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内需增速整体放缓


     ●2012年,全球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存在。内需将在中国经济中担当更多重任,也将面临更多困难。

    ●纵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刺激消费的着力点基本上围绕“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等,可以说是走在了正确的调控道路上。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旧交替之际,这一年结构调整过程交出了什么样的答卷,值得回顾;未来结构调整路在何方,值得探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2月28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自2009年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来,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新一轮周期的起点,面临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的大转换。据发改委数据统计,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1年前三季度达到101%,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资本形成由55.5%下降到53.4%。

    不过,由于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内需的贡献度总体仍显乏力。上半年投资增速持续上扬,而从2011年7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下行。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上年同期减缓1.3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CPI)影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减缓4.3个百分点。

    2012年,全球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存在。内需将在中国经济中担当更多重任,也将面临更多困难。一方面,投资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投资都将成为投资扩张的动力。然而,投资增速放缓是必然。其一,2012年铁路建设开支被大幅缩减。中国政府正着手削减2012年铁路建设开支。中国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日前表示,随着约6320公里新轨道的开工建设,将安排4000亿元用于铁路基础设施。按照新计划,2012年的铁路建设开支与2010年相比将大幅减少42%。其二,受利润拖累企业投资能力不足。目前的状况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营业收入增速从年初的31.0%下降到1-11月的28.2%;利润增速从34.3%下降到24.4%,与此同时营业收入中成本的占比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年初的84.17元略升到1-11月的84.98元。总体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的回落将抑制工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中国政府推进的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实际上形成了透支消费,它的负作用也将在明年体现。比如汽车购置税减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等,都是对居民远期消费的一种透支。当这些刺激政策结束后,透支消费遗留下来的消费断档就会显现。

    纵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刺激消费的着力点基本上围绕“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等,我们可以质疑其实施的进程与效果,但这一次至少是走在了正确的调控道路上。此外,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振兴,将可能从体制以及更广泛意义上提升消费的档次和品位,成为消费增长的另一驱动力。

    从目前看,农村零售额增速持续向上,亟待摆脱被遗忘的境地。2011年1-9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3265亿元,同比增长17.1%,比上年同期减缓1.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46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大幅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前景光明,却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