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今天的沉默也着实让我无奈,总是有人来加好友,就是没人留下说说话,失去了交流平台意义的中投总是让我六神无主,茫然不已。没有人就某一个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就像一块巨石投进深湖,却没有声响传出来,总是面对墙壁式的沉默,是个人都要疯,何况我曾经经历过那段火热的日子。一个朋友说“中投不值得一提”,一个朋友说“我已经对中投灰心了”,一个朋友做着生意,偶尔回来一趟,然后义无反顾的离去。曾经的信誓旦旦就当是放屁,坚持下去,谈何容易?写作的热情已经淡逝,有的人已经沉默,有的人一言不发,默默地写,据说已经写出了一本新书!佩服中,也难免有些嫉妒,看人家的工作效率!自己总是在“玩票”,什么时候也能够正经一下,提高工作效率,真实的做出点成绩呢?踏踏实实的写出一本像陈忠实那样的一本书,此生心愿已了。陈忠实写的名著写的是些民国时期的故事,路遥的名著的眼光是面对着改革初期的陕西高原,我希望我的眼光要面对着当今的中国。我爱现在的中国,没有成为“愤青”,我爱眼下的济南,原因就是现下的中国、现下的济南都在发展,变化的速度着实总会让我眼前一亮。我不会为某些理论束缚住,死扣某些条条框框,对中国前进的步伐,国民生活的日新月异视而不见;死抠字眼,说什么“民主”、“自由”、“公平”、“公正”。高调谁都会唱,但有些人闭着眼睛唱高调,总让我不舒服。与一些谬种最后的分道扬镳,我义无反顾。他们也不会面慈心软,娘娘腔······
2009年12月31日,我在有了163邮箱、QQ邮箱、榕树下写作平台之后,我加盟中投,和一些“文学青年”为伍,向往“投稿”的热情。他们现在都成为了“写手”,可以以长篇大论的形式在17K、烟雨江南、起点、红袖添香上“大快朵颐”,我却只能在中投这块“卧牛之地”拳打脚踢,发表自己的意见,呐喊自己的声音。虽说能惹翻许多人,但也能结交下诸多朋友。曾经在一杆大旗下写作,就某一个话题交流不同的看法,那段日子,我没有感到孤独寂寞,即使一个人独守空屋,也不会感觉到恐怖的无聊,寂寥。用心的交流的平等气氛下,成为QQ好友就成为一种趋势。威胁踢QQ好友的言论有时也是一种促进动力的手法,尽管有些人不适应。
可惜,在转年四月份,我就是失去了在这块舞台上的交流的话语权,因为我一篇“愤青”式的言论得罪了管理员,我被封杀出门——我也曾经这样粗暴的对待过网友,我一再的提起这些往事,也是在提醒自己:切忌粗鲁、鲁莽——管理员也不是年轻人,也不幼稚,却听不得不同的声音。我因为幽默过度、言语直白、见解另类、特立独行被年轻人踢出QQ群的事情屡出不断,但作为“网络言论获罪”的经历被踢出门去,一直感觉很委屈。因为上网的时间短,只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真实的世界,许多人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说三道四,我被许多人给了一碗“闭门羹”,一边吃去;许多论坛对我“不和谐”的言论不抱好感:其实我最渴望“和谐”的交流来着,只是我的手法有些人接受不了,笑谈、笑侃的味道,许多人并不是很感冒的。
2010年的网上写作的经历让我感觉到了“做人”的不易,有些人说一半话,一半话吞进肚子里。他们不但自己这么做,也希望我这么做;我不解风情,就和我发飙,弄的我直挠头,百思不得其解。我是喜欢那些长刺的玫瑰的,可是那些玫瑰总是拒绝我的“套近乎”。一场QQ群变故之后,我回到日思夜想的中投没有多久,中投也失去了往日里的温度,许多人纷纷卷起铺盖卷走人,许多人来了又走,中投逐渐逐渐日渐冷寂。我承认我也有责任,因为我始终在这场变故中沉浮,证明着自己的脑袋还很“幼稚”,中投没了声音,我都无语了。
是不是那些曾经的网友年纪都大了,该谈婚论嫁的背地里说自己的甜言蜜语的悄悄话,不想我听到?还是因为年纪大了,责任感增加,不想和我“休闲的拌嘴”,不再“高谈阔论”,转头扎扎实实的写几篇自己的“垫背”文章?我反对“客厅文化”、“宅文化”,并不证明人家不喜欢;人家的文字有市场,我的喊声很低价;人家不愿意浪费、消费力气,和我计较,我又能拿人家有什么办法呢?我这样的人都不愿受人家摆布,何况那些“眼高于顶”的“写手”们呢?又一场QQ群变故之后,凝聚的力量又分散了,整合中投气氛的努力再次落空。
也许就像有些人说的,我不太适合做管理这条路子,从书本上生扒下来的理论,在适用之后表明:水土不服。我感觉到了权威的重要性,作为“边缘人”的我,想主导一场“力不能及”的整合动作,向来以“服从权威”的传统文人思维的“写手”们来说,再美的话也是放屁,臭气熏天,人人都捂住喘息,唯恐避之不及。从2011年4月份以后,中投的沉默可以听到落叶的声音······
任我再怎么下决心,再怎么“发誓”,自己的决心也一再的动摇,中投就是像无人的暗夜,旷野无人,说不出的寂寞和无聊,原本寂寞的QQ却是愉快的不断的传递着自己的声音,自己也习惯在QQ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说多了话,难免挨踢,但话到喉边,不吐不快。我相信年纪老大的我,许多经历后的见解还是有许多人不能感觉到的;如果再没有我容身之地,李白“披发弄扁舟”,孔夫子“乘槎下海”,我不这么干:我一定要让我的文字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提前预备“垫背书”,我也当“宅神”,写不出名誓不罢休!饭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有这样的决心,谁会相信我的成就不会超越那些“为人师表”、“大学生”呢!我也是大学生,“高尔基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别人都能称作“教授”、“砖家”,高谈阔论与各种各样的讲坛。我书读万卷,书读百遍其义自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梨花体”、“羊羔体”的文字大行其道的文坛,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中投自顾自的沉默,我依旧义无反顾,中投存在一天,我就来看看她,一如看望风韵犹存的美妇,半老的徐娘。徜徉在旧日的温情中,在《海上花》的歌声里,那些记忆依然鲜活。即使有一天,中投成为海上的“幽灵船”,那么我就是船上的鬼魂:谁要贸贸然上来,不打声招呼的话,我先吓死他再做道理!呵呵!
2011年的12月31日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完成300篇日志的目标,但上网写作两周年纪念日到了,希望在下一个周年纪念日到来之时,自己不会再麻木自己,自己一天写一篇日志的话,一年下来,满足一些既定的数目字,也是很容易的。写的多了,文笔的功底一定会扎实,稳健有力。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别说几篇据说是“小说”模样的文字了,我一定能够做到,一定会的!
此篇文字刚开始写的时候,心情是格外的压抑,对自己的工作效率的不满,抱怨连连。现在好了,写作可以怡情,即使功不成名不就,没有心理疾病,也是好的。籍此纪念上网写作两周年。——加盟中投写作,就意味着上网写作的开始。之前,我是不习惯在网上写作的,写的也不多,也没有多少成效,现在已经离不开在网上写作了。看书的时候我会动动钢笔,平时写点东西都会在网上操作。如果你想暗害我,别的手段最好别用,我的骨头硬着呢。把我的笔记本电脑拿走,你有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包括多娶几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