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为何前赴后继接过辞职接力棒


  继创业板高管辞职潮后,董秘又成辞职大军。中国证券报上周报道:今年内已有148位董秘辞去薪水很高的要职,有的甚至连丰厚的年终奖都不要,在年底前匆忙开溜。统计数据显示:12月1日至12月24日的二十多天时间内,沪深两市公司中,共披露了约80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公告。11月沪深两市94家公司105份为高管辞职,以此计算,平均每天都有近4名高管辞职。高管辞职前赴后继现象,以前笔者曾撰文指出,是为限售股未到期而想提早套现冲动提前减持使然。那么,董秘辞职前赴后继又是为了哪般呢?

  首先, 董秘持有原始股数量大增。2008年以前,董事会秘书一职的待遇并没有目前这么高,而且基本上是不持有公司原始股的,2009年创业板开设之后,董秘也弄懂了全流通的好处,不少董秘在得知本公司上市有望,便在公司上市前就提前潜伏成为了原始股的持股人。比如:乾照光电董秘叶孙义就持有公司限售股1669万股。此外华测检测、赣锋锂业等上百家公司董秘持有大量的原始股。随着大规模解禁时限解除的到来,创业板三高发行“后遗症”发作了。创业板公司在IPO发行过程中泡沫化明显。首批28家公司2010年10月30日上市,发行PE突破57倍的情况下,二批创业板8只股票发行PE平均突破83倍,后来竞争出现了133倍PE发行的公司。虽然后来因市场低迷,出现PE下行到45倍一线,但相对原始股东的低成本,仍然有巨大的获利空间,使得不少董秘有了变现冲动,先走人再卖限售股票,再重新寻找创业项目或投资移民出国已成董秘套现路径。相比薪饷和年终奖而言,减持套现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头。

  其次,董秘减持也疯狂。我们以前面提到的乾照光电董秘叶孙义为例:从2006年至今,叶孙义最初的150万元投资已增值至4亿元左右,暴涨近270倍。光是今年5月的分红,其就已经收回了成本。乾照光电于8月12日迎来限售股解禁。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叶孙义两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9月8日,其以30.03元一股的价格售出公司股票200万股,套现6006万元;9月23日,又以26元一股同样售出200万股,套现5200万元;两次交易合计出售400万股,套取现金高达1.12亿元,比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还多。除了乾照光电,华测检测、赣锋锂业等在内的数十家限售股到期后也遭到了上市公司董秘纷纷减持。从而引发限售股尚未到期公司的148位董秘争相辞职的乱象。对于这些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董秘来说,只有辞职才能为提前减持铺平道路。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所持股份一般都有一至三年不等的限售期,但如果提前辞职,则其限售期仅为半年。并且,与在任时“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所持公司股份25%”的硬性规定相比,董秘辞职后减持的规模和自由度将更加游刃有余。董秘辞职现象,引起了不少投资者担忧。他们认为:董秘作为掌握公司大量内部信息的人物,其巨量减持无疑不在传递一种上市公司有隐忧的负面信号,对这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能掉以轻心。

  综上所述:董秘辞职减持套现的现象,对低迷的资本市场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为此,为了提前兑现所引发的董秘前赴后继辞职的不正常现象,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