。
东方园林是白手起家型企业,公司从最早的园林花卉种植业务起步,后来逐渐延长产业链,逐步发展出园林景观工程一体化的业务模式。
种树苗其实不赚钱,从表8可知,东方园林将苗木直接对外销售的比例一直很低,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园林工程施工,即自己种树,然后通过景观设计与施工将树苗卖出去才能赚大钱。
因此,东方园林的增长还是非常快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0%。目前,东方园林主营业务已经定位于为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图一。
东方园林具有不可复制的行业优势,从设计,施工,养护,到苗木等,拥有全套资源,目前园林行业做到这个还是很难的。总之,单纯一个种树苗是赚不了大钱的。农业项目要赚大钱还要想其他办法,向其他产业延伸。
绿大地:及时的转型表同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绿大地与东方园林极为相似。
绿大地2007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也是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不过,与东方园林不同的是,绿大地来自的种植业的收入占比太高,来自绿化工程的收入占比还有点低。(如表9)。
因此,绿大地的财务指标不及东方园林。
靠种树苗是赚不了大钱的。痛定思痛,绿大地已经认识到,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绿化苗木种植与销售的农业企业,经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候因素,抗风险能力也太弱了。为抵御异常天气给绿大地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减少经营风险,绿大地董事会提出对公司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业务重心将由原来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为辅,调整为在稳定现有苗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绿化工程业务。
看来,绿大地正在学习东方园林,希望这只"林业股"早日转变为"园林股"。
农业企业的上市之路
评论
编辑推荐
3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