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山西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山西正式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进入加速发展区间。
2011年,也是山西煤销集团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一年,山西煤销集团力压群雄,成为山西省首家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企业,提前4年实现了原定“十二五”末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
从行政收费型公司到现代企业集团的庞大改制,从地区煤炭销售公司至亿吨级煤炭大集团的迅速跃升,山西省煤销集团短短几年的发展之路构成了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一进程中,山西省轰轰烈烈的煤炭资源整合成了该集团实现转型的重要节点,整合后矿井数量居七大主体之首的山西煤销迈出了建设亿吨级煤炭大集团的坚实步伐。
完成这一华丽转身之后的山西煤销集团又做出了怎样的转型探索?2012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面前,他们如何将转型跨越进行到底?
现代化煤炭产业稳健推进
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取得不俗表现的山西煤销集团从未曾有一丝懈怠。面对163座分散的大小煤矿,安全投入欠帐较多,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大矿经验,加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对于转型中的山西煤销,现代化的煤炭产业是其基础产业、主体产业,做实了煤炭生产,就做实了基础,就稳住了发展的基本面。”山西省煤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如是阐述。由此,山西煤销集团朝着“办大矿、办安全高效矿、办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的目标,明确了矿井生产建设的“六大阶段性目标”:一井一面,装备技术现代化,专项治理措施落实,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控制入井人数、提高人员素质,组织正规循环作业、严禁超能力生产。以此为要求,他们开展了优化矿井设计、制定矿井生产建设准入条件,集中整治矿井六大灾害源、对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系统、善始善终的完成了资源整合后期各项工作。三元、中能、王庄、沙坪等一批矿井已基本达到“六大阶段性目标”的要求,现代化矿井建设初具雏形。
在这一进程中,“安全第一”的理念构成了山西煤销集团的重要经验。作为山西煤炭生产企业的“新兵团”,该集团整合矿井生产建设压力和确保安全的矛盾十分尖锐。面对这些复杂情况,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十二五”规划,确立了煤炭产业“稳健推进、保护性开采”的主题,使煤炭产业的发展得以稳健推进。
随着陕蒙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山西省内煤炭资源整合产能集中释放,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而山西省属五大煤炭企业竞相发展,对资源、市场、通道争夺日益激烈,市场形势更趋复杂。对此,山西煤销集团未雨绸缪,确立了自身的发展战略。山西煤销集团总经理曹耀丰介绍称,到“十二五”末,将生产矿井总数控制在60—70座,实现产能超亿吨,并且全部达到“系统合理、装备先进、管理到位、操作规范”的要求,逐步实现“数字矿山、集约管理”的目标。在建好矿井的基础上,同时规划布局、配套建设洗煤厂和煤矸石发电厂,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品牌,提高煤炭产品市场竞争力。
瞄准现代化煤炭物流营销产业链
“集团营业收入的70%靠贸易经销,70%的人员从事贸易经销事业。真正实现‘买进——卖出’式的贸易经销,真正实现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仍是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仍是我们必须知难而进、知难而上的战略领域。”刘建中在山西煤销集团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这番话意味深长。
随着现代化煤炭大生产格局的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大煤炭物流体系呼之欲出。拥有庞大煤炭销售网络的山西煤销集团当仁不让被寄予厚望。但破除长期以来替政府管理,靠财政返还,以“抬杆收费”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模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2011年,这一努力收获颇丰。在陕蒙入过境煤管理和煤炭收费政策取消的大环境下,该集团公路煤炭物流营销体系加快建设。成立了晋煤物流总公司,利用其现有职能,发挥销售主渠道作用,以驻矿服务为切入点,加大了煤源采购,做实煤炭贸易,实现了公路煤炭销售提质增效,量增价涨;组建了内蒙、陕北、陕中南、宁甘青4个煤炭采购中心;开工建设22座煤炭超市和储配中心;自购、整合社会车辆1.7万余台,分区域开展三级配送业务。
铁路发运量和经销量也创出近年最好水平,自有发煤站发运量大幅增长。张台铁路,张礼、孝龙集运站项目按计划推进,忻州五寨胡会集运站投入运营,阴火铁路实现整体接管,大同鹏宇恒达集运站正在加快进行前期工作。以晋华为主体的港口公司整合取得初步成效。
毫无疑问,这只是个开始,从行政收费型转型至真正的贸易经销企业,山西煤销集团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山西煤销集团的深刻嬗变必将由此开始。从刘建中的这一席话中,或可观察一二:“‘服务’是贸易经销、物流业贯穿始终的链条,没有服务的意识,没有服务的行为,没有服务的体系和制度就没有这一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确立‘服务’意识,这是我们攻克物流贸易难题的第一要务。”
目前,以此为前提,山西煤销集团已经确定了建设“一个平台”、“五个节点”的战略重点,即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煤炭储配加工中心、煤炭超市,公路煤炭物流通道,公路煤炭物流配送能力,铁路煤炭集运站及专用线,港口及省外煤炭消费区集散地为重点的五个物流节点建设,从而打造完整的现代化煤炭物流营销产业链。
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
“围绕集团煤炭生产和煤炭物流主业,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我们业已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格局。形成了焦炭化工、电力生产、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文化旅游、后勤服务、非煤矿山、投资金融等多元发展的板块。”刘建中介绍称。
煤炭企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是山西省近年来实施转型发展的一大特色。无论从宏观趋势还是从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需求,山西煤销集团非煤产业的多元化路子已是定势。他们的优势和切入点是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其非煤产业的发展日渐壮大。
2011年,面对全行业亏损的大环境,该集团介休焦化园区焦炭产量稳步提高,益达甲醇项目投入试生产,焦化产业链逐步完善;焦炭集团整合2000万吨产能,建设介休、稷山、长治三个焦化园区,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宁武52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完成向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申报。美佳项目第一台综掘机顺利下线,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中航美运兰田特种车辆制造项目、美新通用刮板机项目等都在积极组织实施过程中。健全完善房地产管理运行组织机构,万景苑、朔州清河湾、晋城兰煜龙湾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畅。长治黎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山西省政府组织的观摩活动中得到一致好评和高度肯定。他们还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推行后勤服务市场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晋城公司酒店服务业探索连锁经营模式和运城公司“煤联社”探索供应链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晋银公司银冶炼、银制品加工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吹响了“百亿晋银、百年老店”的进军号角。
目前,针对非煤产业,山西煤销集团已确立“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新型化引领”的基本思路,通过整合重组,归并同类产业,淘汰落后,形成产业板块,通过专业化的管理,真正实现多元产业有效益、有规模、有引领,从而起到促进该集团转型发展的支柱作用。
据曹耀丰介绍,“十二五”期间,山西煤销集团将形成2000万吨/年焦炭生产能力;建设52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发展以煤层气、焦炉煤气、LNG、CNG为主的清洁能源;发展高端化煤矿机械、洗选设备、特种车辆制造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的房地产业;发展以长治黎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实现后勤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完成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发展以矿山资源整合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的贵金属产业,实现晋银公司产值超百亿。
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山西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无自豪的宣布:“煤销、太钢、焦煤、潞安、阳煤、晋煤、同煤等7户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千亿元,省属国有大企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走出跨越新路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千亿级”企业将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山西省3400万人民拭目以待。而站在这一队伍排头兵位置的山西煤销集团又如何将转型跨越进行到底,我们更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