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科学领域一定是最好理解的物质之一,这是容易想象的。毕竟,这种液体可能是地球上研究最透彻的物质。但是,事实是,科学家们仍对它的许多性质迷惑不解。
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是它的结冰点。科学家们许多年前就知道,能够把液体水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不让它结冰。那是因为水需要一些成核事件(nucleation event),以引发冰的形成过程。没有冰核,水就保持液态。
但是,究竟能降到多低的温度?
今天,我们要感谢盐湖城(Salt Lake City)犹他州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艾米丽•摩尔和(Emily Moore)瓦勒亚•莫里奈罗(Valeria Molinero)的工作,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勉强称得上的答案。
部分问题是,实验测量结冰温度是如此难以实施,以至没有人能够控制。但是,证据表明,可能情况是,在约-41℃时,冰晶无论如何会开始形成。
超冷水结冰应该是在这个温度左右,但是,没有人能成功地测量这个温度,因为,超冷水总是更早就开始凝结。
摩尔和莫里奈罗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计算机上模拟25万多个水分子的凝结行为。他们发现,一旦冰形成的自然过程开始发生,那么水在更低的温度下就不能保持液态。
事实上,他们的模拟结果表明,超冷水的自然结冰点大约是-43℃,恰好低于冰晶自然形成的温度。这正如所预料的,但是,模拟结果也对结冰发生方式有了新的洞察。
在此状态下,水混合了低密度冰和水分子,都是快要结冰了,化学家称之为“四配价”(four co-ordinated),意思是每个分子与其他四个分子相连。“四配价”水的结构似乎会极大地影响冰形成的速度,而这就是决定结冰点的因素。
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警示。这个模拟需要一个重大修正,之后才能产生物理上现实的结果。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建议,自然冰形成开始发生在约-71℃,而超冷水结冰是在约-73℃。
这比真实世界的温度低了30度。为了避开这个问题,摩尔和莫里奈罗只是在他们的结果上简单地加上30度。为什么模拟与事实相差如此之大,尚不清楚。
然而,如果这项工作是有效的,它可能在其他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超冷水凝结温度是云形成的重要因素。当进入气候变化模型时,这一过程的小小改变,就可能会对地球未来的预测产生重大影响。
究竟这些新数字将如何改变气候预测,仍不清楚。当然,气候学家想要更好的证据,而不仅是有点不靠谱的计算机模拟。但是,这是相当好的一个进步,值得继续关注,它会影响科学的其他方面。
新发现超冷水结冰点
评论
8 views